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周二,長江化肥控股有限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汨羅市金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金成實業”)門可羅雀。至今,長江化肥集團已經全面停產一個多月。
長江化肥集團的停產,源于董事長朱成保涉嫌通過金成實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接近汨羅市政府的一位知情人士稱,4月16日,汨羅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了專案工作組,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刑拘了朱成保、長江化肥執行總裁朱雪城、朱成保的侄子朱金圣、岳陽昌隆典當公司總經理鄧波以及岳陽活力建材有限公司羅亞軍。
截至目前,該案諸多細節和具體進展仍未公布,但在汨羅這個由岳陽市代管的縣級市已傳得沸沸揚揚。至于集資總金額,從5億、15億到20億的說法不一。記者采訪到的大部分債權人估測集資規模在10億-15億之間。長江化肥的欠款主要為員工工資、員工集資款、供應商欠款及民間借貸。此外,一筆5000多萬的農行貸款將于本月26日到期。
事件發酵數月后,本報記者親赴當地調查事件真相,但包括岳陽市政法委、市金融辦、汨羅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及相關貸款銀行等均以各種理由拒絕多談。
作為長江化肥債權人的公司職工和私營企業主等,也選擇了低調。據記者了解,政府已經向債權人許諾追回本金,但同時要求他們控制言辭。
員工大集資:15%-20%年息
公開資料顯示,金成實業成立于2001年2月,公司法人為朱成保。公司成立之初注冊資本金為200萬元,主要經營汽車零部件及配件銷售。2002年底,通過競拍收購國有企業汨羅市化肥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汨羅化肥廠”),金成實業正式轉型主營氮肥生產。
這次收購行為,為金成實業的資金缺口埋下了伏筆。
“收購汨羅化肥廠需要接近2000萬元,大部分都是員工的安置費用。”一位劉姓職工代表說。劉為原汨羅化肥廠員工。他說,該廠曾有約1000名員工,被收購后遣散分流了400多名,留下了500余名,但留下來的員工必須將安置費留在廠里。根據工齡不同,人均安置費在5000到3萬多元不等。
一位黃姓員工稱,其安置費為2.1萬元左右,公司開了一張收據,年利率20%,“兩三年后,我們都陸續拿回了安置費和利息。之后我繼續借款給公司,一次是公司要買工廠設備,我借了3萬元;還有一次是公司上市,出了一個員工借款通知,我借了7萬元。去年底本息全部拿回。”
3年技術改造后,至2007年,金成實業實現了凈利潤的8倍多增速,從2006年650萬元的凈利潤躍至5460萬元。朱成保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同年,汨羅市另一家企業在新加坡的上市,促使了朱成保對資本市場的覬覦。2007年,朱成保在新加坡成立長江化肥控股有限公司(朱持股69.8%),開啟了上市之路。
上市前,公司財務人員第一次發布正式借款通知,因傳言會有股份的分攤,公司大部分員工都參與了籌資活動,汨羅的民間資本也被吸引而來。
2009年10月,長江化肥成功上市,成為其大規模集資的契機。此后,朱成保開始大規模吸收民間資金以推進擴張。他曾在2010年初表示,公司正準備同業收購,所需融資額在3000萬美元以上。
對員工來說,借款給公司更像是一種比銀行定期存儲收益率更高的投資方式——前者年息一般在15%-20%之間,按年結算,不累計到本金中,且可隨時抽取資金。
公司年報顯示,2010年開始,長江化肥向具有控制權的股東借款逐年遞增。從2010年的933.8萬元增至2011年的1195.5萬,再增至2012年底的1583.4萬。
除了吸收員工存款外,朱成保還以公司周轉為由,采取個人擔?;蚪鸪蓪崢I擔保的名義,向朋友和中介機構高息借款,許諾年息35%、40%不等。借著上市公司的吸引力,良好的信譽口碑的鋪墊,各方民間資金紛至沓來。匿名接受本報采訪的私營企業主,多數借款額在百萬元以上,更不乏近千萬者。
湯文(化名)是湖南寧鄉縣某農資經營部的私人老板,2003年與朱成保結識。2011年,湯文將一位企業主介紹給朱成保,由湯文擔保,金成實業蓋章,以公司周轉為名,該企業主以35%的年利率借款100萬給金成實業。2012年底,該企業主收回本金和利息。2013年初,湯文又與30名債權人湊款230萬以同樣的年息借款給朱成保。
“我們(借款)的年利率不算高的,有人借款月息3分(年息36%)、4分(年息48%)都有。”湯文說。
多位受訪債權人證實,借款憑證為一張加蓋“汨羅市金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財務專用章”的簡單收據。本報記者查閱了數份收據,上面僅標明了借款人姓名、借款金額和利息,經手人為金成實業財務人員朱愛蘭(朱成保的姐姐),再無更多細節。
前述接近汨羅市政府的知情人士透露,朱成保也以岳陽市陽昌隆典當公司和岳陽活力建材有限公司等為中介,吸取巨額資金。但具體涉案金額未透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