后世博時代降臨

2010-12-31 16:33:06      挖貝網

  世博不僅僅留下遺產,亦留下深刻思索

  上海世博會雖已拉上華麗帷幕,大戲卻遠未結束。

  從2000年開始申辦,到2010年10月底結束,世博已經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上海這座城市。

  關于世博留給上海乃至中國的影響,人們稱之為“世博遺產”或者“世博紅利”。媒體和學界有關“世博遺產”的梳理和盤點堪稱鋪天蓋地。

  與盤點相比,《上海國資》更希望探討如何利用這一遺產。

  在《上海國資》看來,世博的影響是全時空的。從世博期間航運、機場、旅游酒店、商業零售、相關上市公司的直接受益到世博后各個產業尤其是新興戰略性產業的勃興的時間延續;從5.28平方公里世博園區的后續利用,到黃浦江兩岸的綜合開發,到整個上海的產業升級和城市轉型,再到長三角城市群的崛起的空間拓展。申辦、籌辦、展期和展后的世博效應的持續作用,使世博不僅僅留下遺產,亦留下深刻思索。

  專家認為,世博會為上海城市功能的升級提供了轉折點和新臺階。

  世博會誕生160年來,歷來是舉辦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助推力。世博會不僅僅是技術創新的理念碰撞和文化的交流盛會,更是自主創新成果的“體驗場”,新興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和“孵化器”。本屆世博會展示的新能源、新材料等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向低碳文明的自覺轉型,無一不顯示這份遺產的巨大價值。

  世博遺產分為物質資源和非物資資源。物質資源包括世博標志性建筑和園區,世博科技與產業化,世博文化、元素和載體,城市新景觀和空間布局,城市大事件服務能力和設施,長三角交通和信息網絡。非物質資源包括世博主題和主題演繹,國際交往與城市形象,民眾意愿和志愿者精神,專業隊伍、知識和經驗,城市管理制度和方法,城市和區域合作模式。

  其中,最直接的遺產是世博園區的后續利用。這塊上海市中心面積最大的尚未開發的儲備土地,被看作上海第三次轉型最直接的時空載體。

  引人關注的還有世博科技的產業化及對上海產業升級和轉型的巨大推動力。世博會是新技術成熟、推廣的“孵化器”,對上海來說,更是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絕佳機遇。

  從影響力看,世博會的精神遺產更為寶貴。它拓寬了上海乃至全國人民的視野,加強了把握未來經濟科技文化發展趨勢的能力,這將使得一代人的思維觀念、行為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

  可以說,世博會不僅對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更有助于提升舉辦國的國際形象,提高國民素質,推動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事實上,上海的城市轉型既與經濟轉型相關,也與社會轉型分不開,沒有世博會在物質和非物質方面如此厚重的歷史遺產,上海的轉型只能落入空談。

  如何最大限度把世博會的各項遺產,轉化為促進上海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動力、推動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優勢,是當前上海市應該考慮的頭等大事。

  “我們遇到了好機會、好時代,作為城市的管理者、領導者,我們不會錯失這樣的機會?!睂τ谑啦?,上海市委市政府領導如是說。

  未雨綢繆,上海已在謀劃“世博后”的大文章。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