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廣告平臺或剩5家:iOS金礦 VS Android童話

2012/11/26 12:00      顧曉波

  李彥宏“移動互聯網酒駕論”漸漸隨著行業的躍進式增長逐漸被淡忘,而隨著下半年YIBO微博、閃聚、網易八方等產品的停運,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再次成為業內思考的話題,其中廣告無疑是最直接也最易被采用的一種,同時也是受到爭議和詬病最多的一種。

  從數據造假、轉化率低、市場規模小等質疑,到金山毒霸的廣告SDK屏蔽風波,再到品牌廣告主增長的擔憂,國內移動廣告行業在一片質疑聲中暗暗發生著變化。“去年我們還在談有個四十家無線廣告平臺,今天應該數不出來超過十個了吧,明年掰著數也就不超過五家,然后大家能談談說盈利了,基本上就不會再燒那么多錢了。”艾德思奇副總裁魏洪蕊對移動廣告市場顯得非常樂觀。

  有PC互聯網廣告業務做支撐的艾德思奇是中國的移動廣告大軍中的“特種兵”,魏洪蕊介紹,艾德思奇日均廣告展示量在4億左右,日均獨立覆蓋iOS用戶3500萬,今年已經有了一些毛利,但是由于投入較大,目前仍然沒有產生凈利。

  艾德思奇副總裁魏洪蕊

  平臺:iOS金礦 VS Android童話

  今年8月,美國創業公司LimitedRun撤出Facebook牽出了其廣告平臺虛假點擊的丑聞,使得其移動廣告業務遭受質疑,也使得部分客戶流失。而在國內,同樣的問題也引發了廣告主的信心不足。艾媒咨詢調查顯示,在2011年中國廣告主投放移動廣告擔憂的因素中,廣告代理商的數據作弊和投放目標媒介數據作弊成為最擔憂的首兩位,分別占51.4%和48.1%。

  魏洪蕊坦言,因為安卓太過開放,行業內確實存在數據造假的情況,開發者的收入并沒有隨著用戶的增長而水漲船高,但是在iOS上情況則要好的多。據了解,艾德思奇在iOS平臺的收入占到總體收入的70%,單月收入在千萬上下。

  然而國內的移動廣告平臺更重視安卓平臺,這似乎有點南轅北轍,廣告平臺們都在想什么?

  或許安卓平臺的長尾優勢是一個不錯的答案,友盟發布的第三季度移動互聯網數據報告,第三季度國內iOS和Android設備總量已經達到2億部,其中iOS設備6000萬部,不足Android設備一半。UC優視CEO俞永福也曾表示,Android在數量上的優勢最終可以彌補其分裂導致的商業價值短板。

  但是事實上,安卓終端寬泛的價格區間使其瘋狂掠奪用戶的同時,并未使它在移動互聯網流量上占據優勢。魏洪蕊表示,iOS的手機數量沒有安卓那么大,但是流量占到了總體的60%,高端和深度用戶也比Android要多的多,所以一方面iOS的廣告回報率要比Android好的多,另一方面行業發展狀況也要健康的多。

  魏洪蕊透露,大部分品牌廣告主把更多的預算都放在了iOS平臺,在iOS上,花了一塊錢的廣告費出去,在iOS上一般能做到5到8塊錢的收入回來,但是安卓則達不到這個量。

  艾德思奇在PC互聯網廣告上的造血能力,給其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自由,魏洪蕊介紹,目前國內只有艾德思奇把iOS作為重點市場開拓,原因很簡單,目前國內純做移動互聯網業務的公司目前大多數靠資本活著,投資方看的是市場量有多大,他允許燒錢發展,然后依靠規模去容下一輪更多的錢,所以資本給團隊最大的壓力實際上是你有多少開發者,有多少流量,你覆蓋了多少,而沒有純利潤的KPI。

  在這方面,顯然安卓平臺能給他們一個更滿意的數字,不過這些數字撐起的童話除了融資之外,并不能給平臺本身創造太多價值。

  不過魏洪蕊也坦言,到今年年底,移動廣告行業正常了很多,以往各平臺只秀覆蓋量、SDK安裝量、展示量等數據,而沒有人談收入,但是今年在iOS上可以談談這件事兒了,至于安卓,廣告平臺通過防作弊機制減少數據造假將會使得整個市場被凈化,iOS市場存量有限,未來安卓也會有機會。

