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圈里來了群新面孔。
他們是標準的“技術派”:大都年輕,滿懷理想、特有沖勁,堅信自己的技術有朝一日會改變世界。
嗅覺靈敏的資本很快看到了他們。
一批又一批天使投資人、風險投資家自動找上門,盼望著自己能在下一個創富傳奇里占據一席之地。
老辣的資本圈知道,這個現在看上去還很“萌”的圈子里,臥虎藏龍。
美國加州圣塔克拉拉谷地有一個充滿詩意的名稱:硅谷。這里聚集著一群科技奇才,也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出手闊綽的投資人。他們聯手制造的創富傳奇不斷在世界各個角落重新演繹。
今天,上海也有這樣一群被PE追趕的技術奇才。而他們和資本的戀愛,剛剛開始。
(注: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權投資,即對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
創與投的“二人轉”
很巧,2014年5月16日,是聚美優品赴美上市首日,也是黃勁的公司安博教育在美國摘牌的日子。
四年前,黃勁成了聚美優品CEO及創始人陳歐的創業導師。
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其實誰都不知道明天什么樣子,但某一些創業者,總有一些特別的氣質吸引著投資人欲罷不能。
一周后的5月22日,京東登陸納斯達克。劉強東的第一位“天使”——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被曝在這樁投資中斬獲100倍以上的回報。業界流傳“這是她20年投資生涯中最成功的案例。”
談起投資京東的初心,徐新這樣說:我第一次見到劉強東的時候,他的電腦上寫著“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我意識到,劉強東正是我要尋找的那種“殺手級創業者”。
誰料這個“殺手級”創業者,也表現出不同尋常的“綁架資本”的能量。
“上市之前,老劉已經和投資人說過了,今年不盈利,明年也不盈利,以后看情況。”對此,徐新的態度似乎是:一切聽創業者的。
但不是所有投資人,都能堅守等待。
在和投資人長達半年的溝通未果后,團購網站24券創始人杜一楠最終“凈身”出戶。
同樣因為和投資方發生矛盾而離職的團寶網創始人任春雷也曾直言,正是投資方的貪婪造成團寶網陷入絕境。
資本寒冬中,還有拉手網被投資人“強行上市”,最終功敗垂成。
即便如此,資本和創業者這對“冤家”依然糾纏追逐,如影相隨。一度被風投“邊緣化”的拉手網創始人吳波,2014年3月再次創業。
這一次,吳波的海外房產電子商務網站美澳居,贏得拉手網第一位投資人泰山兄弟基金再次出手,共同投資5000萬元。
資本能夠放下沖突再度投資,吳波的看法是:“一定要讓投資人了解你的人品而不僅僅是項目”。
對于資本,吳波已深諳其道:“創業者一定要在最不缺錢的時候拿錢,因為投資人永遠只會錦上添花而不會雪中送炭。”
雖然總是表現得急功近利,但正是在資本的不斷追逐下,新的故事才得以繼續。
科學家王宇:誰是最佳合伙人
“國內知名的PE,我差不多都見過了。”
個子不高、身材瘦小的王宇,是浦東政府為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而舉辦的“企業家創新領導力發展計劃”的“明星學員”。在他的影集里,有與商界教父柳傳志的合影;在他的朋友圈里,周鴻祎給他當過“紅娘”。
他遞過來的名片上寫著:全國功能高分子行業委員會秘書長、上海宇昂水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我是國內這個領域的首席科學家。”
王宇的“領域”,專業術語叫“水溶性高分子PVP”;用產品來表述,簡單說,一是醫學上抗腫瘤藥物的導向制劑、心臟病急救藥物的超級崩解劑等高端藥用輔料;二是化妝品中實現生理相容性的保濕因子以及解決成膜性能的高端材料。
他的客戶名單上,有諾華、輝瑞;有韓國LG化學等。“我公司的產品已經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宇昂的目標是:巴斯夫。
不僅如此,作為國內這個行業的“首席科學家”,王宇有著獨特的優勢:今年年底之前,他主持的水溶性高分子PVP中國標準即將舉行最后一次專家會。
“這震動了國際同行。”王宇說,在巴斯夫、美國國際特品公司(ISP)和宇昂三足鼎立的細分行業國際市場上,他的技術與歐美技術不同,因此行業標準的確立意味著市場進入資格的改變。
“這是技術戰爭。”王宇相信自己會是一個贏家。
不過,他收獲的不僅是國際同行的敬重,也因此被國際商業間諜跟蹤過。“那是在國外,就像好萊塢的商戰片。”
為此,王宇現在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時,都自帶電腦,不再使用U盤。
這是一個足以吸引資本的故事。
因此,柳傳志旗下的君聯資本有一個團隊在與他密切交流;周鴻祎和雷軍這一對“鬧掰”的投資人同時對他興致盎然;在剛剛過去的這個端午節前,他回訪了已成為老朋友的松禾資本厲偉……
這個資本的寵兒,談起創業卻一點不輕松。
一段讓他揮之不去的記憶停留在2004年的那個冬天。江草萋萋,江鷗低徊。面對加州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深造的機會,當時剛過而立之年的王宇,獨自在浦東耀華路后灘小碼頭苦苦徘徊:是留學,還是為愛留下。
“我性格冒險。”王宇這樣解釋自己當初的選擇??上г旎?,選擇為愛留下的王宇卻最終陷入形單影只,于是繼續“冒險”,從國企辭職,于絕境處創業。
7年后,在休斯敦,當王宇見到當年選擇留學的師弟已在美做博士后時,不僅感慨萬千,寫下長詩:憶昔同濟正華年,創業留洋二相難;后灘輾轉浪拍岸,耀華躊躇月流連;才子無奈戀紅顏,淚別美校棕櫚園……
“血淚斑駁。”王宇這樣表述創業之艱難。2005年開始創業的王宇,至今沒有買房,一直租住在上海浦東的一套公寓里。“我把這些年掙的錢都投到公司里。”最窘迫的時候,王宇公司賬上只剩下2塊錢。
現在,王宇不再為缺資金發愁。今年,他在銀行以個人名義的無抵押授信額度是3000萬元,另有諸多PE的青睞。但看多了資本與CEO之戰的王宇,近來新添的愁緒是:誰才是最佳合伙人?
