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的上海陸家嘴東路,李小虎將第二個“家”安在了這里的中保大廈,這個“家”便是在他倡導PE3.0模式之下成立的上海以諾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以諾資本”)。
見到《投資者報》記者的時候,李小虎剛剛開完一個重要會議,俊瘦的臉頰上架著一副眼鏡,猛然看上去,更像一個學者?;蛟S,經過多年在工業界的打拼以及幾年的創投生涯之后,那種在歲月中沉淀的學者風度依然不減當年。
而今,李小虎已經看到了“投資俱樂部”似的中國PE(股權投資)公司將逐漸被取代的趨勢,更確切地說,是中國市場更需要多元化和專業化的PE。所以,他將美國阿森納資本合伙公司(Arsenal Capital Partners)的模式嫁接到中國,專注行業投資,向投資對象提供的不僅是資本,更有管理經驗、全球資源和戰略視野,與目標公司長期共同成長。李小虎將這種PE投資模式,比喻為PE3.0。
化工學者轉身投資
這位PE3.0倡導者,曾在化工行業摸爬滾打了許多年。這難以扯上關系的兩者之間,李小虎卻找到了交集。
他曾經是南京大學化學系碩士、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化學系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后,十幾年的時間將自己完全投身在學校,從學化學到教化學,李小虎自己也完全沒有想到未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如果說,走進拜耳聚氨酯新加坡有限公司是李小虎的第一次轉折,那么從進入美國奧麒化工有限公司直至擔任中國及亞太區總裁,則算得上是事業第一次升華。
面對轉型,從李小虎的臉上看到的是一種欣慰、一種無悔的表情。“最初學化學是希望能成為一名教師,但是十幾年的學校生涯之后,自己的想法卻完全改變,所以走進了工業界。”他揚了揚眉毛,回憶道。
然而在工業界,李小虎并沒有延續科研生涯,因為他更愿意將科研作為一種介入管理的載體而做一個商業領袖。就這樣,他成為了拜耳聚氨酯新加坡有限公司的高級經理,從管理科研隊伍到之后的業務開發,李小虎已經逐漸將化學和企業管理相結合,而這一切也使得他的職業生涯開始發生了化學變化。
至于這一切化學反應最劇烈的部分,應該算是他在美國奧麒化工有限公司的那段日子。在那里,李小虎負責中國及亞太區的營運和業務發展,并在2000年至2004年間,主導美國奧麒化工完成了一系列行業收購業務。也就是在這一系列的兼并重組中,他接觸到了資本,認識到了資本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在精細化工領域積累了深厚的人脈資源。
從某種程度上說,人脈資源也就意味著項目資源,而項目資源又能進一步鞏固人脈資源。那個曾經引領著新能源方向的無錫尚德,就是李小虎推薦給時任摩根士丹利中國區CEO竺稼(現任貝恩資本總裁)的。
有道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李小虎的這一推薦,讓竺稼看到他身上散發出的另一種潛質,“其實,你應該有更好的機會,你的人脈、你的資源、你對行業的認識,可以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竺稼的這番肺腑之言,讓他有些觸動,潛意識里他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有些不同,或許是對未知的憧憬,再或許是對人生挑戰的渴望。
之后,竺稼去了貝恩資本,而李小虎也在一番PE運作的熏陶下心生離意。“的確,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干投資這一行。”言語之間,雖能聽得出他對于轉型的意外,但更多的是一份故意藏起來的自信。
[page]
嫁接美國式PE3.0
對于李小虎而言,這樣的轉型也并非完全沒有交集。在工業界的那段日子,他所面臨的已經不僅僅是化學所能解決的問題,還有戰略和管理,以及行業資源。而這一切的一切,對于專業的PE公司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2006年,李小虎加入美國阿森納資本合伙公司,這是一家投資中型企業追求整合發展的私募股權基金公司,在此期間,他參與了投資dG3、NOVOLYTE、Charter Brokerage等一系列項目。
