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玩不玩微博,這個媒體屬性和社區屬性都極強的網絡新應用,正在成為一個自媒體的生成器和傳播器,也在成為一個商業公司市場運營中必須考量的不可控因素
文/張薇
小秦是一家網購公司的媒介專員。今年“3.15”前,網上傳網購行業和汽車行業會成為今年央視晚會關注的熱點。得知這個信息后,他的頂頭上司即公司的公關總監,把部門內的6個人分了組,每天三班倒,兩人一組,24小時關注網絡尤其是微博上的負面言論。一位消費者在微博上投訴送來的貨出現了破損。小秦發現時,該條微博發出5分鐘,轉發20次,評論18次。評論中不乏對公司整體物流配送服務的抨擊。小秦迅速回復了該客戶并正式道歉,為了彌補客戶損失還贈送了一張500元的網絡購物卡。小秦的同事用馬甲發評論引導了輿論,后來的微博評論頓時風向調轉,有不少還盛贊小秦公司危機公關及時、給力。
寫這話間回顧一下,才發現那些曾經對微博很抵觸、很不以為然的企業老板們,都已經找各種途徑加了V,并且進入各大網站的推廣序列,粉絲蹭蹭地上漲。一位之前認為玩微博是耗費生命的哥們,不僅搖身變成了“微博控”,還在自己的總裁辦專門成立一個小組,雇了兩人全職泡在微博上。
無論玩不玩微博,這個媒體屬性和社區屬性都極強的網絡新應用,正在成為一個自媒體的生成器和傳播器,也在成為一個商業公司市場運營中必須考量的不可控因素。而今年的“3.15”前后,微博這個媒介平臺,更是讓微博之上和之下的企業CEO、公關總監都心驚不已。
所有這些恐懼,都來自于一個不容逃避的事實:微博把企業的用戶放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主動地位上。微博出現之前,消費者的意見和投訴,表達的管道單一而脆弱。除了“請按幾”“請按幾”的客服熱線,就是向有限的公眾媒體投訴。微博出現之后,企業的官方微博和個人是對等的,消費者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幾個字,而是活生生的人。消費者可以成為企業官微的粉絲,利用私信的功能表達自己的訴求;也可以用@呼叫企業,或@呼叫知名人士,讓自己在消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得到最大化的關注,并得以解決。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信息通過多媒介多角度的傳播后,會呈現碎片化、不可控的特點。對于信息的需求方而言,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如何控制自己的信息,如何采用相應的營銷模式影響信息傳播的方向和路徑,不僅是一個新的課題,而且成為各大企業行動的方向。
近日,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發布了《中國媒體監測與分析調研報告》,指出,跨國大公司在媒體信息搜集、分析方面,每月平均花費1.2到1.5萬元,高于國內公司的每月1萬到1.2萬元的費用。但是,這個費用并不包括微博等新興媒體的監測費用。根據市場反饋,大部分企業愿意花費和之前相等甚至更高的費用,來掌握微博、論壇等2.0的信息。
實際上,更多的公司更愿意積極嘗試和用戶的互動。越來越多的官方微博,開始承擔多種職能。企業信息的發布、和目標消費者建立情感、在線客戶服務、售后服務和處理投訴、危機預警情報搜集、植入式營銷等等,都是官方微博操作人員的日常職能。相關人士透露,超過60%的企業官方微博賬號,都至少委派了一名專員進行全天候的動態信息監測。
在官方微博的操作中,很多企業已經獲利。網絡書店快書包董事長徐智明接受媒體采訪表示:“快書包有超過5%的訂單直接來源于微博,網站超過40%的流量來源于微博的直接影響??梢哉f,微博現在成為了快書包的主力宣傳渠道。”
而知名電腦品牌戴爾,也成為微博營銷的贏家。自2007年3月注冊Twitter后,戴爾現已擁有了超過150萬的粉絲。每年節假日,戴爾便會向Twitter上的所有粉絲發送獨家折扣。通過Twitter,戴爾在全球已經直接創造了逾700萬美元的營業額。2010年3月7日,戴爾中國在新浪微博上線,截至2011年3月底粉絲已達10萬多。
在新浪微博的搜索框內,輸入“微博營銷”,共有14萬條微博談到這個話題。3月14日開始,新浪微博開始出現鮮明的商家廣告,必勝客成為第一家吃螃蟹的廣告投放商。顯然,微博正在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營銷架構,甚至新的產業。我們看到,這種新的媒介、新的交流平臺,正在讓每個行業都經歷深刻的變化,正在讓每個ID都表達出鮮活的生命質感。這些看不見的七情六欲,有無限可能,也暗藏危機。
(作者為資深傳媒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