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 猛
次貸危機后,美聯儲采取多種方式向國內國際金融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從2008年9月開始,美聯儲的資產規模突然直線上升,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資產規模從9057億美元增加到2.1萬億美元,增長幅度超過100%。時隔兩年,美國繼續推出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美聯儲將購買6000億美元美國財政部債券,這一舉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
長期以來,美聯儲的資產規??傮w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且增勢一直非常平穩,即使是“9.11”事件的沖擊也沒能改變平這一態勢?!?.11”事件后,美聯儲緊急向市場提供了將近1000億美元的流動性,一周之后迅速回收。
根據CEIC的數據,1996年末,美聯儲的資產為4750億美元,到2007年末,增長到8938億美元,增幅為88.2%,年均增長約8%。
2008年9月3日之前,美聯儲的資產規模溫和增長,但在此之后,美聯儲的資產規模突然擴大,在當年的11月12日達到2.2萬億美元,較年初的9187億美元,增幅約141%。美聯儲曾經一度回收了一部分貨幣,但在經濟增長遲緩的壓力下,恢復了貨幣增發,目前其資產規模處于歷史高位,約2.3萬億美元,加上6000億美元國債后,美聯儲的資產將達到近3萬億美元。
為應對次貸危機,美聯儲出臺了諸多救市措施,但核心都是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向美國金融機構直接提供短期貸款,主要方式有一級交易商信貸便利(PDCF)、固定期限證券借貸便利(TSLF)、固定期限融資便利(TAF)或者直接提供專項貸款。二是采取貨幣互換安排方式向國際金融市場注入美元,這一部分記錄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的“其他資產”項下。
這一次美聯儲采取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增發貨幣,以刺激經濟增長,在國際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但從貨幣發行的角度來看,美國的貨幣發行仍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之所以說“可以接受”,原因有兩個:
一是美聯儲的資產/GDP的比例仍然很低。從央行資產/GDP的比例來看,即使按照目前的水平,美聯儲的該比例仍遠遠不足20%,資產負債表的膨脹空間仍然充足,仍有繼續擴大貨幣發行的能力。2005年,日本央行的資產/GDP比例曾經達到30%,當時外界對日本的評價是“做得不夠”。而美國目前仍低于這個水平。次貸危機期間,當時的達拉斯聯儲主席Richard Fisher認為,美聯儲可以把資產提高到3萬億美元。匯豐銀行的觀點更為激進,即使美聯儲的資產/GDP達到50%以上也是可以接受的。美國國際戰略研究和投資集團主席Tom Gallagher認為,美聯儲的資產總規模將超過4萬億。
二是美國金融系統尚未完全恢復,美聯儲仍需保持較大資產規模。
美國金融系統在危機之前的效率很高,美聯儲僅發行了不到1萬億美元的貨幣,卻能夠支持14萬億美元的GDP和主要國際貨幣的角色。但金融危機重創了美國金融系統的自信心,更加嚴厲的監管也使得金融系統變得謹小慎微。在流動性比較差的條件下,只有通過增加基礎貨幣才能夠恢復市場的流動性,從而刺激經濟重新增長。
從貨幣發行的負面作用來看,繼續增加貨幣投放和財政支出,會面臨通脹和貨幣貶值。美元長期過剩會引發通脹,但這是阻止經濟掉入深淵的代價。
從美國經濟的實際運行來看,通脹壓力在貨幣增發最嚴重的時期也非常溫和,失業率沒有根本性好轉,因此從邏輯上來看,美聯儲增發貨幣,恢復市場流動性仍是首要任務。
過度發行的美元及國債將削弱美元的國際地位。美元的過度發行將導致美元的流動性過剩,一旦市場看空美國債市,其他美元資產的吸引力也將隨之降低,美元將再次走低,并可能引發新一輪美元危機,削弱美元的世界本位貨幣地位。
(作者單位為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