“曾經在化工領域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對于在阿森納做投資是不可或缺的經驗。”作為美國一家專業鋰電池和儲能設備電解液、高性能溶劑的生產商NOVOLYTE(諾萊特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諾萊特科技”)來說,其主要產品是電解液,電解液的上游是六氟磷酸鋰(LiPF6),由于成本占據較大比重,因而選擇該產品的供應商就顯得尤為重要,權衡中國、日本和韓國公司的利弊之后,最終諾萊特科技同韓國領先的鋰電池特種鋰鹽全球生產商Foosung成立新的合資企業平臺。
由于深諳化工行業之道,在選擇這些上游供應商方面,李小虎的專業背景使其同諾萊特科技的溝通更具優勢。換句話說,投資于諾萊特科技的不僅僅是阿森納的資金,更是阿森納整個團隊能在后期為諾萊特科技帶來的附加效應,而這些附加效應的體現,也不僅僅局限在其上游供應商的選擇,更包括公司未來兼并收購的戰略發展方向。而這一點,現有的很多中國PE無法做到。
曾經有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精細化學公司董事長對他說,“在我所見到的基金經理中,沒有哪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像你這樣懂化學,懂我們企業”。
的確,而今的私募股權投資已經不再是PRE-IPO的天下,越來越多的股權私募基金正在從PE1.0向著PE3.0邁進。在美國,專注于二級市場套利的股權私募基金幾乎難以存活,而在中國,90%以上的股權私募基金都在進行著二級市場套利,真正為企業提供高附加值服務的PE不超過20家。
美國的經驗告訴李小虎,如果從未來的十年至十五年的跨度來看,中國也需要像阿森納這樣一只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基金,更確切地說,PE3.0將逐漸取代PE1.0的時代。在李小虎看來,PE1.0的公司以財務性投資居多,缺乏對企業資金以外的資源支持,較少參與公司內部管理,難以影響企業的發展方向,從而使得投資價格偏高,整體投資收益率偏低,而PE3.0的公司具有專業的技術和行業背景,提供完整的產業咨詢和外部資源幫助,并深度參與企業管理與發展,從而降低了投資風險。
阿森納帶給李小虎一段美國式難忘的PE經歷,但是阿森納畢竟是美國的PE3.0,李小虎更希望能將此模式嫁接到中國市場,幫助更多的國內企業家。
就這樣,以諾資本應運而生,美國上市公司亞太區總裁李小虎轉身成為一個創業者,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而今,與張家港政府共同設立的一只規模10億元的股權投資基金也即將募集完畢。而精細化工和新材料、清潔技術、醫藥衛生和生物技術將是以諾資本重點關注的領域。
當然,這些領域過去的投資中也不乏經典案例,香港上市的興業太陽能就是李小虎及其合伙人曾經主導投資的項目之一。當時興業太陽能90%以上的收入都來自傳統的建筑設計行業,僅僅很小一部分收入來自于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看到BIPV的前景,我們就投資了,”李小虎很果斷地說道,“之后便幫助他們發展BIPV業務,而且在此后的兩年中,從這項業務中取得的收入大幅增加。”2009年興業太陽能在香港上市,一舉獲得69倍超額認購的同時也給投資人帶來四倍左右的回報。即便退出之后,李小虎及其團隊仍舊扮演著興業太陽能財務和戰略顧問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未來在同興業太陽能戰略合作中,還可能創造出更多有價值的投資機會。
尤里克拉公司,中汽資源收購世界四大汽車空調壓縮機生產商之一,也是以諾資本團隊實現制造業跨國并購以及公司整合效應的經典之作。
實際上,在中國的PE行業里能超越pre-IPO賺快錢的模式,從戰略、市場、人力資源以及資源整合乃至上市的角度為企業提供全方面服務的PE確實很少,但是這個市場又相當龐大。李小虎瞄準了這個機會,“雖然我是學化學出身,但是在外企從科研到戰略擴張,直至整個公司的亞太區總裁,實際上也橫跨了較多行業,對于而今的投資有很大的幫助。”
對于化學,李小虎沒有絲毫的后悔,更多的則是感激,感激那些枯燥乏味的化學字母,感激那段教書育人的大學生涯,感激在化工企業的工作沉淀。更幸運的是,他找到了一幫能夠朝著PE3.0這個目標共同前進的團隊成員,其中包括有著15年金融及投資經驗的合伙人林曉峰,曾負責陸家嘴B股、武漢鍋爐和茉織華的上市的湯炘,以及具有十年創業經歷和四年投資的張海濤等等。
而今,得到眾多化工領域公司的認可之后,李小虎只是付之一笑,“希望將上帝給我們的恩賜充分發揮出來。”他在每一個全新的嘗試中,都全力以赴。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