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一條秘密在于,創始人將成為創業公司成功后最大的受益者,因此人們會多次重復建議:去成立一家公司。目前,在硅谷進行招聘很困難,這有其原因。這并不僅僅是由于硅谷有許多創業公司,也是由于工程師和其他創新者意識到,除非他們成為主導。
“去成立一家公司。”對于生活中的任何問題,這是終極的靈丹妙藥,也是包治百病的解決方案。我曾無數次聽到這一硅谷最流行的建議,而我的朋友們也都遇到過這種情況。
感到工作很乏味?去成立一家公司。對生活感到沮喪,缺乏方向感?去成立一家公司。最近分手了?去成立一家公司。父母去世,非常難過?去成立一家公司。
這些建議最具諷刺之處在于,提出建議的人基本上都沒有創立過任何一家公司。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創立一家公司”就像父母一輩口中的“去參軍”一樣。無論你的生活遇到了什么問題,經受地獄般的磨練都將有助于你的成長,使你成為更有用的人。
是的,創業經歷也是一種地獄。對大部分創業者來說,建設公司的繁重工作以及向員工支付薪水的壓力幾乎難以想象,能使意志最強大的創業者走向崩潰。我們可以從吉迪恩·劉易斯-克勞斯(Gideon Lewis-Kraus)關于Boomtown的文章,以及尼基·杜爾金(Nikki Durikin)關于99dresses發展的介紹中看到硅谷黑暗的一面。這些并不是特殊案例,而是當前灣區生態系統中創業者的普遍經歷。然而,標準的建議仍沒有改變。
如果我們看看硅谷的運轉方式,那么這種情況很容易的理解。以往以平等原則著稱的工作環境正越來越像好萊塢:一個由臨時演員和希望構成的世界,但最終屬于明星們。
毫無疑問,這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和其他人在蘋果創立初期引領了公司的成功,但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成為了最受關注的人。不過,我們以往從未見過,對創業者的關注超過了生態系統的其他部分。他們參加各種專門活動,例如Sun Valley和Summit Series,出現在Disrupt大會的舞臺上,并成為美國最熱門雜志的封面人物。
硅谷的一條秘密在于,創始人將成為創業公司成功后最大的受益者,因此人們會多次重復本文開頭的建議:去成立一家公司。目前,在硅谷進行招聘很困難,這有其原因。這并不僅僅是由于硅谷有許多創業公司,也是由于工程師和其他創新者意識到,除非他們成為主導者,否則沒有優勢。
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式,使得在幕后開發產品的人才團隊,包括工程師和產品經理,也能實現他們的創業夢想。我們需要重新使創業公司民主化,引入60年代灣區盛行一時的自治文化。而我們媒體行業也需要去做更多事,對圍繞創始人的造神運動進行批判性分析,將一些報道重新帶回現實。
行走在我們之間的上帝
白手起家的創業受到硅谷的重視。這有一定的原因,因為這是人類所能承擔的最具挑戰性的任務。無論是文學藝術領域的創造性工作,還是關于創業公司和新產品的經濟工作,廣義的創業者給我們的文化帶來了進步,擴大了可能的界線。
從本質上來看,這樣的發明是對現狀的不滿和抗議。創新者總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傲慢態度,因為創造性工作假設,關于世界的新視角比以往已設定好的視角更正確。
硅谷是一個很獨特的地區,現狀總是受到挑戰。所有人都在關注下一場革命、下一代產品、下一種值得加入并支持的商業模式。這也解釋了,為何舊金山居民和創業公司成員之間水火不容:一方希望堅持傳統,而另一方希望破除傳統,重新定義我們的社會。
這或許就是關于創業者的核心機密。世界是黑暗的,許多官僚和決策者試圖阻止創新,維持世界一成不變。創業者則是一群舉著火炬的人,他們不計成本。
因此,你從來不會聽到有創業者說,他們創業是為了賺錢。在充滿使命感的世界里,討論賺錢是一種下等階層的行為。因此,“講故事”對創業公司來說很關鍵。創業者需要編造能夠想到的最古怪的故事,確保他們的目標符合文化所許可的利他主義精神。這將會關于有趣的產品、用戶體驗、變革和創新。
創業者不能對產品過于興奮。他們需要壓碎產品、殺死產品。在推動廣泛變革,成為反叛的戰士的過程中,創業者必須對自己的計劃極具信心。這就是創業者能克服逆境,接受極低報酬的秘密所在,因為他們的動機是偉大的。用語言來說,尚武精神就是斗爭。
硅谷會保護這樣的人,因為他們是稀有的創新源泉?;蛘?,至少他們曾是這樣的人。多年以前,創立一家公司非常困難,需要大量資本,并要求創業者放棄當前的職業,嘗試新理念。這一門檻非常高,對才能的要求同樣很高。
目前,這一門檻已經大幅降低。創立一家公司只需要不多的資本,隨后,大量的種子輪投資將用于支付創業公司的賬單。工程和商業界最優秀的人才紛紛來到硅谷,建立自己的公司。在這里,所有人都在創業,并希望改變世界。
以往珍貴的鉆石目前正成為可批量生產的人造鋯石。
然而,我們眼中創業者的神秘感并不符合這種現實。因此,當前許多媒體仍在嘲諷創業者,而這篇文章也有生存空間。今年,圍繞創業者出現了一系列話題,例如性騷擾、人身攻擊和酒后駕駛。對英雄來說,這些并不是問題,但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來說,情況并非如此。然而,創業者是普通人,而不是神明。
誰在真正承擔風險?
