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制造中國電影的方式 熱錢從下游涌向上游

2011-01-31 09:14:05      王愷

  所有找來的導演均有一個原則:公司只投拍商業片,只做“好看的電影”,主要類型是魔幻、歷史傳奇和喜劇、恐怖。

  目前的中國電影,最不缺的就是投資了。絕大多數機構投資第一標準并不是劇本,而是導演。導演成為資本方選擇時的第一資源,因為導演資源的稀缺,使投資者們選擇的余地不多。也因為導演資源的稀缺,使得許多成名導演永遠不愁沒片拍。

  熱錢來了

  “你們基金規模有多大?”“5億元。”“在目前投資電影的基金中算大的嗎?”“算最有影響力的。”采訪一壹影視文化投資基金合伙人洪波的時候,剛開始的兩個問題,就使本刊記者認識到,中國電影投資的熱錢時代已經到了。

  2009年10月才成立的一壹基金主投方向在電影制作市場,洪波說自己的公司以往做過電視劇投資,因為看好電影市場,所以采用了類似PE(私募股權投資)的方式,設計了這款金融工具,強勢地介入了電影制作市場。在他們的電影投資中,基金不做“天使投資”,也就是說,“在電影項目開始籌備的初期并不介入,只有當電影制作完成一半,或者看出了有賺大錢的苗頭的時候再介入,非常像股票市場的追漲”。

  洪波介紹,他們投資的電影作品,普遍回報率是40%;目前估計最高的回報,可能是眾投資者紛紛搶著殺入的,正在拍攝中的《建黨偉業》。因為有《建國大業》的票房甜頭在那里,所以,中國幾乎所有的電影投資者,紛紛以進入《建黨偉業》的投資團隊為目標。“你知道那個回報率是多少嗎?160%。”所以,目前,許多機構能拿到的投資份額只是總盤子里的3%,再多也要不到了。

  也就是因為有這么高的回報率,所以基金的募集過程非常順利。洪波說,順利得超過了他們的想象。“最快的你知道多少時間簽約?兩分鐘。”就是說,在他們介紹完自己的基金的兩分鐘內,對方已經迫不及待地撲上來。“可能會超出你的想象,有一向投資謹慎的國企;有和娛樂行業完全不沾邊的傳統制造業,還有很多股市高手的個人投資。他們的情況,我不能向你通報,因為都簽訂了保密協議,但是毫無疑問,他們都看好中國電影市場的日益膨脹。”在基金中,最低的投資門檻是500萬元。

  作為金融行業和娛樂行業聯系的管道,洪波他們的投資方式是尊重創意者。“我們不介入到導演拍攝的過程中,他們選擇什么明星來演出我們也絕對不干預。我們做的最多的,也就是帶出資的老板去片場觀摩一下,但是整個過程很嚴格,探班可以,但是絕對不能干涉拍攝。”至于老板們為什么要去探班,回答是:“沒辦法,因為電影這一行業,是權力和金錢、美女結合緊密的行業,他們都有好奇心。”

  再怎樣好奇,也不能干涉創作。那種老板推薦自己喜歡的女明星上戲的情況,在洪波他們投資的電影中絕對不能發生。“因為是專業的事情,怎么可能有那么業余的事情發生?再說,這種情況在投資大的、有望高回報的電影劇組里面基本不會發生,這些劇組不缺錢。”

  如何選擇投資項目?“我們常年觀察著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劇組的進展,雖然開始階段我們不介入,但是很早我們就會參與,每次開會,每場討論都不能拉下,到了重要節點就介入其中,要是不一開始就跟著項目組混,別人就不會要你介入。電影行業是人的行業,沒有人脈,做什么都做不成。”

  基金規模如此巨大,還會被拒之門外?洪波說,是的,他再次重復,目前的中國電影,最不缺的就是投資了。

  從下游涌向上游的熱錢

  按照行業術語,外來的熱錢,有相當一部分是“瞎錢”——所謂“瞎錢”,就是背后沒有任何資源的錢,在目前電影投資大大過剩的階段,這種錢是專業的電影制作公司不愿意要的。上廣電尚世影業電影部總監劉詠向本刊記者介紹:在目前階段,“熱情高漲”的錢進來了,但是多數又冷冰冰地消失了,目前中國每年拍攝500多部電影,最終只有100多部在院線上映,剩下的幾百部多數無聲無息。即使上映的電影中,也只有少量是賺錢的,基本上是沒有賺錢就下片了。目前上映的影片中,按照“帕累托定律”上演著賺與賠,也叫“二八定律”。就是說,80%的電影只賺那20%的錢,剩下的20%的電影賺了80%的錢。

