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當史蒂夫·布蘭克(Steve Blank)在《Wired》雜志封面上出現的時候,他的游戲公司,Rocket Science Games,曾有望徹底改變電子游戲行業。在當時,布蘭克完全沒有被那些持懷疑態度的評論困擾到。
“當時我覺得我就是個天才。”他這么說。三個月之后,他打電話告訴自己的媽媽,他將會失去3500萬美金的投資,那個時候,他不再覺得自己有那么天才了。
“我有很多的選擇,包括選擇退出。”他說,“對我來說,能從那次失敗中學到教訓,就是我一生中最棒的經歷之一。”"當然,他也確實學到教訓了。在1996年,布蘭克創立了初創公司E.piphany,這家公司為它的所有投資者賺到了1億美元。
布蘭克說,在過去的十年里,創業者身邊的輿論環境對于失敗這件事逐漸變得沒有那么苛責。硅谷的諸多創業者們總是從一次失敗中開始下一次,并且那些已經成為億萬富翁的創業者,比如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他們的失敗經歷在公眾面前被談論的次數幾乎和他們的成功經歷一樣多。唯一不變的是,“沒人喜歡失敗,”布蘭克如是說,“我們都想找到成功的通路。”
但是,你要如何使你的失敗變成你下一次成功的助力呢?以下有五個要素可以讓失敗開始為你的成功鋪路:
1. 從失敗里看到其它價值.
距離上一次有人在毫無經驗的時候被聘用到到高層職位有多久了?布蘭克表示,對于諸位創業者而言,“經驗”其實就是對“失敗”這個詞的另一種常見表達。梳理上一次失敗的緣由,你就有機會拓寬你的知識儲備,你要從更積極的角度來看待失敗,它能讓你變成一個更老練的創業者,讓你變得更可靠。
2. 以失敗為成功的奠基石.
隨著每一次的失敗,分析出自己到底錯在哪里,并在下一次有意識地避開同樣的錯誤。這樣做,就能帶著你一步步地更貼近成功,身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棕桐灘的史蒂夫·西博爾德(Steve Siebold)是這么認為的——他是一名顧問,為企業和企業家在心理韌性和批判性思維方面提供咨詢服務。
“我從來沒聽哪位擁有億萬資產的企業家說過他們能在初次創業時就找準了路子一舉成功。”西博爾德表示——他的著作《有錢人是怎么想的》(倫敦之家出版社,2010)匯集了三十年采訪經歷的精華,“他們現在越是大富大貴,他們過去的失敗就越多越典型。”
3. 永遠不要獨自承擔失敗.
創業者很像是在做開路先鋒的工作。但是,當你自己獨自的業務出現了失誤,取決于問題的嚴重性,你搞不好會面臨一段非常艱難的低谷期。要是你能找到一個你愿意尊重和信任的合作伙伴,你就能把每一次的失敗變成建立起合作關系的機遇。“一個優秀的合作伙伴能幫你判定什么樣的做法不該出現第二次。”商業和創業研究主任卡爾·貝爾(Karl Baehr)如是說——他就職于愛默生學院,這是一所通訊與藝術專業的私立四年制學院,位于波士頓。
4. 不要隱藏自己的失敗經歷.
你要感到自豪,因為你有足夠的勇氣去直面風險,率先嘗試。坦然面對你自己的失誤,你就能敞開心胸從他人那里學習到更多經驗。
貝爾的良師益友,沃爾特·黑利(Walter Hailey)——他的保險公司“孤星人壽保險”曾成為凱馬特①的保險公司——每天清晨五點開始和親密朋友們一起步行一小時,邊走邊談論商業構想,成功和失敗之類的話題。“當他們散步回來的時候,他們就有了結論。”貝爾說,“他們這一天的計劃就出來了。”
5. 重新定義你想要的.
重新審視和反思什么才是你從事這項業務的首要動力。“尋找你自己的情感動機。我們都是受情緒驅使的生命體。理性思維并不能激發我們的動力。”西博爾德如是說——在創立現如今的咨詢公司之前,他已經連續五次生意失敗。對于西博爾德而言,奮斗的動力就是有朝一日變成億萬富翁,他預定在31歲實現這一目標。“很多人只是隨隨便便地感覺到他們對很多東西都有欲求。但你必須搞清楚你到底最想要什么。”他說,“問題在于,你渴望那樣事物的程度到底有多強烈?”
附注①:凱馬特(K-mart),現代超市零售企業的鼻祖,一度相當輝煌。
via Entrepreneur 文/Jane Porter(entrepreneur副主編) 編譯/茹以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