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研討會”側記
《上海國資》 記者 王錚
10月14日至10月15日,“四國家創新型城區(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研討會”在上海市楊浦區舉行。此次研討會由上海市楊浦區國資委發起,邀請今年上半年被國家科技部批準授予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市)的北京市海淀區、天津市濱海新區及泛長三角地區的江西省景德鎮市的國資委領導參加。
上海市國資委綜合協調處處長祁漢卿到會并致辭。他表示,各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具備了創新基礎條件好、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對周邊帶動作用大的特點。而作為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國資委,在推動城區創新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會者交流了各自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上的做法,并研究分析了區(市)國資監管部門在參與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過程中的地位功能等問題,大家普遍認為,國資應該在建設創新型城區中發揮更大作用。
充分發揮國企的引導作用
張魯明(上海市楊浦區國資委主任):近幾年,楊浦區國資委圍繞區域經濟的發展大局和中心任務,通過國有資本的有序進退,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國資監管模式的調整完善,逐步優化區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目前,國資總量持續增長,國資監管新體制初步建立,區屬國企的盈利水平穩步提高,較好地發揮了國資國企在楊浦建設知識創新區中的基礎性、引導性作用,較好地體現了國有經濟的影響力、帶動力。
楊浦區國資委下一步的工作重點,著重推進實施區屬企業的戰略重組、加快中小企業改制清理和壓縮管理層級,深化實施有關探索性工作機制,如EVA考核、委托巡查制度、主業發展基金、加強“四個體系”建設,包括面向企業的服務體系、“三位一體”的考評體系、國資動態監管體系、干部隊伍建設的人才支撐體系工作的開展。
劉衛亞(北京市海淀區國資委副主任):海淀區屬國有企業一直以來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在創新型城區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企業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按政府要求,承擔好產業園區開發、保障性住房、城市道路等基礎建設任務。為此要求區國資企業在謀求自身發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要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和新要求,積極主動承擔好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發揮國有企業的特殊功能作用。
多年來,海淀區國資委為提高區屬國有企業經營效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堅持了資產經營與資本運作“兩手抓”,一是促進企業的實業經營,在市場競爭中形成主業經營優勢,做強做大企業;二是注重資本運作,加大整合重組力度,優化布局結構,提高資產質量。
趙金光(天津市濱海新區國資委副主任):濱海新區政府2010年1月成立后,濱海新區國資委同時成立。成立以來,濱海新區國資委積極推動的工作包括:建立完善管理體制,初步建立起包括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金融資產、資源性資產在內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框架;深化國企改革,基本原則是:創新理念、實現突破、提升能力、優化結構;加快機制創新,激勵機制實現創新突破,探索建立新區國有企業主要負責人獎勵基金,落實上市公司激勵政策等。
濱海區國資委對國企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不斷加大資本運作力度。充分利用現有企業資源,加快產業整合、債務重組,強化股權管理,建立新區國資投融資平臺。在此基礎上,推進大集團建設。著力培養、打造新區國有大集團,發揮國有資本在城市基礎設施和關系國家戰略、國計民生、城市安全、基礎資源領域中的主導作用。
劉朝陽(江西省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國資委主任):景德鎮市國資委雖成立時間不長,但在推進國企改革上抓得比較緊、比較實,3年來,共分3個階段,按照“統一資源、全員置換、債務化解、嚴格程序、分步實施、產業發展”的國有企業改革思路,已基本完成了全市224戶國有企業的改革工作。
國資如何參與創新型城區建設
張魯明:我們認為,要實現國資國企在楊浦創新型試點城區下的新一輪發展,要堅持做到三個積極參與。一是要引導區屬國資積極參與“四地四區”的建設,根據《楊浦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發展規劃綱要》的設想,未來楊浦將建設成為“四地四區”,即知識經濟策源地與新興產業引領區、創新創業集聚地與服務經濟先行區、高端人才匯聚地與高校改革試驗區、先進文化弘揚地與品質生活示范區。二是要積極參與和服務重點區域、重要功能帶和本區重大項目的建設。如,參與濱江地區的開發,區域五大功能區的建設,推動國資向重點產業和領域集中,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社區綜合商業、知識型生產性服務業等。要加大科技方面的投融資,加快實現金融創新楊浦的步伐。三要積極參與改善民生項目。區屬企業要在基礎設施建設、舊區改造、保障性住房、社區商業、菜市場改造等政府性項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劉衛亞:海淀區擁有超過1萬家從事高新技術行業的企業,150多家上市企業。企業是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的主力軍,同樣也是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的主力軍。海淀區將完善高端產業聚集區布局規劃,進一步統籌區域鄉鎮工業用地資源和建成區中的產業發展空間資源。目前,我們提出,健全創新型企業跟蹤和服務機制,配套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大企業加強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鼓勵企業通過并購重組、開展委托研發、購買知識產權、與跨國公司開展研發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企業。
趙金光:為落實國家對濱海新區的戰略定位,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區建設、構筑自主創新高地,區政府出臺了第一批科技創新優惠政策,比如,由濱海新區政府設立全國首項“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資金”,新區政府將自今年起每年安排5000萬元扶持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專項用于支持企業增加研發投入、設立研發機構、引進高端創新人才、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發展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具體支持包括:對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經認定的濱海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給予3萬元一次性獎勵,對被認定為濱海新區高新技術企業2年內,對其主要產品的核心技術形成3項以上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由培育資金再給予2萬元獎勵;對優秀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濱海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由培育資金給予立項支持,支持金額為20-50萬元。
(根據論壇演講和相關資料整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