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投資人差異:何伯權三部曲 Bill更看中人

2014/06/18 11:11      柯實 李煜

 

北京時間6月12日上午,黑馬全球路演中心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和美國硅谷同步揭牌啟用。美國加州時間2014年6月13日,上午9點,與黑馬全球路演中心同步直播連線的黑馬大賽·硅谷賽在硅谷著名孵化器Plug and Play的Tech Center(技術中心)開幕。來自中美兩國包括創業家社長牛文文、Plug and Play 創始人Saeed、姚勁波、戴志康等20位著名企業家和投資人作為本次硅谷賽嘉賓評委,進行了精彩的項目分享。

      

以下為項目分享實錄:

姚勁波:中國創業者缺的是表達能力

     

在《創業家》雜志社社長牛文文和Plug and Play 創始人Saeed簡短開場致詞后,姚勁波作了一個主題分享,他一開始說,“這次中美pk賽很有歷史意義,說不定未來5年就可以改變世界。”

十幾個小時以前,也是在Plug & Play Tech Center,姚勁波也是坐在場下,觀看Plug & Play Summer Expo(Plug & Play夏季路演展覽會),他幾乎看完了美國的30多個項目,得出的結論是,美方項目并不比中國項目好。中國創業者缺的更多的是表達能力,就像他2天前在中方項目預路演時對選手們說的一樣,中國創業者做80說60,美國創業者做80說100,中國選手的不自信,是一個很大的缺陷,“表達本身就是說服力。”這30多個美國項目,讓姚勁波對硅谷的創業項目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加清楚中美創業者和創業項目之間存在什么樣的差異。

所以他在黑馬大賽上說,“看來我要經常來美國了,我以前平均半年來一次美國,現在看來要一個季度來一次,正好老牛在這邊辦黑馬大賽(通過在北京的全球路演中心,提供中美兩地無時差直播)。”對于姚勁波,來美國還有一個“動力”可能是,“我最近三次來美國,每次來股價都漲10%。”

Bill O'Connor:我們要不斷的創新,這就是創新的定義

美方嘉賓Bill O'Connor講了創新是什么。他認為雖然很多人已經把創新這個詞說爛了,但是創新確實很重要。他拿火舉了例子,在史前時代,人們對火是很恐懼的,它可以燒死整個這一片生活的原始人。但當人們善用火之后,它所帶來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給人類進化成現代人提供了可能?;ヂ摼W,你如果能善用它,比如你能想到在上邊賣東西,這就是創新。創新,就是對東西的突破性使用。

他談到,創新的5個階段是:不可能——不實際——可能(大部分人在這里賺錢)——預期——被要求。很多人都走過這個曲線,然后變成過時的東西,“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創新,這就是創新的定義。”

創業項目拉到投資,是有技巧的。他說,只有10分的創新,才能令人興奮,但是,手上只有2個9分的創意,你怎么辦?首先,要描述好。第二要積極正面,“在腦子里思考,并且試驗它。”還有就是你的老板,這是很重要的,跟對人,并且找好投資人。

圓桌論壇:中美投資人的投資理念究竟是大相徑庭,還是殊途同歸?

接下來的圓桌論壇上,中美雙方共7名嘉賓參與討論。這個環節主要由投資人分享各自的投資理念——中美投資人的投資理念究竟是大相徑庭,還是殊途同歸?

“創業者和投資者其實是一回事,我很認同紅杉的slogan,‘懷著創業的心態做投資’,”他本人亦是如此,心態年輕又不驕不躁。作為一個沒有失敗投資項目的80后著名投資人,戴志康身上的過人之處,很好地體現在他的投資理念上。

昨天下午,Plug & Play Summer Expo結束后,我有幸和戴志康同行,舊金山灣區在下班時間堵車也很嚴重,車上的一個小時,戴志康聊了很多對投資的看法。

他并沒有以一個成功投資人的姿態自居,而是和我一起“探討”一個項目應該怎么判斷是否該投——這種自信而不自大的心態,可能是戴志康投項目從不失敗的原因之一。

他覺得,投項目其實是投人,人靠譜比項目靠譜要重要得多,“好多時候公司的樣子和你一開始投的時候完全是兩個公司,所以經常沒法判斷一個項目在初始的時候好不好,只要項目所處行業大趨勢沒錯就行。”

 

參與感,也是戴志康所看重的,“我也沒什么方法,就是項目得好玩,像這種只是‘錢’的公司,我就沒興趣,”在昨天Plug & Play Summer Expo上,他指著一個只做金融的美國項目說。

這次黑馬大賽硅谷賽中方的12個項目里,有兩個是戴志康投資的,一個是線上律師平臺——綠狗網,一個是用戶量3億的魔漫相機。“像法律這些我也不懂,但它(綠狗網)挺有價值的,我就投了,其實也沒什么規律。”

所以在黑馬大賽圓桌論壇分享上,戴志康說了一個他在美國投資碰到的故事,有一個美國大叔,已經創業失敗五次了,于是,戴志康便投了他。往大了說,他是被這種鍥而不舍的創業精神所觸動,往小了說,他覺得這大叔挺有意思,挺牛的——但這不是一回事兒么。

這個故事,在昨天晚上所有中方導師、參賽選手、黑馬游學團學員的集體聚餐上,戴志康就講過,而在兩個小時以后,一位黑馬游學團學員分享的故事,又觸動了戴志康一下,故事講完后,那名學員也有些哽咽。

