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將開啟新一輪的創業大潮。
顯然,作出這一預判的根由,源自于習李新政在經濟層面凸顯市場決定性作用的決斷。
與之前一般為“基礎性作用”不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首次將市場放在了“決定性作用”的地位。這不僅意味著政府會進一步簡政,放松管制,而且向社會、向市場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那就是鼓勵民間創業。
經濟學家厲以寧說過,社會財富的創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離不開企業家的活動。從創業者到企業家的成長過程,往往是一個時代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所在。
就在上月初那場面對全國工會代表的“經濟公開課”上,李克強總理用一名大學畢業生在自主創業過程中種種遭遇的例子,來說明政府轉變職能、向市場放權的重要性。
事實上,這正是本屆政府的核心理念所在。一方面,政府下決心減少行政審批,僅近半年多來,已取消和下放221項審批事項;另一方面,今年從中央機關開始,行政經費砍了5%,并給小微企業減稅,注冊資金2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增值稅、營業稅全免,惠及600萬戶、上千萬就業人員。
輕裝上陣的企業,無疑將極大地激發市場活力?;叵敫母镩_放至今的35年間,中國經歷的三次大規模創業熱潮,無不與市場活力被深掘釋放有關。
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涌現了以張瑞敏、倪潤峰、柳傳志、宗慶后、步鑫生、馬勝利為代表的新中國第一代企業家,他們大都是國有企業初啟改革時期的廠長、經理,還有部分來自鄉鎮企業、“紅帽子”企業的管理者。
1992年,受鄧小平南巡講話和繼續推進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一大批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工作的體制內官員或知識分子紛紛下海,形成又一輪創業潮,如陳東升、田源、毛振華、郭凡生、馮侖等,他們被稱為第二代企業家。
到了2000年前后,伴隨互聯網興起,中國的資本市場和法律環境更趨完善。于是,依靠風險投資、新技術迅速崛起的第三代企業家成為時代寵兒,如馬云、張朝陽、李彥宏、丁磊、馬化騰等。高學歷、高技術、年輕化,更具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是第三代企業家的典型特征。
可以預見,與正在涌動的新一輪創業大潮相對應,企業界新的領軍者開始成長,并將成為“中國增長”故事中新的主人公。從這個意義上講,2013年注定在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