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BN實習記者 婁曉晶
那部7天拿下2億元票房的電影,其實在它上映之前就贏了。
可能娛樂界很久沒看到過這樣一組數字了:一部成本950萬元的影片,在首映當日拿下票房3329萬元,4天之后這個數字漲到1億,7天之后變成了2億,更何況它的檔期夾在《猩球崛起》、《鐵甲鋼拳》等一系列好萊塢大片之中。
它不是大制作,也沒有什么明星加盟,男主角扮演者文章這兩年還算紅,但最多是一個事業上升期的青年演員。導演滕華濤雖然拍過《雙面膠》、《蝸居》、《王貴與安娜》等一系列熱播電視劇,但是拍一部說人失戀的電影還是第一次。
這部電影的腳本來自一個豆瓣直播帖。和《雙面膠》的編劇六六一樣,《失戀33天》的原著作者及編劇鮑鯨鯨也是網絡作家,還正經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但是《失戀33天》說的其實是她自己的故事。
那時候她還在和男友吵架,因為后者疑似出軌吵到鬧分手。傷心憤懣之下鮑鯨鯨開始在豆瓣連載“黃小仙”的故事:黃小仙,婚慶公司策劃專員,姿色平平,靠言辭刻薄來維護自己稀薄的存在感;她被男朋友劈腿,劈腿對象是最親近的閨蜜;分手后孤獨的日子里還得接婚禮策劃……寫到一半,樓主鮑鯨鯨和男朋友復合了,而帖子里的讀者開始猜測故事的發展,所以鮑鯨鯨很別扭地要把故事續下去,寫到故事里的第33天的時候終于難以為繼,出版商卻找上門來。于是有了這本書:《失戀33天》。從發布到傳播,這一切都是在網上的小眾行為,盡管積累了一些粉絲,但《失戀33天》看起來還是不像一個可以打動投資人的知名劇本。
張文伯也知道這些,他是一家叫做影行天下的電影宣傳公司的創辦人,成功營銷案例包括《杜拉拉升職記》和《將愛情進行到底》。在他接手《失戀33天》的宣傳時,電影已經拍攝過半,但影片的正式名稱都還沒有譜?!半y過也得過”,這是張文伯后來寫的博客里用來形容當時處境的一句話,“電影的宣傳推廣已經演變成渠道之爭,而且競爭愈發激烈,大片優勢越來越明顯,片子好不好另說,報紙的大版面和電視欄目的邀約還有門戶網站的重要位置一定有的。小片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p>
主辦方給出最低的票房預期是2500萬至3000萬元。在宣傳《將愛情進行到底》的時候,張文伯已經知道“互動”在傳播中的力量,所以他決定這次把宣傳重點轉移到網絡平臺─雖然他也不確定這是不是值得。至于方案,來自影片公關公司的一個提案,一個歐洲老太太把失戀心語上傳到了YouTube。
2011年6月,張文伯找了一個制作團隊,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去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7個主要票房地,拍攝中國城市版的“失戀物語“─作為《失戀33天》的前期宣傳片。在28個出鏡人里,除了看著讓人眼熟的“黃小仙”和“王小賤”,其他人都是普通的年輕人。他們在兩分鐘內挨個講述“我是誰”、“我怎么失戀的”和“失戀是什么感覺”:
“我剛剛失戀了,因為我的男朋友和我的閨蜜在一起了?!?/p>
“失戀也許失去的只是一種被愛的感覺?!?/p>
“我還在……等他?!?/p>
這段視頻最終在各大視頻網站的累計播放量超過了2000萬次。視頻的最后,這些憂傷的年輕人里面,有個女孩對著鏡頭說:“失戀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失戀可能是你下一次幸福的開始”,這條光明的尾巴放淡了整個視頻的悲傷情緒,緊接著,電影信息在這個意猶未盡的時刻出現,看起來不像一般的宣傳那樣有濃重的廣告味。
“失戀這個話題為什么火爆?就是一種情感共鳴。城市物語也是一樣?!睆埼牟f。
在這幾輪拍攝中,張文伯聘請的拍攝方、一門映畫公司的制作總監張巖帶著他的團隊前前后后采訪了三百多人,有套用“2分鐘”模式的失戀故事采訪、也有和情侶聊聊戀愛經驗的街頭采訪。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習慣袒露心扉?!坝幸淮?,我在一個城市已經約好了30個能接受采訪的人,到了當地只來了8個?!?/p>
在采訪中,雖然大多數被采訪者都是有話想說才來的,但是也不乏面對鏡頭含羞的人。這種時候,除了準備好安靜私密的采訪環境,準備好燈光音樂,讓被采訪者忽略攝像頭的存在之外……張巖還得先“自曝”:講自己失戀的事,并且和初次見面的對方像多年不見的閨蜜一樣分享戀愛經驗。這樣你來我往,對方慢慢才會放得開。
張巖刻意強調被采訪者最好用自己的鄉音接受采訪,又給每個城市設定了一個主題,比如沈陽篇的基調頗為現實,而廣州篇的重點是異地戀,有了區分,才更有歸屬感。
因此城市篇上線的時候被很多人誤以為是紀錄片,粵語川普,或者是陜西話,那些很自然的敘述都成了被轉發的理由。一些被采訪者在鏡頭前毫不掩飾流淚,以及“我一定讓他結不成那個婚”這樣的大實話。很多其它城市的人在視頻底下評論或者是給官方微博留言,希望拍攝組去他們自己的城市。
還有的人干脆自己上手了:長沙、鄭州、濟南、長春……不少城市出現了自發拍攝的“失戀物語”,沿用官方預告片的形式,有的還拿著“失戀33天”的話筒向原制作方致敬。這幾部片子雖然背景簡陋,但普通人愿意出鏡講自己的失戀故事,比當年全民惡搞凡客需要更多的勇氣。
10月11日,距離原定的光棍節上映時間還有一個月,張文伯舉辦了第二個落地活動:在北京發布一個網站:“失戀”博物館。這是他的合作伙伴陳肅提出的主意,這個網站除了展示他們的視頻宣傳素材,還有微博上征集的分手信物、心情文字和療傷歌曲。
“我希望失戀不是孤獨的事,失戀可以是一件被談論的事?!睆埼牟f。這是《失戀33天》和同話題愛情片很大的不同。當失戀以一種直面人生的方式“曬”了出來,它帶來的勵志氣場讓觀眾產生情感認同,他們開始反復觀看、翻原帖來讀,或者在轉發的時候呼朋引伴,相約去看這個電影。
這部片子在豆瓣上打分7.8─對于“doubaner”來說,這算是高分。至于影片本身有多厲害─這好像不是很重要,大家關心的話題是“你有沒有去看過那部《失戀33天》?”,現在還可以加一句,“7天票房就2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