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自美國和韓國進口的多晶硅比2008年增長432%,均價由每公斤300美元跌至不足30美元,商務部20日決定對此進行反傾銷調查
今年1—5月,自韓國進口多晶硅增加了12.11%,價格下降了62.32%;自美國進口則增加了94.51%,價格下降了67.07%。美國和韓國多晶硅企業可能采用虧本低價傾銷的戰略,等待中國多晶硅企業全線停產,形成事實上的壟斷地位,然后提價牟利。
美國GT Solar公司上海代表處曾對媒體說,目前世界主要的多晶硅企業都在采用GT Solar公司的多晶硅爐生產多晶硅,而采用GT Solar的設備,成本應在30美元/公斤左右。這意味著不足30美元/公斤的價格,基本上是無利甚至在虧損。
商務部20日發布公告稱,決定從即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對原產于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傾銷調查。此次調查由江蘇中能、江西賽維、洛陽中硅、重慶大全4家國內多晶硅企業共同發起,通過近半年的申訴,贏得了商務部的貿易救濟。有關專家稱,這次調查對國內多晶硅企業將是個利好,為國內企業健康發展創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中國從美韓進口的多晶硅產品總量大增、價格陡跌
中國是光伏組件生產大國,同時也是多晶硅的進口大國。美國對中國光伏組件展開的“雙反”調查和初裁,對中國光伏組件產業帶來了較大沖擊,大量企業停產,仍在堅持的企業則虧損連連。與此同時,來自美國、韓國等多晶硅生產大國的低價多晶硅產品,也對中國多晶硅產業造成了重大沖擊。
海關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比較,今年1—5月,自韓國進口增加了12.11%,價格下降了62.32%; 自美國進口則增加了94.51%,價格下降了67.07%。與2008年相比,2011年自美國和韓國進口的多晶硅增長了432%,進口平均單價由最高時的300美元/公斤跌至不足30美元/公斤,下降了90%。
發起調查的中國多晶硅企業認為,來自美國和韓國的進口多晶硅產品涉嫌嚴重傾銷。此外,他們還發現,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向多晶硅企業提供的大量補貼,使得美國多晶硅制造商獲得了成本和價格優勢,導致美國企業大量向中國低價出口。國內一家多晶硅企業負責人說:“例如,美國的《復興法案》為清潔能源產業提供了總額為23億美元的‘先進能源制造業稅金抵免’,其中包括美國4家最大的多晶硅制造企業。”
同時,目前美國和韓國銷往中國市場的多晶硅價格可能低于成本價。多晶硅上游企業多晶硅爐生產企業美國GT Solar公司上海代表處曾對媒體說,目前世界主要的多晶硅企業都在采用GT Solar公司的多晶硅爐生產多晶硅,而采用GT Solar的設備,成本應在30美元/公斤左右。這也意味著,不足30美元/公斤的價格,基本上是無利甚至在虧損。
一家發起調查的國內多晶硅企業負責人說,通過研究相關公司的財報,也可以印證韓國多晶硅企業在以低于成本價的價格向中國市場傾銷多晶硅的事實。主打多晶硅和硅片業務的熊津能源,在2011年第二季度的營業虧損為88億韓元,第三季度營業虧損高達577億韓元。這位負責人說,美國和韓國多晶硅企業目前可能采用虧本低價傾銷的戰略,實際上在等待中國多晶硅企業全線停產,形成事實上的壟斷地位,然后再提高價格牟取暴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