  “進多少錢花多少錢,中間剩多少錢,這是廣告最基本的模式,今年無線廣告平臺回歸到本質了,特別好。”魏洪蕊說。

  現狀:洗牌接近尾聲 明年走向盈利

  隨著移動蛋糕的不斷擴大,國內移動廣告平臺的數量也急劇增加,安沃、力美、芒果、微云、哇棒、有米等平臺都不遺余力地爭奪移動廣告大蛋糕,第三方數據顯示,去年數量最多時,國內移動廣告平臺達到了70~80家,而今年上班半年還留存40家左右,在繁華背后,行業正在進行悄悄地洗牌。

  “去年我們還在談有個四十家無線廣告平臺,今天你應該數不出來超過十個了吧。”魏洪蕊并沒有指明哪些平臺已經被淘汰,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艾德思奇、安沃等少數幾家平臺已經站穩了腳跟。

  魏洪蕊表示,移動廣告平臺的競爭并不在于基礎能力,而在于內核,明年能夠站得住腳的廣告平臺,掰著數應該也不會超過5家,然后就能談盈利了。

  與大多數APP不同的是,作為一個廣告平臺,它的天生屬性就應該是賺錢,而目前國內移動廣告平臺并沒有哪家產生凈利,多數還在依靠資本支持。魏洪蕊并不認為這會是一個常態:“廣告平臺是一個特別實的生意,你說你圈了多少開發者你養得起,投資商能給你貼錢一年兩年,但是沒人會貼第三年,所以廣告平臺的本質是盈利能力。”

  2011年艾德思奇獲得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加上PC互聯網廣告業務的支撐,艾德思奇并沒有太大的資金壓力,但是魏洪蕊稱,這個行業的競爭不是錢的事兒,沒有廣告經驗積累,再進入這個行業基本上就沒機會了。

  未來:Banner仍將是主形態 品牌廣告主將進入

  移動互聯網廣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照搬PC互聯網長盛不衰的形式——Banner條,然而在屏幕尺寸有限的移動設備上,Banner廣告除了被用戶詬病,其誤點擊等問題也使得轉化率保持在較低的狀態。

  從去年起,就有各種HTML5交互型廣告和富媒體等廣告形式出現,艾德思奇也曾經發布應用內搜索的廣告產品,但是過了一年多,用戶發現,最常接觸到的廣告除了還是傳統的Banner廣告,于是不禁要問:為什么新技術沒有被普及?Banner在移動設備上還能生存多久?

  魏洪蕊舉了一個例子:“電視廣告的第一版就是一片紙,上面有文字,這是Copy了報紙廣告的模式,然后加上了配音,直到現在電視廣告才真正發揮出它的價值?,F在無線廣告也是Copy互聯網的,但是要挖掘它最后的核心價值,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對于廣告形態,魏洪蕊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Banner廣告仍將是一種很主流的移動廣告形態,因為富媒體廣告、交互式廣告等形式創新成本很高,同時對廣告平臺來說,需要平衡廣告主、客戶和用戶的需求,所以要創新的風險很高,形態的創新也并不是簡單的技術演進。

  目前移動廣告的廣告主以投放品牌廣告的品牌廣告主和APP下載廣告,而目前國內市場來看,仍然以APP下載廣告為主,即用戶點擊廣告后下載廣告主的APP,手握金條的品牌廣告主始終在移動廣告前踟躕不前,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品牌廣告主移動廣告費用在5億元上下,這個數字是互聯網廣告投放(按400億計算)1/80。

  而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潮的到來,品牌廣告主并不甘心在這股大潮前無所作為,這使得今年行業的情況有所好轉。魏洪蕊透露,艾德思奇目前的收入中,來自品牌廣告主的收入大約占到30%,明年將會更多。

  一些大膽的品牌廣告主的進入使得移動互聯網廣告品牌化這件事兒變得順理成章,魏洪蕊稱,艾德思奇為KFC做了早餐廣告,然后小肥羊、賽百味、必勝客都進來了,有一個汽車品牌做了廣告,全線的汽車廠商都有了廣告預算,阿迪達斯做完了,運動線品牌也進來,一旦品牌廣告主找到契合的點,整個行業就進來了。

  同時魏洪蕊透露,目前正在配合品牌廣告主做明年的預算,預計到明年年中就可以看到大量的品牌廣告主進入到移動廣告領域。

  盡管移動互聯網“泡沫說”和“春天說”仍然沒有定論,不過洗牌后“幸存”的移動廣告平臺們并不缺乏信心,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和安卓平臺商業價值的提升,國內移動廣告行業或將迎來新的改變。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