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張家港市就提出了推進經濟轉型、開發轉型、社會轉型、城市轉型、環境轉型“五大轉型”,特別是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堅持內涵擴大再生產和外延擴大再生產并舉,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并舉,規模企業與中小企業并舉,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由“資本驅動”向“技術驅動”、“創新驅動”轉變,不斷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他們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優先發展科技型、環保型和資源集約型的新型產業。集中精力發展“三大經濟”:即規模經濟、園區經濟和循環經濟。全市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了101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32%。全市形成了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張家港保稅區)、三個省級開發區(張家港經濟開發區、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揚子江冶金工業園)和機電、紡織、糧油食品等工業集中區。全市90%以上的工業企業集中在開發區。其張家港保稅區,累計進區企業超過了3500家,其中三資企業363家,世界500強企業39家。張家港市在2003年率先制訂了《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編制了實施方案,成為江蘇省循環經濟試點市,初步探索了一條生態效益型的發展道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