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5宗罪:操縱利率、股價、電價、油價、希臘

2013/01/28 11:08      孫紅娟 羅麗香

在投行的交易界流傳著一句話:“只要有波動就會有差價,自然就有收益”。從操縱國際油價到操縱國際匯價,從虛報Libor到做空希臘債券,投行通過“制造波動、制造差價”謀取了巨額利潤。為了創造收益,他們創造了各種背離實際的市場交易,甚至將影響力延伸到非資本市場領域。

一直以來,投行給人的感覺都極其神秘而光鮮。2008年之前,他們似乎無所不能,在資本市場上運用各種工具翻云覆雨,小到操縱股票,大到沖擊一國政權。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在投行業最為發達的華爾街爆發之后,這些神秘而光鮮的資本帝國才逐漸在各種調查中現出原形。

隨著監管機構進一步深挖各種背離實際的交易現象,或許之后還會爆出更多的操縱丑聞,今天我們將主要梳理已經發現的投行“五宗罪”。

一宗罪:操縱同業拆借利率

2012年,英美監管機構對巴克萊、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幾家操縱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的銀行進行了大筆罰款,這幾家銀行被證實通過虛報或者賄賂Libor報價員謀利。

監管機構公布的電子郵件顯示,在2005年到2008年間,有14名巴克萊的Libor衍生品交易員先后257次試圖賄賂利率報價員,操縱Libor以獲得好處。以Libor作為基準利率的金融產品規模龐大,Libor浮動一個點,所帶來的收益變化都是驚人的。

值得注意的是,鑒于交易的跨國性,為了便利操縱各大幣種,瑞士銀行、德意志銀行等幾家主要銀行的交易員甚至形成一個小團體對包括美元、歐元、日元等的Libor進行了操縱。

而且在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金融危機爆發期間,幾家主要的Libor報價銀行紛紛通過低報利率來制造銀行財務狀況良好的假象,甚至不惜扭曲市場的資金定價,據野村證券統計,花旗銀行低報Libor的幅度甚至超過46%。

第二宗:希臘債務危機

希臘債務危機被認為是投行唯利是圖的另一個典型。在這個故事中,投行的代表是高盛,但據媒體報道,參與此交易的有15家銀行,高盛只是其一。

據境外媒體報道,希臘為瞞報赤字水平以滿足加入歐元區的標準,與以高盛為代表的多家銀行簽訂貨幣掉期交易,通過有選擇性地使用歷史匯率以及延期支付等手段幫助希臘瞞天過海,同時通過掉期獲取巨額收益。

但這遠非故事的全部。在希臘債務危機苗頭初現的時候,首先對希臘國債開始發難的便是這些原本幫希臘瞞天過海的銀行家。

“當前市面上高聲唱空歐元的并非那些恐慌的散戶,而正是一些金融機構。它們完全可以率先大舉賣空希臘國債和歐元,然后煽動炒作希臘財政的嚴重程度,‘四兩撥千斤’地影響債市和匯市,從而坐收漁人之利。”德國總理默克爾就公然對這些“倒爺”進行指責。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