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加劇競爭:VC需轉變心態 與企業同行

2013/06/14 10:56     

VC需與企業并肩前行

“現在,對于VC(風險投資)來說,助推中國企業上市還遠遠不夠,還要與其長期同行。”日前,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厚生投資合伙人王航在北京一次論壇上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近幾年,中國本土的VC/PE行業開始崛起,經歷了幾次行業大洗牌后面臨這樣的局面:一方面是優質項目難尋,為了一個優質企業,甚至會出現幾家VC爭奪的局面;另一方面,本土IPO受阻,本土VC/PE喪失了退出主通道。要樹立起為企業服務的心態。

在以前,隨著資本市場大發展,很多中國民企都把上市作為自己是否成功的標志。“那時候,對VC們來說會比較舒服。企業主動走得快一點,我們就省力些,走得慢點力氣就大一點。”王航感慨,“但現在,VC們只有助推所投企業是不夠的,還要和他們并肩同行。”他認為,VC們最重要的是要轉變心態,“產業資本要向金融投資人學習,學習其目標管理、績效管理的方法,能更加的敏銳、更高的效率,應該把目標和績效設定在接近并購的階段來做。”王航說,“當然,金融資本要向產業資本學習,要有更平和的心態,把投資當成運營來看待。”

現在好項目難尋、很多產業都產能過剩,很多企業都在轉變競爭模式,對于這些現象,他建議,VC/PE們要更多地關心企業自身成長,投資者要對所投的企業多理解、多支持,能夠幫助他逐步的發展。

隨著中國本土VC/PE行業競爭加劇,如何使自己的投資機構脫穎而出。深圳高特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執行合伙人郭海濤認為:“VC通過協調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服務才能提升企業價值,這是一個創投公司除了給錢以外的一個體現。”

做好服務,需要實力和專業化團隊。以醫藥領域投資為例,郭海濤建議:“這個行業的投資不能奔著IPO,因為這個領域VC和PE都會投。行業投資要講專業化投資,要有專業的團隊來做行業的梳理,發現機會。專業投資機構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最重要的。”

要為所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

如何為所投企業提供更多增值服務,也是考驗本土VC們一道門檻。

SVB資本中國董事總經理葉慧明表示,硅谷銀行愿意在企業和VC/PE之間建設一個橋梁,提供金融附加值。她認為,“早期的企業需要的不是資產投資,而是如何來吸引VC們關注,如何募資,怎么組建團隊,硅谷銀行可以幫助企業。企業到了成長期,如果需要VC投資,硅谷銀行會幫助企業介紹,幫助企業策劃整個發展戰略。”

提到與硅谷銀行的合作,軟銀中國主管合伙人宋安瀾表示,“我們跟硅谷有一個投貸連動,我們投1塊錢硅谷會貸給你5毛錢,而且不需要擔保的。”

王航建議VC們要注意把握好三個生態的建設:商業生態、企業內部生態,外部生態,這是做好增值服務的基礎。所謂商業生態就是商業模式。“企業生在局中對商業模式有很多感受,但生在局中不一定看得很透。”他說,對于所投企業,VC們要為其制定出一個合適的發展戰略,既要有自身的獨特優勢,也不能過早的暴露出實力為行業巨頭所關注,“對它的要求不是利潤的要求。”

至于企業內部生態,“這是一個VC幫助被投企業的地方。”王航說,“很多企業為何會出現兄弟反目,就是因為創業合伙人價值理念出現問題,導致一個很有前景的企業出問題。”

至于外部生態,王航建議VC們就是幫助所投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如何建立合理的政府關系,如何讓財務結構更加穩健。“我們甚至鼓勵有的企業做點房地產,在現有情況下,讓企業適當的從事地產項目,可保證財務安全。”王航說,“財務安全,企業主的很多做法就不會急功近利。”

在郭海濤眼中,他們更關注所投企業的領導者不斷成長,“一個企業怎么和領導者一塊成長,VC們如何幫助其成長,這比給他錢更重要,這是VC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他說。

被并購也是一個好渠道

目前,本土IPO關閘了,對于本土VC/PE們來說,除了要有信心和耐心之外,還需要換一種思維,如去海外上市,例如去美國,或者到香港上市。郭海濤則建議中小企業要關注三板市場。

還有,就是被并購,讓被投企業和強勢企業結合,但“往往我們所投的很多企業主都有著宏偉的理想,是不是愿意依附別人,可能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愿意走并購一條路。”王航說,VC們或者可幫助所投企業走出去,去海外并購。

但無論上市,還是并購,幫助所投企業實現成長是投資者的價值所在。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