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上海人創業,哪里還需助力?

2013/12/19 15:51      王玉龍

圖片說明:在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這件價值百萬元人民幣的傳感服適用于影視特技和動畫設計

圖片說明:“創業小苗”在江浦街道“創業服務超市”試水電子商務

除了全市“三年行動計劃”,浦東、楊浦等區出招幫“小老板”—— 更多上海人創業,哪里還需助力?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上海人有濃重的“白領”情結,寫字樓、西裝革履、朝九晚五……是很多人的職業理想。與浙江、福建、廣東人不同,上海人普遍“寧當白領不當首領”,寧愿安安穩穩拿一份工資過日子。自己做老板?很多人壓根沒考慮過。

近年來,這種情況有了改變,不少上海人嘗試自己開創一份事業。他們中,有從小生意做起的草根老板,也有喝過洋墨水的海歸;有剛走出大學校園的“書生老板”,也有經驗豐富的外企高管。對他們來說,“融資難”“場地缺”“能力弱”,是剛起步就會碰到的三大瓶頸。上海有針對性地持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創業的政策。那么,要讓更多上海人當老板,哪些方面還需助把力?

申城今年幫助10629人成功創業

從2009年起,上海連續實施兩輪“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計劃”。2011年至2013年,上海又連續三年將“幫助成功創業1萬人”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記者昨天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獲悉,今年1-11月,本市已幫助成功創業10629人。

“融資難”和“場地缺”不難解決——針對“融資難”,本市從2000年起實施小額貸款擔保和貼息政策。目前,對于15萬元以下小額擔保貸款可免予個人擔保和反擔保,擔保額度最高可至200萬元;針對“場地缺”,本市建設開發了50多個創業園區,并出臺創業場地房租補貼政策,對創業3年內的初創業者,根據其帶動就業情況,給予每人每年3000元房租補貼。在三大瓶頸中,難的是“能力弱”。為了切實幫助創業者,本市打造了創業能力測評-創業培訓-創業見習-創業發展期講座的能力提升鏈。

浦東開業指導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說,創業扶持政策是剛性的,創業者符合要求就能得到補貼、申請貸款;而創業能力需要個性化指導,每個人情況不同,抗風險能力不同,老板沒辦法“克隆”。

創業故事 草根創業者要做大,到哪里去找人支招?

每個得到幫助的創業者都有自己的創業故事。12月13日下午,記者在浦東新區開業信息交流服務中心見到了創業者趙明珍,她的故事也許是許多上海創業者的縮影。

趙明珍,上海雅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浦東本地人,她的創業帶著偶然的因素。2004年,趙明珍的女兒學習書法。家住周浦鎮,女兒學書法要到長寧區,很不方便。朋友說了句,為什么不在周浦辦書法培訓班呢?趙明珍想,周浦肯定還有和自己女兒一樣想學書法的孩子,于是萌生了開書法培訓班的念頭。當時趙明珍還開著美容店,她拿出半間美容室做教室,招來了十幾個學生,小小的書法班開起來了。

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趙明珍覺得必須走向正規化。但怎樣從“野戰軍”變成“正規軍”,她毫無頭緒。在鎮勞務所開業指導員的幫助下,趙明珍找到了浦東新區開業指導專家志愿團。徐祥祺是志愿團浦東分團的一位老專家,對企業注冊、稅收政策等有豐富的實務操作經驗。趙明珍當時學員較少、生源不穩、資金不足、場地小。徐祥祺認為正規培訓機構對于趙明珍而言門檻太高,建議她開辦一家個體工商戶性質的畫室。當年10月,趙明珍順利注冊了“欣童畫室”。

半年后,開業指導專家志愿團的柳賽琴、王垂康兩位專家上門走訪趙明珍的畫室。短短的半年時間,書法培訓班的學員已經過百名,教室也從周浦鎮開到了三林鎮,增加了兩個點。這樣的發展速度,既給趙明珍增加了信心和希望,也讓她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兩位專家認為,放慢速度,踩實每一步是最好的發展。

根據兩位專家的走訪情況,開業指導專家志愿團為趙明珍配備了由賈新國、陳偉明、宋峰等專家組成的特別支持小組。在專家的幫助下,趙明珍的培訓班更規范化了。培訓班從居民樓開到了商務樓,還開通了企業網站和博客。

2012年,書法教學被列為“中小學教育必修課程”。趙明珍抓住機遇,將培訓班開進了周浦地區最好的辦公樓——萬達廣場。每年16萬元的租金,一度讓趙明珍夜不能寐。硬件設施有了飛躍,學費要不要跟著漲?不漲,增加的費用怎么消化?漲價,學員會不會流失?帶著這些問題,她向特別支持小組求教。特別支持小組幫她分析后,給出了“維持原價、多開新課;堅持創新、拉開檔次”的建議。50元一次的培訓課是基礎價,也是吸引人氣的地方。在維持老價格的同時,積極開設新課,比如圍棋、象棋、國畫等課程。在書法培訓這個有自身特色的培訓項目上,努力挖掘新的亮點,比如開設老師上門培訓的家庭班、名家上課的大師班、優秀學員參加的提高班等等。特色班適當提高收費標準。這才是新的利潤增長點。結果,不光老學員沒有流失,培訓班還新招了不少新學員。

浦東新區開業信息交流中心周四下午常有創業主題活動。趙明珍是這里的???,她喜歡和其他創業者分享經驗。她說:“我的秘訣就是堅持,越困難越往前。創業很苦,也很快樂,我樂在其中!”