在他20歲出頭的時候,戴志康已經年少成名,作為同齡人,戴志康讓他非常佩服。他8年前就開始創業了,當時他的創業項目里包括一本雜志,于是做了一期戴志康的封面。“今天我終于見到活的了”他說,“我現在這個公司是我第4次創業,我覺得快熬出頭了,等我再失敗一次,就能的到戴志康的投資了。”說完,戴志康上去和他擁抱。

他的眼圈有些紅。

除了投資理念,戴志康在圓桌論壇上還分享了他對中美兩國創業者的看法,中國創業者更多的想一票成名,對一些剛性需求的渴求比較大。美國創業者則會更多試錯,趨向于追求自我實現和對成就感的需求上,“成敗,在中美(創業者間)定義差別是很大的。但是中國的成功創業者都具有美國(創業者)的這些精神,這是差不多的。”

主持人鯊魚(美國著名電視購物主持人)對騰訊很感興趣,他問騰訊副總裁吳霄光,騰訊接下來在美國的戰略布局是什么。

吳霄光表達了這些是不太好透露的,他分享兩個觀點,關于如何投資:投資要看準機會,未來的新趨勢點很重要;團隊也很重要,“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盧偉冰的看法是,初創企業是不是從消費者角度看他們的項目,并且切入點很重要。然后就是,要用適合的方法來迅速驗證項目的假設成不成立。

Alfred的觀點很簡短,他認為,創業者要看到你的目標是什么,要看的是球門,而不是緊緊盯住腳下的球。

Max說,要先了解項目和初創公司本身,他們一般會花6-8周去了解,如果在這期間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有一些實質性的改變和進步,會加很多分。他認為,學習的速率,是成敗的關鍵。

并且他認為,對初創公司要“有罪推定”。如何能在創意不確定的時候公司進步?答案是,用點子測試,盡快把試驗時間提前,先把點子小成本地投入試驗,然后試出好的東西之后,再盡全力去做。

Vish要找的創始人要,有自信,有自省能力,對市場有獨特見地。

Matt只說了一句:創業項目的想法是不是真正有分量。

何伯權主題演講:投資三部曲

 

下午2點,在硅谷賽開始之前,何伯權先做了主題演講。

他先是調侃自己,“牛文文找我來,真是‘找錯人了’,這種超過200人的場合,我已經超過10年沒做了。黑馬營創業者的精神,比如說堅持,我是最沒有的,找我來,真是找‘錯’人了。”

何伯權從1989年開始,10年間將樂百氏做成了中國數一數二的企業,2002年,將92%的股權,賣給了達能。在這之后,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今日投資,做天使投資人。

何伯權現場問,“在場的有幾個人公司人員少于3個?”場下只有1個人舉手,他問有沒有2個人的,一個舉手的都沒有。

“我們公司就2.5個人,一個總經理,一個秘書,我算半個,只有一半時間在公司。”何伯權說,他比較“幸運”,10多年投了15個企業,大部分都是從剛有概念的時候就開始投了,“80%、90%的連公司名字都沒有的時候就投了,3個在美國上市。7天酒店從創立到上市,用了5年,諾亞資本5年多一點,愛康國賓,用了不到9年。當然,15個里還有3個黃了。”

他主要分享,作為一個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他的做法,以及背后的思考。

他分享了3點:

1、投傳統行業。創業者除了資金以外,更需要的是經驗,初創公司失敗率高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由于經驗不足,有時很小的困難就跨不過去,但如果有創業經驗就很容易幫初創公司解決。對于我而言,要投熟悉的企業,原因是,風險低,并且能用經驗幫助創業者。不論中美,天使投資更多的是集中在互聯網和科技領域,對于傳統行業,一般后期進入的投資比較多,前期關注的人很少。像移動互聯網行業,很多人在搶。但是在傳統行業里,很多好項目沒人搶,所以他就更有可能拿到很多好項目。我舉的那3個上市的公司,5-8年就上市了,把握好的話,其實周期并不長。

2、不看可行性報告和商業計劃書。天使投資和后來的投資不同,一開始投主要看經驗,拍腦袋的事情,沒有模型。一個企業從概念到最后成熟的樣子,差異巨大。關于商業計劃書,各行如隔山,我并不是所有行業都懂,所以很多看了也未必很明白,所以我更多的是見面看人。我跟創業者基本是這么合作的:如果我想投你這個,CEO要把全部的錢投出來,要有經驗最好,剩下的錢我來出。很多時候是一種感覺,我只要看到趨勢就可以了。

3、要跟創業者約定好,讓初創企業獨立發展。一是,我說的話可以不聽,哪怕我是董事長。創業者很多時候非??粗匚覀兊慕涷?,所以我們有經驗,他們有創新能力,要平等溝通,共同發展。不聽分幾種情況:我說的話如果錯了,那就不應該執行;我說的對,但沒表達清楚,也不該執行;我表達對了,但他沒理解,還是不該執行;即使我表達清楚,他也理解了,也并不是必須聽。只有一種情況他必須無條件聽,就是董事會決議的時候。為什么不要聽我的呢?因為我說錯了,他執行,結果錯了,那也是他的責任。因為這樣責任清楚。我跟企業的交流還是比較深度的,但是方向、節奏要他來定,我不想變成管理者。第二是,我即使控股,也不派人去公司。如果派人的話,距離感就沒有了。派過去的人也很可能融入不了團隊,好像是我的人,經常向我匯報,反而不好。我就管初創階段,等到VC進來后,我就不管了。一定要給初創企業空間。

何伯權最后說,我不是大撒網,我是投資數量少,深度介入,追求成功率,能起到作用,能幫助創業者。我兒子說,你好像跟別的天使不一樣,他看到現場的創業家雜志,覺得我更像一個創業者,而不是一個天使投資人。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