  目前中國電影基本投資方式是:主投方牽頭,然后各筆資金進入,上映后如賺錢則按照投資比例分成,這種方式,加上中國電影目前有大筆熱錢涌入的背景,使得電影的投資方最需要涌進來的,不是“瞎錢”,而是“有背景”或者“有資源”的錢。劉詠很自豪地說:“我們的錢,和‘瞎錢’的最大區別,就是一分錢恨不能當成三分錢花。”上廣電擁有強大的媒體資源,而且在號稱中國電影“票倉”之一的長三角有影響力,這種力量用于電影后期的宣傳上非常有促進作用。

  除了中影、上影和華誼等較早從事電影制作的投資方,目前中國最活躍的電影投資資金,基本上都是在電影產業的下游本身有一定影響力,然后往上游回溯的。包括保利博納、光線影業、小馬奔騰影業等民營投資主體,上廣電、江蘇廣電等廣電投資主體,還包括廣告行業和網絡游戲行業等投資主體,這些主體共同而鮮明的特征是,他們的錢都不是“瞎錢”。

  為什么做電影?這些投資主體各有自己的計劃和打算,市場的蓬勃發展無疑是其投資的背景,可是具體到每一家公司,都有各自的盤算。
[page]

  保利博納現在已經改名為博納國際影業集團,這個集團是目前分析者認為最具“好萊塢特征”的中國電影公司,主要是其產業鏈完整,在電影行業上中下游的布局甚至早于華誼兄弟等企業,市場控制力因此也更強。

  總裁于東告訴本刊記者,博納做發行起家,一年要發行多部電影。博納那時候不做開發,不買劇本也不培養導演,可是發行網絡在那里,加上自己又有電影情懷,所以就介入到上游的制作中。最早的電影制作五花八門,類型很豐富,包括爾冬升的《門徒》、陸川的《尋槍》、賈樟柯的《24城記》,在能力范圍內營銷都做得不錯。擁有良好發行渠道的博納牽頭做主投方,有號召力,2009年的最大投資《十月圍城》就是他們主投的,幾大廣電集團紛紛加入,幾方面力量合作,于東他們做發行,各大廣電集團做當地宣傳,一下子,票房就上去了。

  與此相關,小馬奔騰影業公司也是從做電視劇進入了電影行業,總裁鐘麗芳解釋:電視劇市場已經相對飽和,就現階段而言,電視劇播出頻道是有限的,各臺購片預算也有限,加上近年演員導演片酬快速上漲,制片方制作經費相對被壓縮,所以電視劇想提高制作質量也越來越難。想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短時間內是有難度的,我們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選擇了進軍電影業。“當然,我們觀察這一行業很久,一直在做準備,所以才能很快地搭好非常不錯的發行團隊,優秀的制作團隊。我們是想清楚了才進入這一行業的,雖然2009年才進入,可是你看我們今年的《越光寶盒》和《劍雨》就足以證明我們的成功。”

  與此同時,在電影業之外的江蘇廣電、上海廣電等均加入到了電影投資,他們強大的媒體優勢,被電影投資方所重視。江蘇廣電集團綜合管理處的曾繼媛告訴本刊記者:除了媒體優勢,還有許多原因使他們必要投資電影:“我們有自己的院線,在廣電系統內獨樹一幟,南京電影制片廠也從屬于我們,所以投資電影是我們的既定方針。一直在尋找機會。第一部投的就是《南京,南京》。說來也巧,當時陸川帶本子找到我們,這個題材是我們一直想拍的,因為作為江蘇省的媒體,我們早就決定,即使是這個題材虧本,我們也要上。”

  陸川的電影拍攝周期過長,最后連劉燁要趕別的電影,都拍跑了,可是江蘇廣電當時是有使命感去拍攝這部影片的,也忍受了超支,幸好上映后反響很好。之后,又參與了《十月圍城》和《建國大業》兩部大片的投資。“我們一直很謹慎,因為知道電影是高風險,也是高贏利,所以就更謹慎。本子不好的電影我們絕對不碰,有很多好導演,帶著本子來我們這里,但是我們一時間看不明白,就暫時不合作,這是我們的宗旨。”曾繼媛說。

  但是他們確定能贏利的電影,一定是早早進入,并且盡量壓縮投資方的數量?!妒聡恰泛汀督▏髽I》,江蘇廣電都是最早進入的投資方。“越到后期,我們越排斥新投資方加入,因為進來的越多,分錢的人就越多。”從這點看,電影投資很像股票市場上的莊家合作。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