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來就是個小事情,我不想再回應了。”9月6日,漩渦中的上海凱石投資管理公司總經理陳繼武回應凱石、雅戈爾分家傳言時如此回應。
雖然此前陳繼武曾一再澄清雅戈爾從凱石撤資的說法并不屬實,凱石投資只是在進行股權調整,但越來越多的事實在顯示,凱石投資將會成為一個“去雅戈爾化”的投資管理公司。
隨之而來的是陳繼武曾經的團隊的大調整,有消息指出凱石投資一批投研人員已經離職,股權調整后這種人員調整或還會繼續。
“這個情況是存在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引進一批人,淘汰了一批人。伴隨著我們公司業務的轉型,人才需求也就有所變動。”陳繼武辯稱。
此外,外界對于雅戈爾方面與凱石關系的變化原因仍然揣測紛紛,其中大多數觀點集中在凱石的投資業績不如人意身上。
而凱石投資對本報提供的數據顯示,凱石投資在2011年年底的管理規模為63.87億元,凱石定增基金在2010年的收益率為23.15%,但在2011年的收益率急速下降,為-15.23%。
去“雅戈爾化”早已開啟
事實上,凱石的“去雅戈爾”調整或早已開啟,據業內人士透露,陳繼武此前在推廣一個PE項目時,就曾透露出凱石投資的管理層持股比例將會提高、雅戈爾的持股比例將會降低。
而在凱石投資從2008年10月成立以來,就已經開始了這種調整。
最初凱石投資成立之時注冊資本10億人民幣,其中雅戈爾方面與管理層的持股占比分別為70%和30%。在凱石投資此前參與的PE項目雙環傳動的上市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了凱石投資最初的股權結構:寧波盛達發展公司間接持有凱石投資70%的股權,寧波盛達發展的董事長及實際控制人為李如成;另一部分則為管理層持股,陳繼武持有20%的股權,宋亞青持有8%的股權,胡德忠持有2%的股權。其中,胡德忠為原國富基金副總,在凱石投資主管市場、投研、風控等多方面工作。
到了2010年,雅戈爾方面與管理層持股的占比調整為60%和40%。
如果接下來這種股權的調整仍在延續,或意味著以往帶有強烈的李如成烙印的凱石投資會發生一些變化。
一位接近凱石投資人士指出,以前雅戈爾方面在凱石投資至少有70-80億元的資金,掌握較大的影響力,而未來以陳繼武為代表的管理層持股比例提高后,陳繼武就能成為凱石真正的掌門人。
而這對凱石帶來的改變不僅僅資金面的變化,更重要的或是整個公司戰略的變化。首當其沖的或是整個業務序列的調整,凱石投資的投資總監潘中寧對記者指出,未來凱石的主營業務主要有四塊:定向增發、二級市場投資、PE投資和私有化業務。
與此伴隨而來的是人員的調整,此前有消息指出,凱石投資有一批投研方面的人員已經離職,對此,陳繼武指出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但其表示這是伴隨著業務轉型而發生的人才需求變動。
事實上,凱石投資在2010年時,投研團隊共有24人,其中6位股票投資經理,1位債務投資經理,覆蓋A股行業與港股研究的行業研究員14人,交易主管(員)3人,金融工程主管1人。
其中核心團隊除前述主要負責市場的副總經理胡德忠外,還有主要負責PE業務的副總經理李春義,其曾任同為雅戈爾旗下的中歐創投基金執行總裁兼投資總監;曾任雅戈爾集團副總經理的李寒窮擔任副總經理;此外,當其時投資總監由李文忠擔任,其曾任基金普惠、鵬華行業成長和基金漢盛的基金經理;投資副總監兼債券投資經理由在中金和平安保險都有任職
經驗的許翔出任;而與陳繼武一樣出身富國基金的許友勝,則擔任投資副總監。
而在投資經理等層面,則有來自匯添富專戶部的楊華初、來自東方證券的程俊豪和來自富國的白延紅,以及擔任研究部經理的林文君,林同樣來自于富國,此前為富國首席策略分析師。
而此前的消息指出,李文忠與林文君已經離開,負責PE的李春義已經另起爐灶,這意味著凱石原有的投資班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這種變化或從去年已經發生,比如現任投資總監、副總經理潘中寧,就來自于凱石原來與交銀國際合作的在香港成立的凱石國際大中華成長基金,從去年被挖過來負責私有化業務。
這些原有的重量級投研人物的相繼離開,或會給凱石未來的發展帶來隱憂。事實上,此前就有業內人士對陳繼武的投資團隊做出過質疑,認為其投研團隊對于市場系統研究能力并不見佳,而當投研團隊發生調整后,凱石的整體投資能力更加有待觀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