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報道總會把鏡頭對準“少年成名”,在人們印象里,初創公司和年輕創始人兩者詞義的邊界越來越模糊,而且創業者似乎有更加年輕化的趨勢。比如,Facebook 都誕生 7 年了才剛剛到 30 歲的馬克扎克伯格,還有前段時間剛剛把 Summerly 賣給雅虎的年輕人,17 歲的 Nick DAloisio。
是不是當真如我們想得那樣:90 后要揭竿而起改變世界?
在調查了 2013 年成功獲得風險投資的 1200 多個的科技公司創業者后,服務商業的社交網絡 LinkedIn 得出一份令人意外的數據報告:成功創業者往往具有一系列人生贏家的經歷。贏到 40-45 歲時他們能夠籌集到的風險投資最多。
大部分獲得風險投資的創始人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們當中接近 30% 都在世界一流大學里面學習過商業或科技類的課程,這些學校中以斯坦福、MIT 和哈佛(按順序)三所比例最高。
但是教育不是唯一重要的。接下來的工作過程中, 超過 30% 的人有過在行業內頂級公司工作的經歷,這些公司都規模巨大,擁有超過 500 億美元市場價值。比如,微軟、谷歌和惠普。
這樣還沒結束, 40% 以上的人在工作中曾經任職團隊領導者的工作,或擔任過更高職位。而且, 2013 年這次成功籌集風險資本之前,五分之一的人曾經創辦過其它公司,不論是成功或是失敗,他們都屬于連續創業者。
最后,年齡逐漸展現出它的重要性,但是可能還跟我們想得不太一樣。 25-35 歲的年輕創業者占到成功獲得風險投資總人數的 30% 左右,是比例最大的團體。盡管這一年齡段的創業成功者人數最多,但是如果仔細看看就會發現,籌款數額最多的卻是 40-45 歲的創業者。大概經歷了以上這樣的教育和工作的過程,年齡的優勢逐漸顯現出來, 40-45 歲創業者群體的籌款數額居然是人數還要多一點的 25-30 歲創業者的四倍。
對于 70 后(40-45歲)在創業者里強勢的勁頭,領英的報告中給出這樣一個解釋:多數更能吸引投資的創始人,結識的人更多。報告的作者通過計算 LinkedIn 上聯系人數量,建立了它與這 1200 多位創始人的籌款能力相關性圖表。
但是 VentureBeat 的分析說,雖然有個大致的趨勢,但整個圖表還是糊成一片,看數據相關性也只有 0.365,這表明 LinkedIn 上聯系人數量的多少和籌款能力的相關性還比較弱,也就是說,社交在成功創業中起到的作用還有待驗證。
看來大叔人人愛,就連投資人也偏愛70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