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指PE機構投資已上市公司)不出現浮虧,最好的辦法是,在過去一年半,不做PIPE投資。
2011年,無數資金涌入PE行業的結果是,一級市場的入股價虛高;這一年,從境內到境外的資本市場都出現頹勢,故一級市場市盈率高于二級市場的現象屢有發生,這才有PIPE的興起。
投中集團統計,過去一年半,有40多家公司,從PE機構接受了超過2億元(境內)或3000萬美元(境外)的PIPE投資。如果只統計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那么這樣的投資將增加到約100筆。
以7月11日的市價統計,超過半數出現浮虧,且不乏浮虧幅度高達50%的情況。據記者根據公開資料統計的“浮虧榜”中,KKR集團、TPG資本、弘毅資本、新天域、紅杉資本、IDG資本、賽富基金等頂級VC、PE機構無一落榜。
而做PIPE投資不浮虧的第二良方,則是入股時,購入可轉股債券或優先股,而不是直接買股票。凱雷資本、摩根士丹利等機構正是憑此“進可攻退可守”。
基石投資哀鴻遍野
隨著眾多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知道“基石投資者”。
發行人在IPO路演期間,在確定發行價區間后,會跟一些一流機構投資者、大型企業等基石投資者達成協議,后者承諾購入一定金額的公司股票,價格與發行價一致,且上市后大多會被鎖定6個月或12個月。如果發行人發行失敗,則基石投資者不用執行此協議。這一做法,最常見于港股。
去年港股低迷,多家企業發行時都靠基石投資者買去1/3甚至一半股票,才得以成功發行。已有多家PE機構加入這一陣營。
據投中集團統計,2011年,PE機構踴躍參與港股IPO基石投資,數量占比從2010年的24%上升到2011年的52%,PE投資在基石投資中的金額占比亦從4%提升至16%
然而,如表1所示,10家接受PE機構大額基石投資的企業,有7家跌破發行價。這其中包括一家美國上市公司人人網(RENN。 NYSE)。人人網2011年5月上市,發行價為每ADS(美國存托股票)14美元,阿里巴巴(微博)集團、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和中信證券一共認購了1.1億美元,現在人人網的市價為4.22美元,已不及發行價的1/3。
中國服飾控股(01146.HK)一家企業,讓三家知名機構名列浮虧榜。它于去年末發行,發行價為1.64港元,當時KKR資本、紅杉中國和光大控股(0165.HK)直投團隊分別認購了6000萬、2500萬和2500萬美元,這三家一共認購了它新募集股票的3/4。當時有人評價,這哪里是公開發行,分明就是私募。
當時,紅杉中國創始合伙人沈南鵬對記者表示,投資中國服飾,主要是因為“看好中國的消費市場,看好中國的服裝市場”。
7月11日,中國服飾控股收于1.49元,三家機構浮虧約10%。
對此,沈南鵬表示:“我們著眼于中長期投資,短期價格的波動并不影響我們投資的評判。我們還是會關注我們深入了解的行業的PIPE投資機會。”
賽富基金在京能清潔能源、中國多金屬、中國罕王三家公司上市時,分別斥資5000萬、3000萬和3000萬美元進行基石投資,如今除京能清潔能源浮盈3%外,另兩筆投資都出現浮虧。它在中國多金屬上浮虧接近30%。
隨著港股的繼續下跌,還是有很多PE機構認為,現在是抄底的好時機。
美國投行Piper Jaffray中國區首席代表楊銳告訴記者:“我最近掌握的信息,很多PE基金、對沖基金都在積極看公司,他們有興趣繼續做基石投資。有句話叫‘buy low sale high’(低買高賣)。對于PE機構,現在是熊市,是把錢花出去的時候,是buy low的機會;市場起來時也會很快,到牛市時再sale high套現。這個市場里,只有少數人是對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