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產業轉型路

2012/04/27 00:22      劉昌榮

  川崎并未把傳統工業徹底轉型為高科技、軟件產業,而是在原有基礎上以技術的高度化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主要是以分工細密、健全完善的制造業產業體系為支撐,對傳統優勢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

  文‖上海國資記者 劉昌榮

  作為東京大都市群之一員的川崎市,是日本一個典型的“工業化過程中形成的大城市”,2007年人口為133萬,目前正在向“宜居型的生活都市”邁進,其發展過程中所不斷推進的產業轉型升級的經驗,足可令我們借鑒一二。

  工業川崎

  川崎市成立于1924年,其前身是1889年誕生的川崎町。日俄戰爭后,明治精糖、東芝(微博)、味之素等一批大企業的前身開始聚集于川崎。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川崎已經成為以鋼鐵、化學、石油、造船、金屬加工、機電等為中心的日本重工業生產基地。戰后日本經濟快速發展時期,重工業的擴張以及大量中小企業的誕生,又使得川崎發展成為日本工業中樞——京濱工業地帶中的重要城市,機電、化工等成為其支柱產業。

  日本川崎市振興財團副理事長原田誠司認為,川崎之所以走上重工業化道路,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川崎與東京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品川區和太田區相鄰,水陸交通非常發達。加之其臨海地區是一片寬闊的濕地,可以通過填埋方式擴大工廠建設用地,以滿足那些大型工業企業的擴張需求?!皩嶋H上,填海造地從1913年就已經開始,一直持續到1970年代?!笨梢娖渎晞葜?。

  其次,川崎自1912年就提出“發展工業百年不變”的目標,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政策,推進道路、治水、水道三大基礎設施建設。

  一系列數字足以說明當時大企業對川崎的偏好——富士紡織,廠房占地46萬平方公里,員工2300人;東京電氣占地10萬平方米,員工900人;日本鋼管占地10萬平方米,員工1000人,這在當時都是各行業的巨無霸工廠。

  大企業的入駐也帶動了相關行業的中小企業,加之戰爭時期的催化,迅速形成了以大企業為中心的工業生產體系。

  產業衰退

  然而,經過了1960年代的高速發展時期之后,第一次石油危機后的日本經濟逐漸從高增長時代進入低增長時代。川崎原有的產業結構亦在痛苦的調整轉型中發生重大變化,其第二產業面臨巨大挑戰。

  自廣場協議后,日元升值的步伐開始加快,對出口導向型的日本制造業帶來深重打擊,特別是1990年代金融泡沫破裂后,更陷入了長達10余年的蕭條期,這期間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高速發展,日本制造的競爭優勢日益下降,以此前的拳頭產品機電產品為例,進入2000年以后,包括松下、日立、夏普在內的10家大型機電企業平均利潤率不到5%。

  面對這樣的情勢,通過直接投資轉移生產,進而降低生產成本的日本制造企業不斷增多。以機電業為例,截至2007年末,日本機電產業在國外設立的法人企業數累計達到了1735家,占全部制造業的20.9%。

  這使得川崎這樣的工業城市面臨被掏空的潛在威脅。2004年,作為川崎支柱產業的機電行業,企業數量為400家、從業人數為11813人、銷售收入1828億日元,與1991年的882家、50761人和1.6萬億日元相比,分別減少了51.3%、76.7%和88.6%。

  機電行業只是一個縮影,川崎整體陷入了第二產業的低迷期?!皬?975年至2005年的30年間,川崎市制造業占GDP的比重從55.2%下降到26.1%,減少了近30個百分點?!鄙虾I缈圃航洕芯克毖芯繂T陶紀明表示。

  是危也是機

  1990年代,隨著大型企業從制造領域的逐漸退出,原有的轉包、外發和系列關系也隨之崩潰。同時,長期經濟停滯導致了川崎制造企業的發展環境急劇惡化,不少企業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被淘汰,但也有一些企業在制造業的基礎上轉型獲得了成功,并成為川崎產業的新支撐。

  以東芝為例,原先川崎是東芝最大的電視機、電冰箱、影像器材產品生產基地,但是隨著生產線的轉移,東芝對于川崎基地的定位也發生改變。兩個閑置工廠首先調整功能,一個被再開發為大型商業設施,另一個成為佳能(微博)擁有7000名員工的研究開發基地。與此同時,整合和優化資源,在川崎內設立了兩大研究開發基地,即“研究開發中心”和“微電子中心”,前者是東芝全球研究開發的核心功能基地,后者是東芝在半導體領域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研究開發大本營,這兩大基地擁有近4000名技術研發力量。

  實際上,川崎并非完全“退二進三”,被保留的第二產業積極尋求新的生機。與美國匹茲堡不同,川崎并未把傳統工業徹底轉型為高科技、軟件產業,而是在原有基礎上,以技術的高度化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實現第二產業自身的升級?!按ㄆ榈膭撔轮饕且苑止ぜ毭?、健全完善的制造業產業體系為支撐,表現在對傳統優勢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上?!碧占o明表示。

  以日本鋼管公司為例,該公司從以往的普通批量鋼材生產逐漸轉向高質量高附加值的鋼材生產,依托其精密加速冷卻裝備生產出的這些鋼材,主要應用于貨船和集裝箱船的制造,與此同時,公司也使用環境處理技術設備把廢棄塑料加工成鋼鐵高爐的燃料,并開展多種多樣的環保技術開發,實際上,除了高端鋼材,日本鋼管也成為了日本環保產業的先驅者。由于鋼鐵產業的創新,以及機電制造企業的轉移,鋼鐵業在2007年甚至重新奪回了川崎制造業中第一產業的地位,這在全世界的城市產業發展道路中都極為罕見。

  勞動力大轉移

  從產業角度來說,制造業的升級和轉移盤活了川崎的經濟,但是隨之帶來的巨大就業壓力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1996年到2006年的十年間,川崎全部從業人員減少了4.8萬人,其中制造業、建筑業和批發零售裁減規模最大,制造業減少了近5萬人,三個行業合計減少人員超過7萬,而當時川崎常年人口也不過138萬。

  川崎的制造業此前集聚了大量人才,在企業轉型重組過程中,大量專業人才外流,這些人才憑借其長期積累的專業技術、市場開拓經驗以及相關網絡關系,進行創業,反過來促進了相關行業的升級換代。這一時期,大量的創新型企業不斷涌現。自1990年代后期至今,川崎的新企業開業率始終領先于日本平均水平,這其中中小企業又占到多數,給川崎帶來了新的發展活力。日本專修大學經濟學部教授宮本光晴研究認為,這些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可能彌補大型企業生產工廠衰退所帶來的影響。

  更多的勞動力則被消費性服務業所接納,自1990年代后期開始,消費性服務業和房地產業異軍突起,承擔了川崎經濟增長和吸納就業主力軍的角色,1996至2006十年間,醫療福利、消費服務及信息通訊等行業的就業人員分別增長了4000—15000人,總共接納近30000名就業人員。2005年,川崎市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提高到了64.7%。

  由于服務業的發展,城市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宜居程度也相應上升。在日本18個政令都市(相當于我國的直轄市)中,川崎市的人口增加比率連續8年居于首位,人口出生率也連續18年位居首位?!霸诒3秩毡局鼗I龍頭地位的同時,川崎也逐漸演化成一個宜居型的生活都市?!碧占o明向《上海國資》表示。

  責任編輯:武孝武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