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以來,全球日化行業在資本的激蕩下可謂風起云涌。在丁家宜外嫁全球香水老大科蒂被證實后,聯合利華即將迎娶世界美容美發始祖雅濤、寶潔有意收購拜爾斯道夫、歐萊雅欲190億美元拿下雅芳的傳聞此起彼伏。
上周又有外媒稱,聯合利華計劃以550億美元價格收購牙膏市場冠軍高露潔。盡管類似跨國收購案在塵埃落定前雙方大多保持緘默,但股價的一路飛揚則是市場的直接反映。而若此三樁收購都能成功,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或將在全球市場形成鼎足之勢,而在中國市場,國內本土品牌的話語權將進一步被削弱。
聯合利華或550億美元拿下高露潔
聯合利華收購美國莎莉集團全球身體護理業務及歐洲洗滌劑業務的交易可謂一波三折———在歐盟要求下必須出售Sanex品牌以防止壟斷,并將交易價格從12.75億歐元降至12.1億歐元,但10年來堅守保守策略的聯合利華終于在并購市場上重煥活力。
據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分析師在投資者報告中透露,聯合利華近期很可能會以超出高露潔當前市值368億美元50%的價格發起收購,交易金額高達550億美元,且估計或通過發售股票方式籌集100億歐元資金,致使公司資產負債比率在交易完成后的第一年內達3.7%。
對此,聯合利華大中華區副總裁曾錫文表示,目前尚未收到相關收購信息,聯合利華曾在3年多前將北美牙膏業務賣掉,但時移世易,若收購成功,將在科研和銷售等方面對現有業務形成有力互補。聯合信貸分析師同樣認為,并購將增強聯合利華在新興市場的力量,為其在美國提供規模效應,并提高利潤率。記者了解到,高露潔在全球牙膏市場份額高達45%,在中國市場單一品牌占有率也超過30%,加上旗下的黑人品牌,可與寶潔的佳潔士平分秋色。而聯合利華停止自有品牌潔諾后,全力打造的租賃品牌———中華則排名第三,如可與高露潔、黑人整合,無疑將在牙膏市場上超越老對手寶潔。
縱觀聯合利華的并購史,最近一次百億美元級別的特大規模收購已是2000年———斥資240億美元購并了以生產即食湯羹聞名的美國大型食品生產商BestFood,此后就一直較為平靜。由于寶潔在2006年以570億美元拿下吉列,二者迅速拉大差距,2009年全球銷售額分別為790億美元和593億美元。直到2009年,熱衷并購的新CEO保羅·波爾曼入主聯合利華,才在短短1年多的時間內投資39億歐元進行了5樁并購交易———包括收購莎莉旗下業務和正在進行中的37億美元洽購雅濤AlbertoCulver。
事實上,高露潔并非第一次傳出被收購。早在2009年11月,就有消息稱全球最大家用清潔用品公司利潔時ReckittBenckiser有意發起攻勢,只是由于雙方規模相近,傳聞交易或以合并形式出現,且金額也僅在數十億英鎊級別。彼時,最先提出卡夫將競購吉百利的野村證券分析師就稱,或許高露潔與聯合利華合并的可能性更大。曾錫文則認為,決定收購是否可能的關鍵,一是對方是否愿意賣———如花王等私人控股企業就不愿出售,二是即使情投意合,也還需向歐盟、美國政府等申請批準。
歐萊雅新帥上任或加速收購雅芳
“一切皆有可能,這種國際大品牌間的收購純屬資本的博弈,與股價密切相關。”亞洲PHPC咨詢總經理谷俊對記者表示。而聯合信貸分析師的意見同樣顯示,傳聞顯得言之鑿鑿的背景便是高露潔的當前市盈倍數不到9倍,創下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page]
雙方剛剛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聯合利華第四季度銷售收入增長12%至108.2億歐元,凈利潤增長15%至9.55億歐元。而高露潔第四季度營收從同期的40.8億美元下降3%至39.8億美元,凈盈利從6.31億美元下降1%至6.24億美元?;蛟S正是由于單一品牌運作,且營收大部分來自美國以外,業績極易受匯率變動影響,高露潔才被投行CarIS將目標價由每股88美元調低至83美元,且再度陷入被收購的傳聞中。
同樣勁爆的兩大緋聞對象———全球最大化妝品制造商歐萊雅和直銷巨頭雅芳也在上周同期發布了最新財報。歐萊雅2010年銷售額從175億歐元上漲至195億歐元,凈利潤由20億歐元上漲至22.4億歐元,其中中國區銷售額超10億歐元,成為集團第三大子公司。雅芳第四季度營收僅增長1%至31.4億美元,凈盈利則下降15%至2.30億美元,其中中國區總收入5500萬美元,同比下降45%,實現凈利潤430萬美元。從全年來看,2010年雅芳全球實現收入108.63億美元,同比增長6%,凈利潤10.73億美元,同比增長7%,中國成為唯一虧損的地區,累計達1080萬美元。
與此同時,歐萊雅財務顧問透露,部分高管及銀行家很早以前就認為,歐萊雅應改為直銷模式以促進在新興市場的滲透率,但現任董事長歐文-瓊斯一直持反對意見。隨著3月17日對直銷持兩可態度的安鞏上任,可能會促使歐萊雅收購一家直銷企業,例如雅芳,或是更小的巴西納圖拉Natura、瑞典歐瑞蓮Oriflame。
相較以上兩樁隨著財報公布而讓業界再度興奮起來的收購案,去年9月寶潔CEO麥睿博對德國化工巨頭拜爾斯道夫Beiersdorf的示好則似乎有些一廂情愿。外媒稱,通過馬克辛投資公司控股50.46%股權的德國赫茲家族上月對可能的售股交易表示了反對。而寶潔的最新財報也低于市場預期,第二財季銷售額微漲2%至213.4億美元,利潤則從46.6億美元下降至33.3億美元,似乎不一定有心力來從事如此大樁的并購。不過拜爾斯道夫的情況也不甚樂觀,其早先公布的第三季度息稅前利潤為1.67億歐元,同樣低于預期,并調低了消費品業務的銷售增幅預期至2%。
“當前國際日化市場的競爭已從營銷層面的價格戰、品牌戰發展到資本戰,資本運作成為擴大市場的最快捷方式,會導致兼并現象越來越多。”在贏正企業管理咨詢首席顧問楊華斌看來,三樁并購案均是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巨頭的壟斷與兼并這一不可逆轉趨勢的體現。谷俊則強調,若整合成功,收購方的市場份額將更加集中,導致全球日化格局的大變局,“但同時由于各強勢品牌已然形成,收購也不會造成品牌消失,而只是優化組合的過程,從這一角度看,又可視作全球日化格局的維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