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鐵律:將自己放低一點 一定要領先半步

2011-04-21 10:02:58      梁海松

  2010年,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再次在資本市場上掀起了一波巨浪,即將山東六和、新希望農牧、楓瀾科技等總估值達77.95億元的優質農牧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新希望;同時,將業績欠佳的乳業和房地產業務合計為7.53億元的資產,剝離出上市公司。

  消息一出,新希望股價迅速拉升,從每股8.56元最高拉升至24.39元。直到現在,這波資產重組的浪潮仍未退卻。而對于坊間爭議的收購價格,劉永好則用“我們按照規則做”一言帶過。

  “向前看,也要時?;仡^看看走過的路。”回望30年的風雨兼程,劉永好向《英才》這樣評價自己:感覺自己前行的腳步還是踏實的。無論是為人,還是做事,劉永好都恪守著一條準則:將自己放低一點,再低一點,但絲毫不懈怠。

  當同時代的企業家們一個個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一直活躍的劉永好卻像一棵常青樹。他時常告誡自己要“快半步”,就是一定要領先半步,不多不少。多了,或少了,都會對生存構成威脅,劉永好恰到好處的把持著這條鐵律。也正是因此,有人將劉永好列為商業門派里的“峨嵋派”:剛柔并濟,綿里藏針。

  資本效應

  目前,新希望的資產重組和置換,通過了股東會議,已上交監管部門審批。對于為何選擇這樣一個時機進行資產重組,劉永好說:“一方面監管部門有這個要求,規范市場同業競爭。另一方面,利用資本市場做大企業,是個好的選擇。”

  但是沉寂多年的資產注入承諾卻為何在此時爆發?有分析師認為新希望集團有兩重考慮。一方面,由于“十二五”期間國家對于農業的支持力度增大,資本市場看好,選擇這個時機將未上市資產打包上市,能夠獲得較高的溢價效應;另一方面,大北農、金新農、海大集團等飼料企業自去年紛紛上市,獲得較多的超募資金,導致飼料產能的迅速擴張,讓未來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新希望集團讓本來就該注入的資產進入上市公司,也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本支持。對此,劉永好也承認:“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行業競爭的激烈。”

  實際上,新希望的擴張,是農業和資本結合的一個典型案例。劉永好的“資本手腕”,不單表現在資本市場上。目前,新希望集團在全國擁有近20家擔保公司,每家擔保公司的規模約為2000萬-3000萬元。

  實際上,劉永好不但在做農業擔保公司,還參與了諸多村鎮銀行的組建。劉永好告訴《英才》記者:早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在縣一級都設有分行。之后金融改革,除了農業銀行之外,其他銀行縣一級分行大多撤走了。“但是中國的多數農民以及農產業,就在縣一級和縣一級以下。而新的格局下又出現諸多新興經濟體,金融機構該如何支持農產業發展,是個大的課題。”而這些擔保公司和村鎮銀行的組建,其目的就是為了讓養殖戶獲得更多的貸款支持。“農民貸款制度不合理,導致很多農民是貸不到款的。因為農民的房子沒有產權證,不可以做抵押貸款。而飼養的豬、雞、鴨、魚是活物,就更加沒辦法擔保。”劉永好說,“所以現在越是窮的地方的貸款,越是貸不出去,即便貸出去,也是拿到發達地區用。”

  值得關注的是,新希望集團旗下的六和集團最先開發的“擔保雞”模式,已經在金融的支持下被迅速放大。擔保公司以養殖戶的標準雞舍為抵押物,貸款資金封閉式運行,風險較低。六和目前在山東像開連鎖店一樣密集布局擔保公司,據劉永好介紹,目前雞養殖戶的規模10萬羽已經很常見。

  而隨著農戶規?;B殖的開展,新希望集團迅速以資本為紐帶形成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條。目前,新希望成為中國最大的畜禽飼料生產商、中國最大的雞肉供應商、世界最大的鴨肉供應商,覆蓋飼料、種畜、屠宰、肉制品整個產業鏈條,富有創造性的是新希望打造了電子商務網、金融服務網為合同養殖戶提供信息、擔保方面的配套服務。

  對于擔保公司的風險控制,劉永好說,“與農民形成一個聯合體,組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也就是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的方式,風險分散到各個環節里邊,對主要環節進行實施監督。如確保貸款資金主要流向養殖業和相關聯的產業。”此外,農業組織機構的變化,“也讓我們的農產品得到更大的支持,擴大了規模,延伸了產業鏈,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也相對抑制了物價過快上漲。”

  不過,劉永好原來獨自承擔的風險,隨著國家對于農業的重視,現在也獲得了一些分擔。國家對農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在逐步增大。劉永好介紹,銀監會出臺了分別指導的存款準備金率,即銀行貸款給農民,上交央行的存款準備金就會低一些。“實際上,國家還可以再設置貸款比例進行調節,比如規定一些銀行,一定的貸款比例是用來支持中小企業和三農企業。假如既有貸款支持,又有價格和稅收優惠政策扶持,結合起來,效果會更好。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改變廣大農村缺少金融支持的現狀。”劉永好說。另外,豐富金融工具也是農村金融的一個重點。

