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消息,在中國大陸,從微博可以看出人氣。著名華人企業家、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個人微博上有1295萬名粉絲,他每天平均貼7、8則新訊息,對大陸網絡時代影響很大。
2009年,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同樣是針對有志創業的年輕一代,提供初期的資金和專業協助。
創新工場因為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的參與,在中國臺灣也引起很大的關注,郭臺銘并一直稱贊,談到網絡的發展,李開復是他的老師。
創立兩年半以來,李開復交出成績單:創新工場育成與投資了47個項目,工場內已有2000多名“工友”(所投資公司的員工);完成1.8億美元(約2.19新元)的首支美元基金募集,今年中也完成募集一支規模7億人民幣(約1.35億新元)的首支人民幣基金。
47個項目中,已有18個項目脫離早期概念發想期,進入A輪投資,初具規模。“三年前,大陸的創意育成、天使投資環境并不好,”李開復表示,但現在大陸創投環境從A輪、B輪投資到上市,是很完整的,遠遠超過臺灣,可能僅次于美國、以色列。
他表示,創新工場的投資伙伴有45個人,會不斷討論每一版本的軟體還有什么改善空間,某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目前所投資的公司在中國排名前100、200名。
3G起飛大商機
“大陸年輕人創業的動機非常強,全世界少有匹敵,”對于大陸旺盛的創業風潮,李開復心有所感表示,當家里只有一個孩子,父母、祖父母的希望全寄望在一個人身上,重大的期望、重大的資源,全都給孩子。希望孩子有最好的發展,包括得到公務員的職務,進馳名公司,及創業。
這使得大陸社會潛伏多年終于爆發出來的望子成龍夢想,現在發揮到極致,上一代讓孩子在巨大的期望、巨大的壓力下成長,加上自己的渴望,使這一代大陸年輕人成為全世界最渴望、最拼命的一批人。
他們因此將趕上中國網絡化的大商機潮。李開復樂觀認為,大陸3G市場才剛要爆發性起飛,一般人以為今日看到的中國大陸互聯網市場已很大,未來“會是今日的50倍、100倍”。
也因此,中國大陸的網絡創業潮才剛剛開始,未來移動互聯網將取代社交的功能,以后人交朋友、找配偶的方式,都跟現在不一樣,花掉的每1塊錢都跟移動互聯網有關,你的秘密、個人資料全在上面。
根據官方統計,2011年,中國網民有5.13億人,使用手機上網的人有3.56億。曾使用手機上網的比率為69%。
這數字看來很高,然而,李開復指出,大陸用手機上網的人非常非常少,中國目前采用吃到飽上網方案的人只有2000萬,另外的人每個月可能只花費10元、20元人民幣上網。
如果以為很多人都上網就叫“網絡發展已飽和”,李開復表示,那是過去的飽和,未來將完全不同。
市場封閉與缺乏原創是考驗,然而,中國大陸網絡發展有其問題。許多網絡公司或軟體是封閉型的,只能在中國境內使用,不少人也質疑缺乏原創性,多半學習歐美經驗,再復制為中國的版本。
李開復解釋,的確,不少大陸人對發展網絡的想法是:“能找到就找到,能修改就修改,能當地化就當地化,能創新就創新”,會看美國、歐洲在做什么,合適就拿來當地化,或是用以啟發靈感,做出新的東西。
而中國市場相對封閉現象,則不全然是壞消息。“如此一來,中國的機會全部屬于中國人、或是華人的,”他說,封閉的做法,如果市場很小,那當然可惜,如果市場大就不可惜。重要的反而是,中國有沒有一批創新的年輕人,為用戶創造價值。
創新工場投資的網絡公司有一定成績,然而能否像百度、微博這樣成大氣候,則還需要觀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