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圈地,蓋房,賣房,出租的商業地產商,清華科技園多業態混合,輸出的是服務模式,運營經驗,一種輕資產的模式,也可以說是科技園的3.0版。”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副總經理許江建稱。日前,記者從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看到,二期工程已全面啟動,現正緊張施工。
據許江建介紹,二期工程相對一期,規模更大、功能更全、配套更完善。在規劃中,清華科技園將成為廣東科技創新的發動機,兩年內,批量生產300家科技型企業。
打造科技園3.0版
與大多數科技園“科技地產”概念不同,全國30多個城市成功落子的清華科技園把自己定位成科技創新與創業環境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角色上。
許江建介紹,發達國家創業的服務體系非常完善,有龐大的社會服務系統去彌補某些技術型人才的商業不足,而中國的創業者因為缺乏相應的創新服務體系,所以科技成果的商業化往往是最大的瓶頸。清華科技園除了能提供物理空間外,更重要的是在資源聚集和創新服務體系兩大要素上提供增值服務。包括孵化器、投融資平臺,甚至幫助區域規劃新的產業方向等。
“最主要是跳出做科技園的思維框架,在一個更大的載體上去實現創新要素的共贏合作機制”,在清華科技園內部,最常提到的樣本就是“昆山經驗”,落戶昆山的清華科技園幫昆山引入一批科學機構,企業和風險投資外,還幫昆山建立了核酸產業基地、O LED產業基地。許江建把清華科技園正在做的模式稱為科技園的3.0版本。
這種定位也得到了國際的認同,比爾·蓋茨在某個亞洲大學校長的座談會上指出:“大學應該更多地為科技創新做貢獻,我認為世界上有兩個地方做得最好,一個是硅谷的斯坦福,一個是清華科技園。”
批量生產300家科技企業
番禺區政府作為此科技園的三大股東之一,計劃到2011年,力爭引進至少3家國家級研發中心、10家省級或世界500強企業研發中心、50家市級研發中心、300家優質科技企業,創造10000個高質量的就業崗位,每年園區獲得專利授權500項。
據悉,園區二期總建筑面積99680平方米,共有17棟建筑。“二期最大的特點,是兩棟為特定企業專門定制的辦公樓,以及一棟中小企業孵化器。”許江建介紹說,該園區重點引進現代信息服務業,與節能減排相關的產業,以光機電一體化為代表的現代制造業,新材料和生物醫療等。
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一期2.6萬平方米的研究樓和配套樓已正式投入使用,一批科技型企業和清華大學院系、科研及教育機構陸續入駐,企業類型涵蓋了現代信息服務業、L E D新型制造業、新材料、工業設計等,企業擁有自主品牌、專利技術、規劃上市的愿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