  而讓劉永好成為真正的“金融家”,是2011年1月26日,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目前,全國擁有100多家財務公司,但是民營性質的只有五家。“我們是第五家。”劉永好一貫的微笑里,藏著一份滿足。

  現在企業是不能給自己貸款的,政策是不支持的,而通過財務公司就可以這樣做。財務公司有一些特別的管理要求和授權,能夠使得公司的資金集中使用,降低成本,實現最大限度價值和效益,同時在資本市場做一些金融業務支持農產業。”劉永好說,“目前新希望約400個企業,每個企業都有一定的預付貨款。一方面我們有相當的貸款;另一方面,我們又有相當的存款。而財務公司把這些資金匯聚一起,能夠減少總的貸款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拉長產業鏈

  除金融業務外,新希望集團的地產業務以及化工業務規模都不小。據了解,新希望最初并非主動涉足地產。“有一部分養殖場、飼料廠,是位于城鄉結合部分,后來要變成城心區,當地政府建議我們開發,我們就被動的開發了。”但是,因此嘗到甜頭的劉永好,并沒有就此終止他在地產業的身影,“后來我們自己也購買了一些土地進行開發。房地產的回報率要相對高一些。”劉永好說。

  此外,近幾年,新希望在西部的投資步伐逐步加大。不過,卻不是局限在傳統的農牧業。劉永好介紹,在貴州的國家扶貧開發區,投資了一些煤化工的項目,規模也不小。“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機會。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下,我們將會加大在西部的投資和發展。”劉永好說。

  截至目前,新希望集團業務已經延伸至4個領域:農牧與食品、化工與資源、房產與基礎設施以及金融與投資。農牧與食品領域有上市公司新希望股份;化工類通過ST寶碩登陸資本市場;金融類則有民生銀行作為后盾。

  盡管如此,劉永好還是表示即便在未來,農業也是新希望集團的主業。“與其他產業相比,我們的農產業是占絕大部分的。”而農產業之外的產業,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我們企業農產業的投資和發展。”劉永好說,“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我們把城市產業和工業產業收益用來支持農產業。”

  之所以需要支持,是因為農業企業利潤相對比較薄。據了解,農產業在新希望集團的主業中占比約80% -90%,但其貢獻的利潤率卻是在50%左右。“糧食價格漲一漲,飼料成本就高一高。而我們的利潤率本來就不高,只有2% -5%。所以我們做地產和金融投資,也是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的總體盈利,使得我們在農產業里更有投資實力和競爭力。”如此看來,劉永好走產業多元化之路或多或少有些無奈。“我們企業飼料量是最大的,毛利率不能太高,不然會影響整個產業發展,對農民養殖不利。我們的利潤更多的是依靠規模和科技。”劉永好說,“利潤高,銷售額也大,是不現實,特別是飼料產業。”

  而在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利潤率的周期波動性則比較大。“有時候種苗的價值高,有時候飼料的價值高,有時候養雞養豬的價值高。不同的時段,價值分布不同。”劉永好說,“將產業鏈拉長,能夠增強抗風險能力。我們希望產業鏈上的利潤適度的均衡一些。目前,我們在進一步探索,屠宰、肉食品加工等下游產業鏈,希望成為未來的增長點。”

  海外建廠

  曾與劉永好有著密切關系的經叔平,經常說自己的人生是從60歲開始的。而今,剛好60歲的劉永好,也已然到了“耳順之年”。而立之年,劉永好的目標僅僅是“想自己干點事,生活的好一點”。耳順之時,他加快了企業的國際化步伐。作為曾經的中國首富,對財富已然沒有了概念,他把自己向前沖的行為歸結為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是不滿足于現狀的,因為正在面臨新格局、新機會時,他總是希望做的更好。”

  新希望的海外事業起步于1996年,目前,在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印尼等國家建成或正在建設的工廠已達12家。劉永好將產業目標盯準國外,源于國內飼料行業的高度競爭。“國內飼料行業競爭激烈,且入門門檻低,只能靠真刀真槍的干,干不過就敗下陣來。”劉永好說,“而去國際市場拼搏鍛煉,不僅有利于積累經驗,同時也是企業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不過,劉永好的國際化之路并不輕松。用他自己的話說,不僅要有決心,有隊伍,有規劃,同時還要熟悉當地的政策和習慣,而最重要的,則是“不要一口吃個胖娃娃,要先去拼搏幾年,甚至虧損幾年。”劉永好介紹,新希望國際方面的業務,在前三年不僅不賺錢,而且是虧損的,直到三年后才開始盈利。“現在海外項目盈利性還可以,利潤率比國內要高,只是工作難度更大一些。”

  2011年,劉永好提出了新的國際化戰略:將新希望“打造成世界級農業企業的規劃”,這也是劉永好第二個五年規劃的目標。再過五年,在國外建成二三十家企業,形成一定的規模,是劉永好給自己定的硬任務。“國際業務與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相適應?,F在,國際銷售和海外產量,所占比率還不大,希望能夠達到新希望市場份額的10%-20%”。

  
[page]

  劉永好的幾點建議

  建議不受理DDGS反傾銷調查

  《英才》:既然DDGS(玉米酒精糟)能夠降低飼料成本,為什么還會出現反壟斷調查?

