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是個比較大的命題。如果說過去20年互聯網企業是從無到有,實現了國民經濟中最有活力的那部分增量,而今天的傳統企業互聯網化,則是整個國民經濟向新經濟模式轉型。
這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寶庫,蘊藏了無限商機,互聯網企業應在其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互聯網發展至今,對傳統企業的促進作用可以分三階段來看,首先是信息化,接著就是營銷的互聯網化,最終是企業的全面互聯網化。以中國萬網為主的一系列基礎服務提供商,成功地在網上為傳統企業建立了初步的企業信息展示平臺。
接下來,以搜狐、新浪、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企業,為傳統企業提供了廣告營銷平臺,初步的銷售平臺等。第三階段還未完全到來,卻已呼之欲出,那就是傳統企業的全面互聯網化。
互聯網不能孤芳自賞,長期來看也不能僅靠娛樂與廣告為生,在產業繁榮的背景下,幫助傳統企業將經營活動搬到網上,才是未來的主要方向。
過去20年,互聯網企業在營銷和渠道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和資源,也有很多傳統企業正在使用互聯網企業提供的此類服務,但這仍是完全不夠的。當今的互聯網發展水平,已完全有能力替代傳統經濟活動中的某些環節,并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而發揮更大的作用。
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總體來說可分解為四個要素,即營銷、渠道、產品和運營的互聯網化。目前的發展現狀是,很多企業已在網絡營銷方面獲得利益,少量企業仍徘徊在第二個階段,只有極少數的企業能將產品和運營搬到網上。
馬云在2005年是曾提出,要將阿里巴巴打造成企業的營銷中心、銷售中心、稅務中心、工作中心等,他說的其實就是企業的互聯網化。只是直到現在,這一切仍沒有成為現實。
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企業在網上通過門戶網站、微博和視頻廣告展開營銷活動,通過網上的電商平臺銷售產品,根據大數據反饋回來的信息按需組織生產,使用在云端的CRM平臺開展運營活動。
如果這樣的場景成為現實,企業的生產成本必將大大下降,抗風險能力也能得到增強,運營成本也會大大下降,大部分傳統企業會碰到的問題都將消失不見,這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一個未來。
易觀國際曾有個比較大膽的論斷,20年后,不存在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分野,所有的企業都是互聯網企業。我認為這一論斷是合理而可實現的,隱藏在其中的商業機會將遠超想象。
而要實現這一點,除了傳統企業在意識上發生轉變以外,互聯網企業自身所能提供的服務也至關重要。
美國的Salesforce,是個為企業搭建的網上運營平臺,企業無需購買任何軟件,即可在這個強大的數據平臺上進行客戶關系管理,大多數企業在將運營活動與此平臺對接后一個月內就能上手,幾個月內就能見到效益。
Salesforce雖然目前為止仍舊虧損,卻一直保持高昂的市值,因為這是代表未來的一種方向。中國的互聯網大企業,如果能利用自身掌握的大量數據和技術實力,開發出這樣一種簡單易用,接地氣的企業服務平臺,讓企業的互聯網化有一個直接的入口,其前景將是不可限量的。
當前擁有自身強大平臺的企業,只有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這三家企業擁有開拓云計算和大數據的能力,自身也有比較過硬的廣告營銷平臺,銷售平臺等,開發企業級應用,為企業提供互聯網服務,應該是這幾家未來的最大增長點。
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小企業沒有機會,在企業互聯網化的過程中,大企業和小企業各自擁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例如為傳統企業互聯網化提供咨詢和數據服務的小企業。只要你提供的服務是傳統企業需要的,就一定有你存在的價值。
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必然是個分工細化,由不同服務商提供差異化服務的過程,指望傳統企業獨自走向互聯網化,是非常不現實的想法。
擁有平臺的巨頭們,具備一定服務能力的互聯網中小企業,能否對這一趨勢做出明智的判斷,并做出正確的業務調整,而不是糾結于娛樂和信息傳播的藩籬之內,對于他們的未來非常重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