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產業的“高富帥”
經濟領域,所有參與者追求的都是“高富帥”產業,遺憾的是,最終能夠成功號準經濟發展脈搏的永遠是少數。如何辨識最有“錢景”的新興產業,尋找經濟發展的未來引擎,成為達沃斯需要面對的問題。
發展的需要
2010年夏季達沃斯閉幕之時,馬云曾經說過,“危機永遠不會過去。”兩年之后,經濟疲軟的陰云仍然籠罩在全世界上空,尋找新經濟的著力點,成為企業、政府、社會共同的任務。
新興產業是相對于傳統產業而言,指隨當代科技進步而迅速發展起來的富有生命力的產業部門。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界限并不是涇渭分明,更多的是以你中有我,青出于藍的形式存在著。暫時看來,新興產業在現有產業部門結構中,可能不占主要地位,但發展速度較快,代表著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
美國學者波特(M. E. Porter)認為,“新興產業是新出現的或傳統產業提升而形成的產業,它的產生源自科技創新、相對成本結構變化和新的市場需求”。按照他的理解,新興產業特征大致有四個特性:創新性、需求性、成長性和盈利性。
辨別哪些產業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征,不僅有助于促進全球經濟復蘇,而且借助建立在新興的科技發明和應用基礎上的制造業的發展,能將世界經濟帶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南開大學教授胡昭玲認為。
雖然現在對于什么是新興產業還有不同聲音,一般認為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間等新技術行業都屬于新興產業。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打破了舊一輪的經濟繁榮泡沫,并將各國經濟拖入泥潭,各國急需找到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過度依賴以金融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已證明是不可行的,而原有的制造產業也無法提供這樣的動力。此時,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使高技術制造業的興起和推廣成為可能,新興產業的發展是大勢所趨。
產業沒有新舊之分,能夠引導消費,帶來經濟發展或者是提供前所未有的解決思路,都可以成為新興產業。事實上,從有產業一詞那天開始,幾乎所有的產業創新都是圍繞著最基本的需求展開,能源、通訊、生物技術、高端制造業,新興產業的代表與傳統產業息息相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