  劉永好:美國的一些DDGS企業低價銷售原料,賣給中國,沖擊了國內市場,導致一些做玉米深加工的企業,向國家提出反壟斷調查申請,目前正在調查過程中。但是國內玉米深加工的酒精企業很少,國內的玉米酒精糟產量也不多。國外的便宜,是因為國外玉米產量大,而飼料生產如果不用玉米酒精糟,就必須用玉米、小麥。實際上,增加DDGS的用量和進口,對國家是有利的。既不會沖擊國家的糧食安全,且價格相對比較便宜,又能極大地節約糧食,對穩定物價和保供給是非常有好處的。因此,我建議國家不要受理反傾銷立案調查。適當的放開鼓勵多進口這些東西,因為進口這些東西對國家有利,便宜,又是副產品,能夠替代一部分糧食。

  《英才》:調查過程中還能進口嗎?

  劉永好:目前正在調查,調查結果尚未公告,企業都不敢貿然進口。

  建議進口配額向用糧企業傾斜

  《英才》:新希望集團玉米進口配額大約是多少?

  劉永好:我們企業是中國最大的飼料企業,去年銷售了1300萬-1400萬噸飼料,占了全國市場的8%-9%。但是去年我們企業的進口配額還不到20萬噸。目前,95%以上的生產量都是由民營企業來供應的,但是民營企業總進口配額也僅是240萬噸。每一年,從其他企業購買配額,或者其他企業進口之后再轉賣給我們的現象都是存在的。我建議國家不要把配額分配給非生產型企業,讓他們從中賺一道錢,這實際上是增加了飼料的成本,進而增加了肉蛋奶的成本,到最后全部由老百姓買單,就造成了通貨膨脹。

  《英才》:進口配額如何分配更合理?

  劉永好:由于歷史的原因,國有企業占有權重比較大,民營的沒有那么大,進口配額大多集中在國有企業,但是現在再這樣做就不太合理。希望國家進口的包括玉米在內的配額,實事求是滿足企業的需求。進口配額應該按照一定的標準,更多的傾向于生產型企業,民營企業多就分配給民營企業。另外,再適度的增加一些配額,對玉米的進口國也適度多放開一些,不要只限定在某幾個國家。

  《英才》:國內用糧是配額制,還是自己購買?

  劉永好:國內市場采購,主要是以自己采購為主,國家拍賣補充相結合。我建議國家在拍賣的時候,更多的向實際用糧企業傾斜,以降低中間成本,保證飼料安全。國內現有糧食的購銷體系下,國內并沒有一家特別有優勢的企業。

  建議直補農民5000億

  《英才》:中國實現糧食自給難度大嗎?

  劉永好:隨著工業城市經濟的發展,對肉蛋奶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我認為今后國家的糧食,特別是飼料糧,要完全滿足自給,也有難度。目前,1萬億糧食的產量已經是大豐收了,但現在國家還是很緊張。過去十年,每年飼料需求量都在增長,實際銷售量每年增加5%—10%。如果按8%合算,十年以后需求量就有可能翻一番,需要增加1億噸飼料糧,也就是需要七八千萬噸糧食,這要幾億畝地,而我們沒有那么多地。

  《英才》:民營企業參與國家糧食儲備嗎?

  劉永好:中儲糧,是國家給錢來幫國家儲糧的,并不是一個市場化的行為,而是政府行為。國家每年儲糧,要花數以百億的資金。如果能夠從政府行為和市場行為相結合來儲糧,讓民營企業也參與到儲糧當中,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政府儲糧的壓力,減少國家投資,降低成本,對養殖業是有利的。

  《英才》:什么樣的手段,對保證糧食安全最有效?

  劉永好:做出更好的政策來激勵農民更多的去創造新的價值。目前,一方面,很多田邊地頭,農民都不種了。另一方面,由于外出務工,種糧的效益又不好。

  如果國家對所有的種糧農民,都給一個較高的補貼,比如30%的補貼,即糧食收購價從1元/斤變到1.3元/斤,國家為此將多付3000億元。同樣,肉蛋奶和蔬菜再補貼2000億元,總共補貼5000億元。5000億元對國家而言是能夠承受的,但這會極大的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如果這樣,一段時間內,我們國家的糧食和肉蛋奶都夠了。但是,補貼一定要直接補貼給農民,不要經過中間環節。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