2012年12月20日,王宇創建的宇昂科技在新三板上市。“我的目標是上創業板。”這意味著,他和資本的“戀愛”,才剛開始。
互聯網前輩安哥:找一個投緣的投資人
安哥的大名叫“尹維安”,網名叫“搜價易-安哥”。
在互聯網連環創業的安哥,從1993年開始涉足,如今算得上互聯網界的“前輩”。
創業經歷:三次。安哥是祖籍廣西的香港人。1995年,在美學成歸來的安哥創立了香港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雖然在美國學的是經濟,但是,安哥卻選擇最具創造性的行業。香港第一代網站建站、第一個論壇、第一屆國際網絡小姐大賽,都是安哥早期創業之作。
“當時我們幾個合伙人從家里拿出幾萬元,就把公司做起來了。”安哥說,那個時候互聯網剛剛興起,他們最大的業務是幫別的公司建站,1998年、1999年公司就開始賺錢了。
2000年,中華網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為了充實經營能力,剛剛上市融到資金的中華網收購了安哥創業的第一家公司。
“賣過公司;融過資。熟悉B2B、B2C、 搜索、平臺架構、外貿電商、股權架構融資、銷售和市場策劃。”安哥可謂履歷豐滿。
在成功運作了第一家公司后,安哥創業的第二家公司“萬國商業網”順利拿到了來自美國的風投500萬美元。
這次,安哥做大了。
搜索結果顯示,萬國商業網于1999年創立于香港,世界第一代B2B電子商務平臺之一,是整個大中華區電子商務的開拓者和先行者。截至2012年7月,擁有香港和上海兩大運營中心,中國站和國際站兩大網上貿易站點,市場區域遍布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范圍擴展至26大行業4000多種產品,會員數量達60萬。在關于其管理團隊的介紹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尹維安:萬國商業網創辦人、首席執行官。”
“當時還是超前了。”安哥說,互聯網公司是用錢燒出來的。但是,2008年金融風暴以后,風投也捉襟見肘,不敢投也沒錢投。“可我們做得很大。2008年,為了籌資,我和助手跑了好幾家VC,包括劉強東的投資人徐新。”但當時投資人的境況是,之前投資的企業都需要追加投入,而VC融資也不樂觀,只能用有限的資金集中力量守住手上的項目。
同病相憐的萬商網投資人和京東的投資人想了一個主意:讓萬商網和京東換股,不妨抱團取暖??墒?,“京東沒看懂我,我當時也沒看懂京東。”換股就此被擱置。
最終,“我沒能挺過這一關。”2012年8月中旬,萬國商業網(中文站)關張。
如今,安哥選擇再次上路。“目前運作的項目叫搜價易,一個移動購物搜索平臺和應用。”
安哥說,他的創業理念是一路隨著社會發展進程演變的,就像起初互聯網還是新鮮事物時,他第一次創業的商機是“掃樓”教人上網建站;當互聯網已經“織”遍全球,他第二次創業的商機是建互動的信息平臺,為日后網購“唱戲”搭臺;如今,“人手一個電腦”的移動時代,B2C的需求越來越大,通過價格搜索引擎,實現數據分發和挖掘,幫助獨立電商推廣產品,則是他第三次創業的商機。
有趣的是,愛創業的安哥卻“對上市一點興趣都沒有”。
他說,自己是把創業當作娛樂,“我不會說創業很苦,我是苦中作樂。”因此,他可以從上海出發,在江南,一天一個小鎮去“陪伴千年的淡靜,不需要思考”。
但同時,安哥“不反對有任何人收購我的公司。”因為這符合商業生態法則。當然,他干起活兒來也很玩兒命。“從今年3、4月開始到現在,我已經見了20多家VC。”
更重要的是,他喜歡用技術顛覆行業。“我做的是純技術的互聯網。”他說,做價格搜索,有自己的爬蟲技術。所以,他的公司只有10多個人,“我們的信息庫都是系統自動收集的,不用人工錄入。”
安哥自信一定能拿到錢,“我希望找到一個投緣的投資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