現場踏訪 怎樣幫助90后宅男宅女“低門檻”創業?

90后上海女孩苗沁夢是本市一家成人高校的本科在讀生。她不愿做啃老族,一年前,她在淘寶上開了家賣飾品的小店,每月也能賺到一點生活費。9月底,她去許昌路1485號“上班”了。說上班,其實是試水創業。辦公室、電腦,都是現成的,還有好幾位導師教她做電子商務,還為她與日本企業聯系了熱銷貨源——動漫周邊產品。小苗的網店一下子火了,每月成交五六百筆,營業額達到了五六萬元。接下來,苗沁夢準備注冊一家“維夢電子商務公司”,招聘幾名“店小二”,正兒八經地做老板。

苗沁夢去的地方,就是楊浦區江浦街道的“創業服務超市”——大學生(青年)創業孵化基地。這個獨門獨戶的小院子,是今年10月初掛牌的。分為創業公共服務區域、創業苗圃、創業孵化辦公區三部分。創業公共服務區域如同超市,創業政策在大屏幕上滾動播出,創業類書籍、導師信息和產品樣品,全部在墻上或“貨架”上展示,有意創業的人可以自助選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創業導師團隊,他們都是江浦社區的企業家,自己都有艱辛的創業經歷,擁有具備一定規模的企業?,F在,他們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和資源,無私地傳授給年輕創業者。

創業苗圃面積有200平方米,一批具有創業愿望、創業潛質的大學生,“植入”苗圃后,便成為一棵“創業小苗”,在這里嘗試當個小老板?;氐呢撠熑送踅ㄆ几嬖V記者,現在市、區每年都出臺鼓勵年輕人創業的政策,不僅減免辦公場地租金,市人保局還規定,大學生創業者進入園區可獲得生活費,即本市最低工資的80%,楊浦區還增加了每月180元交通費。注冊企業后,區里和街道還分別給予5000元一次性開辦費獎勵。“無成本、有工資,還有專家指點,創業門檻甚至比淘寶還低!”

在這個基地里,也不都是小苗這樣的“生存型創業”。在邊上的創業孵化辦公區,80后海歸小張在一間10平方米的辦公室里,正捧著咖啡和導師熱烈地交流著。小張畢業于東華大學,后到意大利留學兩年,學習服裝設計,回國后在外資品牌服裝公司工作了好幾年,當過設計師和高管。她來這里是想嘗試另一種人生,所以創辦了一家文化傳播公司,以廣告創意、策劃、展示為主。她的導師蒯文是上海誠事廣告公司的老總,早年從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起步,深知企業初創時期的不易。小張說,蒯文老師在開拓市場、與客戶打交道方面,給她很多幫助,讓她少走了許多彎路。

當然,也不是任何人想創業都可以進入基地,他們必須經過創業能力測試,并提交創業計劃書。“創業服務超市”開出2個月,已有9株“創業小苗”入住苗圃,11名創業者在孵化區落戶,帶動就業113人。今年,江浦街道創業帶動就業人數已達387人,比去年上升50%,創業帶動就業率為1∶7,這個比例高于全市平均數。

【記者觀察】 就業要靠創業帶動

為什么政府越來越重視創業?因為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問題不能僅靠政府推出公益性崗位,或購買崗位來解決,只有依靠創業,才能源源不斷地創造出崗位。在上海,一個人創業平均能帶動6個人就業,創業者可以吸納就業者,進而緩解就業壓力。除了擁有國企、外企等大型企業外,一座城市還要有無數新創辦的小企業,這樣經濟發展才會有動力和后勁。

國際上通行一項整體創業活動率調查,從16-64周歲的居民中隨機抽取樣本調查創業活躍度。上海從2005年開始開展這項調查,上海市民的整體創業活動率逐年上升,從2005年的4.91%上升到2012年的8.6%,而且在2010年有了質的飛躍。在2010年之前,上海生存型創業多于機會型創業。到了2010年,機會型創業首次超過生存型創業。也就是說,為謀生糊口創業的人少了,追求更好發展的創業者多了。

浦東開業指導服務中心一位老法師發現,過去咨詢創業政策的,“4050”多,現在“2030”多。相比之下,80后、90后比老一輩更愿意創業。因為他們更加向往靈活的工作方式,現在很多家長愿意拿出10萬元、20萬元讓孩子去闖一闖。

怎么樣,趁年輕,“折騰”一把?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