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中國慈善十大機構

2011-01-19 17:29:48      挖貝網

  《中國慈善家》 文/杜洋

  2010年,公益行業翻卷著整合的熱浪。有的整合人才,打造公益夢之隊;有的整合政府資源,成立民間智庫;有的整合青年熱情,支持公益理想;還有的整合客戶,公關小智慧成就公益大平臺。

  騰訊公司

  屬于你我的公益平臺

  世界人口最新的排名第一名是中國,第二名是印度,第三名是Facebook,第四名是QQ,第五名才是美國。

  在資本充斥、流動性過剩的當下,企業做慈善最有力量的不是企業的資本,而是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對于騰訊來說,4億的活躍用戶是他們從事慈善的最大優勢。用戶數字龐大得令人窒息,即使面臨360等眾多業內同行的不斷挑戰,強大的用戶粘性依然是騰訊威懾力之所在。

  2010年,騰訊發揮其網絡影響力,加大力度打造網絡互動公益平臺,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截至2010年底,開通騰訊公益月捐計劃的用戶數突破5萬,2010年月捐計劃所籌善款突破1500萬元。

  中國扶貧基金會

  創新,引領全民公益

  2010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已確立了其在中國基金會界的領導者地位。創新,如加速器一般令其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完成了從一家普通的公募基金會到公益界領袖的華麗蛻變。

  早在2008年,全國3000多間百勝集團的餐廳便成為扶貧基金會的“籌款網點”,這個項目迄今共籌款2500萬元,為3.5萬名災區小學提供了營養加餐,為近1000所貧困地區小學配備了“愛心廚房”;2009年,與中國郵政合作,利用郵政集團的網點開通3.6萬個愛心包裹捐贈站,捐贈資金總額達1.9億元。

  2010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又將其創新精神發揮到了極致,與中國銀行共同搭建了全民公益的月捐平臺,在中國銀行遍布全國的1萬多個營業網點推行該項目,與城市、高校、社區、家庭和企業結成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全民公益”的實現。

  深圳市政府

  以退為進,領航公民社會

  退一步,這是2010年深圳市政府的姿態。

  知退,是政府在公民社會建設中難得的境界。破解NGO注冊難題、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購買社工服務……為了民間社會組織得以更加蓬勃健康的發展,深圳市民間組織管理部門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創新。之后,各種民間組織雨后春筍般爭相成立,活躍在這個城市的每個街邊巷角,為市民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

  30年前,深圳成為改革開放首個經濟建設特區;30年后,深圳又以公民社會建設特區的形象煥發活力,這座年輕的城市從經濟發展的“勞?!睋u身一變成為社會進步的樣本。有學者表示,政府建設公民社會最超前的思想當是深知事亦有所不為,為社會組織的發展讓渡空間。我們寄望于深圳市政府以退為進的標本,能讓度出中國公民社會建設的海闊天空。

  北京師范大學

  民間公益智庫

  百年學府、官員、國際巨星,這些元素在2010年聚集在一起,產生的化學反應正在影響著中國公益行業的未來。

  北京師范大學創辦于1902年,其前身是著名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這所百年學府在2010年成立了其第三所公益研究機構——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另外兩所分別是北師大社會公益研究中心和北師大中國慈善事業研究中心。三所公益研究機構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京師公益講堂、北京市46家慈善基金會評級、慈善中國學術沙龍、京師公益論壇、萬通立體之城(City Hill)社區……

  這家中國頂級學術機構開始在政策層面整合民間資源,打造出公益人才的黃埔軍校,并使之成為推動中國公益行業的民間智庫。我們有理由期待中國公益慈善領域的全面升級。

  南都公益基金會

  打造中國公益行業價值鏈

  2010年,圍觀于公益行業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卻總有那么一些人,那么少數幾個機構在引領著這個行業的發展。

