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鄭曉軍另類投資經 產業地產年回報率25%

2011-04-08 18:11:40      陳令東

  鄭曉軍簡介

  金譽集團副董事長、副總裁。綠野資本集團董事局主席、資深投資銀行家、實戰型房地產金融專家、北大縱橫投資中心原董事總經理。

  鄭曉軍是國際著名的資本市場專家,對公司金融、房地產金融、私募基金管理、私募融資、反向并購上市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曾是國內著名的藍海天使資本合伙人、北大縱橫投資中心董事總經理, 現任綠野資本集團中國區董事長兼房地產金融首席合伙人。

  作為綠野資本集團的資深合伙人,鄭曉軍對投資有著獨到的理解。不同于傳統的PE投資和產業投資,他認為綠野資本集團的投資理念是“產業生態圈投資”。

  “綠野資本發展如此之快,我們自己也始料未及。”綠野資本集團(Greenfield Capital Group,簡稱 GFC)大中華區主席鄭曉軍說。2010年6月,綠野資本在國內只有一個合伙人,短短半年多,目前國內已有近40個合伙人、管理的資產超過了35億人民幣。

  鄭曉軍是中國最早的天使投資人之一。十年前,他就開始了投資事業,2009年,他曾因投資國內第一檔創業類真人秀電視節目“我為創業狂”而大獲成功。這檔節目的2000萬元創業基金就是由綠野資本提供的。

  他曾是單純的技術至上者,但經過幾次失敗,他更加注重對市場需求的把握,再由此尋找合適的技術。在技術和市場兩方面,他越來越熟諳平衡的藝術。

  他經歷復雜,但逐漸自成一體,對投資有獨到的見解,有人說他是“資源整合專家”。你很難用單一的詞匯定義他,他是投資界中典型的學者派,曾是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也曾出任跨國公司阿爾卡特和民營企業遠大空調的高管,又是北大縱橫投資公司首席執行官;如今,他是綠野資本集團資深合伙人、大中華區董事局主席。

  綠野資本集團在美國圣荷塞、加拿大溫哥華、中國上海、北京、大連、香港有6個區域運營中心,有12家下屬成員公司、25余個被投資企業,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全產業鏈的服務。

  投資:先市場后技術

  在技術和市場的問題上,鄭曉軍曾栽過跟頭。2004年,鄭曉軍投資了“風雨者(Wind Talker)”,開發手機語音識別、合成和噪音消除技術,該項目具有一流的技術和廣泛的應用市場。同時,鄭曉軍投資的另一個手機設計公司擁有手機設計和生產資源,但最終卻無功而返。原因在哪里?鄭曉軍認為是技術太超前,與市場需求脫節。同期,他還投資成立了緯道數碼,但結局也相同。

  鄭曉軍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訓。他說,“無論是做技術也好,還是做投資,都要考慮市場對你產品的接受程度,也就是市場有沒有這樣的需求。”技術上是可以替代的,有市場就可以。但如果沒有了市場,猶如練就了一身屠龍術,沒有用武之地。綠野資本這半年之所以發展這么快,說到底就是捕捉了市場的需求。所做的一切都是以有市場依據的,市場上不需要的通通不做。

  由于長期以來對技術領域非常熟稔,如今鄭曉軍幾乎不用花時間考慮技術問題。如果一項技術達不到項目的要求的話,他可以找到其他可替代的技術來解決。

  從技術驅動轉為市場驅動,鄭曉軍的投資理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技術驅動,是我先有技術,然后制造產品,推向市場讓客戶來買。市場驅動,則是市場有什么需求,我根據客戶的需求去設計我的產品,推出我的產品。最近比較熱門的一個技術叫做"物聯網",其實我很早就是物聯網802的標準組的投票成員,而且物聯網的第一代標準是我參與寫的,但那時參與這個領域太早了。那時覺得自己很有技術,很有深度,出來做產品的話應該很有前景,但問題就是當時市場對這個沒有興趣。”
[page]

  投資產業生態圈

  作為資深投資人,鄭曉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做法。“通常PE投資是以點狀布局為主,也就是從不同行業、不同產業鏈環節的企業中去選擇最佳的被投資對象。而產業投資則是以線狀布局為主,選擇某一個產業鏈進行全產業鏈投資。”但鄭曉軍將綠野資本的投資理念總結為“產業生態圈投資”,這是指以面狀布局的投資。猶如自然的生態圈一樣,產業的聚集和發展也需要生態圈,包括若干產業的協同發展和產業鏈的垂直整合。

  比如,在產業地產領域,綠野資本就從產業規劃、產業投資到招商引資做到了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同時為產業地產提供基礎和產業配套設施。“以前,不管是投資公司還是實業公司,通常是我有什么產品,就把我的產品賣給我的客戶。但綠野的理念不一樣,我們首先要考慮我的客戶有什么需要,我才去組織、開發什么樣的產品,一切要從客戶角度出發。”

  鄭曉軍認為,如今,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落實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的具體組織者(比如科學發展觀,“十二五”規劃的七大新興產業等),企業和投資人若能準確地理解政策,理解公共產品的需要,并能和政府對接,是可以獲得多贏局面的。

