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過山車:一個相當不錯的MBA案例教材

2012/11/28 10:42      魏武揮

作為一款來自臺灣地區的出身代工的智能手機品牌,我一度相當喜歡它。這個品牌似乎象征著中國人隱忍但又能厚積薄發的特點。在手機巨頭們斗得互相不可開交之時,HTC頗有一些橫空出世的味道。在10年它正式宣布進軍大陸市場時,形勢一片大好:它與微軟的關系很不錯,彼時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為內核的智能手機有80%是它做的,與谷歌也來往密切,從所謂G1到G9,乃至正宗的谷歌手機NexusOne,也是它制造的。很有些左右逢源的味道。

但HTC的衰落就如同它崛起一樣的迅速,近來HTC麻煩不斷,還是來探討一下它衰落的根本原因吧。

HTC的營銷和運營是短板,與企業的高速增長不相稱。這的確是原因之一,我們通常俗稱為“管理跟不上”。華人企業有很多都有這種毛病,稍微做強一點后就想做大,變大的速度太快,就像一支軍隊疾馳數百里卻跑得丟盔卸甲,還沒開打,就已經活像一支被打敗的軍隊。但就我個人以為,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手機這個行業,雖然和移動互聯網密切相關,但本質上還是制造業。這個行業有兩個和其它行業(特別是互聯網)不太一樣的地方:專利和產業布局。這兩點沒做好,幾乎就是公司的死穴。

先來看專利。手機業里的專利之爭司空見慣,最近三星和蘋果高達十數億美元的官司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蘋果從一開始就拿HTC開刀來針對android陣營,得手后才大規模向三星發起攻擊。在專利擁有量上,蘋果從07年起申請了1200余件專利,三星則擁有4000件以上,但HTC,被蘋果用專利大棒痛擊后,花了三億美元的代價去買S3公司,也就是沖著200多件專利而去。

近來關于專利是否阻礙了競爭的爭論不絕于耳,但在法律這個外部大環境還沒有變化之前,專利戰始終是一種有效的玩法。蘋果自iPod后,就極度重視專利,不管能不能申請到都要申請一下。能申請到最好,申請未獲準則可以讓后來者也申請不到從而不被競爭者用專利攻擊。蘋果對專利幾乎到了偏執的地步 (iPad第一代一個已經被二代放棄的設計,蘋果依然執著于申請它的專利,產品上市后三年終于在近日獲批),是有很強烈的商業動機在的。

再來看產業布局,一個小小的手機卻是由2萬余個配件組裝而成的,三星在布局上有可能是最強悍的公司(甚至超過蘋果)。且不說半導體領域三星深耕十數年,在DRAM內存和液晶面板市場整體不景氣時它敢于逆勢而動。今天,三星手機中有逾6成的零部件是三星自己生產的,在存儲器和面板兩個領域上全球市場份額第一,和它在軟體專利上大幅度開打的蘋果,硬體設備領域中還得從三星那里采購。近期蘋果正在努力去三星化,但這委實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而HTC則相對薄弱很多,多個關鍵領域受制于人,比如10年三星面板斷貨事件。HTC在和供應商打交道時,也頗有一些戰術上的不當之處,加劇了它在配件采購上的捉襟見肘。

專利和零配件布局這兩塊,一軟一硬,是手機企業的要害?;环€造成市場稍有風吹草動,更多競爭者進入,就顯得有點疲于應付。HTC會不會就此一蹶不振?還很難講。至少HTC已經意識到,做大不是它正確的方向,小而美才是HTC當下的道路。

過去幾年的HTC,是一件相當不錯的MBA案例教材。對于國內諸多借android而起的手機廠商而言,前車之鑒,當為后車之師。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