毫無疑問,從各種角度來看,創業者都只是普通人。對他們來說,創立一家公司將帶來許多好處。他們可以認識記者、顧問、導師、新的商業伙伴,以及最重要的:投資人。無論當前創業是成功還是失敗,這樣的關系都將得到維持。此外,關于公司,他們可以自己定義股權分配。
創立一家公司從來都不容易,但創業的好處吸引了許多創業者。在今天的硅谷,創業幾乎沒有風險,因為你的個人經濟狀況不會受到影響。種子輪融資非常豐富,在觀望、建設自己的品牌,以及開發產品的過程中,實際上你能獲得報酬。
因此人們會說,“去成立一家公司”。即使在創業過程中需要面對壓力和地獄般的經歷,但創業者所能獲得的好處并不像公司其他部分一樣充滿風險。創業者建設起的人際網絡仍將繼續發揮作用,而創業公司的失敗并不會對個人聲譽造成任何傷害。實際上,這甚至有助于個人聲譽。
真正承擔風險的是隨后加入創業公司的10名員工。盡管一早就加入了這家公司,他們仍無法建設自己的個人聲譽,發展人際網絡。他們也不會由于這樣的風險而獲得股票作為補償。他們能得到的只是公司創始人的一小部分。就連Y Combinator總裁薩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也討論過這種股權不平等的問題。
更糟糕的是,一些創業公司甚至不會列出員工姓名(或是僅列出名字,而沒有姓)。一些創業公司也不允許員工在LinkedIn上將該公司列為雇主,因為該公司仍處于“保密模式”,或者更有可能的是,它們擔心員工將被獵頭盯上。
對早期員工來說,因承擔這一風險而可能獲得的回報僅僅在于公司成功完成投資退出。不過,由于投資退出的價值與有影響力員工的人數直接相關,因此投資退出的門檻很高。
關于這一問題,有何簡單明了的證明方式?對投資退出時估值不到2.5億美元的公司,通常只有創始人能從中受益。對估值不到10億美元的公司,有幾名早期員工也能受益。而對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能夠受益的早期員工將大幅增長,谷歌和Facebook就是很好的證明。這些公司在投資退出時的員工人數已經達到三位數。
我們常常聽說,科技行業出現了工程危機,行業中缺乏足夠多工程師去完成所需的工作。不過與勞動力市場整體類似,應聘者會評估職位的風險和收益,并做出最優選擇??紤]到所獲得的股票數量,以及較少的收入和福利,毫無疑問許多工程師不會選擇前往初創的創業公司工作。
生態系統的民主化
我們不可能生活在一個所有人都是創業者的世界里。創業可能很難,而擴大規模是一家公司的全部價值所在。對所有創業者來說,他們需要數十名甚至更多工程師、產品經理、商業開發人員、銷售人員、營銷人員,以及將創業公司發展成為可持續、有競爭力的機構的其他人員。硅谷創業者的優勢需要得到相應的調整。
股權是推動創業公司民主化的一種工具。如果一家創業公司,尤其是只有個位數員工的創業公司,能向應聘者提供更多股權,那么將有助于完成招聘,也有助于創業公司專注于找到最優秀的人才。
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調整我們的文化,幫助員工發展職業、人際網絡,以及最終的夢想。創業公司應當利用機會,鼓勵工程師進行技術演講,發布開源代碼庫,并憑借所做的工作獲得外界認可。在商業層面,情況也是一樣。有趣的是,這類做法在硅谷大公司中非常普遍,但實際上這種行為最終將有利于創業公司。
然而,只要媒體仍關注公司創始人,而不是其他員工,那么我們的文化就不會改變。記者常常喜歡深入到創業公司的創立故事之中,因為這有助于撰寫報道。但我們需要擴大鏡頭的覆蓋范圍,報道除CEO講話以外的其他信息。這也是我閱讀High Scalability等網站的原因之一。在這些網站上,通常不太受關注的員工有機會證明他們的能力和創造性。
將硅谷和創業公司稱作“轟動性”行業是一種潮流,但我們并不是好萊塢。最終,我們網站上“關于我們”頁面上的姓名與電影海報上的演員姓名并不相同。真正值得講述、值得關注的是我們為用戶開發的產品。硅谷的根本在于60年代時的自治主義,以及30年代時灣區的平等主義。我們需要在創業公司中引入平等精神。去成立——一家這樣的公司。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