  南都基金會是中國在塑造公益行業價值鏈的過程中處于領導地位的基金會。2010年,南都公益基金會發起的“銀杏伙伴成長計劃”,是國內第一個專門資助公益人才成長的項目。

  南都支持NPI公益組織孵化器,幫助草根NGO解決辦公場所、初始資金、行業人脈、專業培訓等眾多創業初期的棘手問題;支持深交會,促進企業與NGO之間的合作,推動公益行業價值鏈的資金良性流動,促進民間機構與政府企業的合作;發起百人論壇,為意見領袖提供發聲平臺;致力基金會中心網的運行,推動形成公益行業自律聯盟。

  當公益行業價值鏈逐漸完整,整個行業生態系統才能逐步健康、有序。

  聯想集團

  為青年的夢想買單

  有人預測中國八零后、九零后在高房價、低保障的生活重壓下,將“整齊劃一”回歸功利和犬儒,喪失改變社會的興趣和能力。聯想集團對此給出回應——我們正在培養一批批優秀的青年公益領袖。

  2010年,第二屆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劃成為中國公益界一道亮麗的風景。數百所高校的聯想社團,百萬元的創業天使資金和明星陣容的導師團隊,吸引來莘莘學子的參與和關注。他們身上,迸發著當代中國青年人的責任感和創造力。聯想公益創業計劃的成功,啟發和鼓舞著更多的后來者。平安保險聯合青基會舉行青年創業大賽,全球社會企業大賽(GSVC)進入中國,零點公司推出大學生公益創業行動。我們有理由相信,支持青年創業就是最大的慈善。

  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

  新公益之魅

  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以創新著稱,是一家很“具體”的機構;她的浪漫主義情懷又使得其很“抽象”,讓外界霧里看花。

  2010年,她趣味十足——長城上的TEDX論壇、上海的新公益嘉年華;2010年,她招兵買馬,以經濟學家湯敏為代表的眾多行業內外精英紛紛加盟,打造公益行業的“夢之隊”;2010年,她異常忙碌:小額信貸公司友成普融成立,志在天下志愿者驛站網站上線,退休教師支教計劃登場,賑災中心啟動,友成新公益大學破繭。友成立志成為中國社會創新的黑石、紅杉,并親身示范,展示新公益之魅。

  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

  請來英國首相當講師

  2010年,英國文化處與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南都基金會、愛德基金會等數家機構,共同推出了第二屆社會企業家技能培訓項目。為此,英大使館請來了英國現任首相卡梅倫就社會企業這一課題傳道授業。

  社會企業家技能項目歷時半年,走遍中國五個一線城市,引進來自劍橋和哈佛等世界頂級社會企業的案例,形成了一個囊括全球頂尖的公益界、學界、企業界以及政府人士參與的豪華講師,將全球最前沿的社會企業知識傳遞給中國社會企業從業者。將整個世界當做一個發酵社會創新的大實驗室,堪稱大手筆!

  恩派(NPI)

  一家“集團化”的草根公益組織

  2010年是恩派(NPI)“集團化”的一年。

  從2005年創立至今,恩派以公益組織孵化器為起點,先后衍生出明善道CSR咨詢、上海屋里廂社區服務中心、上海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聯勸”)、上海社會創新孵化園(“鳳巢”)等幾家機構,業務遍及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四地。在2010年,幾家機構統一劃歸到恩派旗下,實行統一運營,一家“集團化”的公益組織就此誕生。

  從成立第一家機構開始,恩派就以扶持草根NGO為使命,從孵化草根NGO到為草根NGO提供籌款、場地等各項全方位服務,為草根組織服務是恩派不變的努力方向。恩派作為中國社會創新的引擎,一直引領著民間草根NGO的發展。

  上海真愛夢想基金會

  一張上市公司標準的“裸報”

  2010年5月,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舉行2009年年度財報發布會,按照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標準詳細披露了該基金會的財務數據,成為中國首家“裸報”的基金會。

  與基金會以往的財務披露模式相比,上市公司財報的標準要求更高,信息披露得更全面,透明度得更高。這個基金會的創始人都來自于投行,他們將商業化管理思維帶入了公益慈善行業,提倡在公益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中,借鑒貿易、金融管理模式來提升機構運營效率。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