  最近,綠野資本集團聯手冠福集團共同投資建設“中國國際投資服務中心(CIS)”, 2011年3月15日,中國國際投資服務中心啟動儀式暨投資項目推介會在上海舉行。“我們的目標是為全球首個常態服務于政府招商項目的實體平臺,通過整合全球資源優勢,為國內各級政府的招商引資及各類園區、城市開發及重大產業項目,行業協會、商會、企業及海內外投融資機構,搭建一個常態展示、信息交流、招商及投融資服務的資源服務平臺。”

  正是基于這一點認識,綠野投資了不少項目。比如,綠野資本在開發產業地產時,會營造一個“產業生態圈”,將優質的產業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這樣,所有的企業都能在產業鏈中彼此受益,同時,這樣也能促進當地的就業和財稅收入。

  綠野對于工業園區的規劃是這樣的:工業園區內的企業互為上下游,里面的服務性企業是為這些企業提供服務的,同時,它又能從這個企業里面得到它的利益,服務性企業包括餐飲、會議、物流等,它們與企業本身構成了一個互相依賴的生態系統。

  而這也是綠野資本在開展產業地產投資方面,與其他很多產業園區開發商不同的地方。

  傳統的投資模式,通常是很多每個地方由政府批出一塊地,就指望投資商進來,投資商并不扮演平臺搭建和組織規劃的工作。“因此,也就出現了鄂爾多斯、天津寶坻等產業園區這些奇怪的"空城"。”

  綠野進行的則主要是產業鏈招商。鄭曉軍介紹,所謂的“產業鏈招商”引資是各得其所。“各得其所”是指,政府給我提供土地,我把產業園區的運營商、開發商引進來,他們來開發廠房,為企業定制廠房、定制辦公樓。然后我再把融資租賃公司請進來,他們為企業做設備的租賃。我再把人力資源企業引進來,他們為企業訓練和派遣熟練的員工,那對于一個企業來講,拎一個包過來就能運行。

  有時候政府反映招商難,其實并非如此,而是政府沒有認真去研究這個東西,自己不懂。因此,應該請教專業人士來規劃。同樣,綠野資本也非全能,我們做這個產業的時候,也是讓一套專業機構去操作。

  投資就是扶持企業家

  如今,綠野投資對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鄭曉軍表示,他現在投資的企業基本上是營業額已經過億的企業,小企業已經不怎么投了。對于投資,他的理解是,投資公司是對創業者提供幫助的機構。

  鄭曉軍提到,傳統天使投資是先有企業,然后再進行投資。但如今,綠野的投資策略是,先搭建一個創業平臺,然后再招聘一些人才創業。比如,綠野資本集團最近啟動的國際投資服務中心,就是招聘了三四個三十來歲的年輕人來操作。綠野所做的是搭建平臺,提供創意,但創意的執行是由招聘的創業者操作的。隨后,綠野還將運營學校、醫院、云計算等平臺,都將通過這種平臺+創業者的模式。

  因此,綠野資本現在最缺的不是創意,而是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鄭曉軍提到,綠野最近招聘的都是合伙人,它們希望合伙人能成為項目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執行董事,或者職位稍低一些的財務總監、副總裁等。由于綠野投資的項目很多,將來投資的公司更多,因此,綠野這種新的投資理念對于卓越人才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我們占相對多數的股份,占到30%甚至以上的話,都應該要往項目公司派相關的一些人員,這類人需要獨當一面。”

  “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我深知創業是艱難的,尤其在中國。你要成為一個很好的企業家的話,你必須得成為超人。政府關系、市場、技術、產品、渠道和人、財務、稅務,你缺一項都不行,太辛苦、太累了,而且成功率太低。這樣會摧毀大量的人才。為什么?很多人只要失敗一次,就一蹶不振了??赡苡幸恍┤擞峙榔饋砹?,但是這些人畢竟非常少數,1%都不到,絕大部分是被打倒了。因此,我覺得作為投資人,其實你可能別的方面幫不了他們什么,但是你能夠給他提供一個環境,能夠降低這個失敗的概率。有很多人說,創業者是磨煉出來的,這個話我不贊成。為什么?所謂的一根柴火容易斷,十根火柴的它就不容易斷,一百根折不斷,這句話的道理何在呢?就是說大家在一起,互相幫襯就有協同策略。我幫襯你,你幫襯我,就能產生一個良好的創業生態圈,這是有利于企業家創業成功的,反之,對投資人來說有利可圖。”

  用“方法”跨界

  談起跨行業經營,鄭曉軍并不覺得難,反而能輕松應對。談起跨界的方法,他提到,這得益于他的一種思考方法。

  “做事情我始終覺得有幾個層次。第一種我們叫做"知識層次",我學到A了,我就會做A。第二層次是"方法層次",我學到這個方法的時候,凡是同類的問題我都能解決。第三層是"哲學層次",哲學層次就是你有悟性,你會設計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問題。

  其實當你做的領域多了之后你就會發現,原來這些領域之間是有共同之處的,共同之處在于方法。我通過這個方法,去了解這個產業,了解那個產業。其實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無非你產業里面的內容不一樣。”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