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粉絲經濟”大行其道,特別是微信火爆之后,直接推動了粉絲經濟的普及和發展。若是圈內人士,微信上沒個幾千好友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若是企業,不整個微信公眾號幾乎就是落伍的象征。當然,我并不是說“粉絲經濟”不好,相反,我認為“粉絲經濟”是一個可以解決問題的好概念。但是很多人把“粉絲經濟”理解偏了,用爛了,所以今天在這里和大家詳細的探討一下傳統企業到底該如何玩轉粉絲經濟。
一、粉絲經濟的現狀
在與企業長期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企業把“粉絲經濟”理解成了就是在微信建個公眾號,然后拉人和發廣告,生生地把這么一個“高大上”的存在變成了“拉客經濟”、“小廣告經濟”。一些企業為了讓人關注自己的公眾號更是窮盡腦汁:做酒店的關注微信號后免費提供無線上網密碼、做飯店的關注微信公眾號之后送飲料或是打折、做食品的關注后直接送食品,還有的實在沒東西送,直接送美女——招上二三四五六七個美女穿上性感的比基尼,現場邀請人關注。
有了關注者之后,便是日日小廣告伺候:各種企業的宣傳稿、產品介紹、促銷活動,或是各種轉載,什么心靈雞湯、勵志故事、經典語錄、新聞八卦。而有些個人創業者則把微信公眾平臺換成了個人朋友圈,結果導致現在朋友圈里充斥著各種廣告、段子和雞湯。
可悲的卻是居然還有人把這些奉為了經典大力傳播。
二、為什么要玩粉絲經濟
要玩好粉絲經濟,首先要明白為什么要玩粉絲經濟,其本質是什么。而這又離不開先得弄明白網絡營銷本質是什么的前提。
在傳統商業里,營銷追求的目標是“品牌”——畢竟品牌會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造成非常重要的影響。這些在沒有互聯網之前或許非常適用,但是,在互聯網時代之下,有品牌也不一定賣得好。因為互聯網打破了地域限制、消除了各種信息不對稱。
傳統模式下,有各種地方品牌、行業品牌,但是有了互聯網后,大家發現所有的同類品牌都是在同一平臺競爭,大部分消費者只會選擇行業里有限的幾個知名品牌。所以互聯網行業里有一句話——互聯網的江湖只有老大,沒有老二。雖然說的有點絕對,但是不無道理。
在這種情況下,“粉絲經濟”的出現是偶然,也是必然,是順應時代的產物:在互聯網時代下,光有品牌不行,還要有粉絲。在當下,得粉絲者得天下。
三、如何玩轉“粉絲”
那如何玩轉粉絲經濟呢?從字面來看,一是“粉絲”,二是“經濟”。“粉絲”是指你如何聚來人,讓他們變成粉;“經濟”指有了粉絲后,通過運營將粉絲盤活,產生商業價值。
先說說如何玩轉粉絲。在說明白這個問題前,要先弄清楚三個詞匯的意思:客戶、用戶、粉絲,這三者是有本質區別的,或者說是三種不同的價值導向。
以前的企業信奉“客戶就是上帝”,強調的是“客戶”,其核心是“成交”。交易結束了,基本上關系也就結束了。
而“用戶”這個概念,是自互聯網火爆之后漸漸開始流行的。用戶的核心在于“用”,也就是說消費者買了你的產品,開始嘗試使用時,你們的關系才剛剛開始。所以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強調的是“用戶”至上,做的一切工作是圍繞“體驗”進行。這種價值導向的改變,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物質越來越豐富,甚至到了泛濫的地步,而互聯網又打破了各種信息不對稱,將各種產品拉到了同一平臺競爭。
那粉絲的核心又是什么呢?首先先想想粉絲有什么特征,粉絲喜歡一個人或是事物,往往都是基于情感的方面的,甚至是不理性的、無條件的喜歡或是愛。所以粉絲的核心在于情感,要從情感上去征服用戶。
那么,如何才能打動消費者,讓他變成你的忠實粉絲?
1、定位。這有點老生長談了,但是又必須要談,做營銷、做品牌、做產品,好的定位都是第一步。比如小米手機為什么能俘獲粉絲的心?在小米出世之前,想買一款又便宜、又有面子、又好的手機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小米手機的定位恰恰就是低價位、高品質,其定位本身就已經很能打動人了。
2、產品。產品好是基礎,比如像做食品的不用地溝油、不用過期食材、生產過程安全衛生、不用有害的添加劑等。而這卻正是目前很多企業欠缺的,加上現在不僅講究產品要好,還講究做“尖叫型”的產品。
3、思想。好的產品應該是有思想的,在現實中,能俘獲大量粉絲的人往往也是因為思想。
4、體驗。體驗好不僅僅是說產品質量好就可以的,甚至就算是質量一般的產品,也可以體驗很好。比如360出世之前,各種安全軟件已經非常多了,360當時在許多方面甚至還不如它們。但是為什么360能后來居上?原因就是體驗好。比如說以前的殺毒軟件,界面復雜、術語太多,用起來很費勁。但是360的界面非常傻瓜,主界面只有幾個按鈕,事實證明,360是對的。
5、服務。有人將服務歸到了體驗里,我又把他們分開了,同樣是為了便于大家理解。體驗好你可以理解成產品本身的使用過程,而服務是產品以外的東西,比如說售前、售后、維修等。而好的服務應該是超出用戶心理預期的。比如說海底撈、海爾等。
6、其它。人、故事、案例等本身也可以成為打動用戶的點。像褚橙就是通過褚總的故事、精神等去打動消費者的??傊鞣N能夠從情感、思想方面打動用戶的都可以嘗試。
上述種種元素落實在具體操作時,最核心的是還要有一個和用戶鏈接的點,要有一個能夠和用戶順暢聯系和溝通的渠道或平臺,而且這種溝通應該是雙向的且能經常和持續的,只有持續的和用戶發生關系,感情才能產生和加深。有了互聯網之后,這一切變成了可能,尤其是微信的產生。
很多人把微信當成了“軟文平臺”、“促銷平臺”、“廣告平臺”、“銷售平臺”等,這種定位和溝通方式是很難俘獲用戶的心的。微信的核心在于溝通,這點是大家首先要明白的,那溝通什么呢?首先他應該是一個反饋平臺,但現實卻很少有實業公司的公眾賬號會增加用戶的點評、反饋這樣的功能。
其次是關懷平臺,我們要通過微信平臺去關懷用戶。具體怎么關懷,要根據你的產品特征和用戶特征來。
再次是服務平臺,通過微信號,向用戶提供各種增值服務,或是讓現在的服務變得更加完善。這一點上,很多企業是做的不錯的。比如一些酒店在線預訂、一些航空公司的在線選座等。
最后是交流平臺,企業應該學會和用戶經常的交流,只有經常交流才能加深感情。以上說的,都屬于交流的形式,除了這些形式,還可以是通過一些小游戲交流、各種有趣的有獎活動交流,也可以是通過視頻、文章等方式交流。當然,這里說的文章絕對不是企業的新聞稿、或是軟文,而是真正能給用戶帶來價值,或是觸動用戶的內容。
不過要特別提醒大家,微信只是玩轉微絲經濟的一個重要工具和平臺,是粉絲經濟中的一環,但絕不是全部,還要配合其它策劃、方法和工具。
四、如何玩轉“經濟”
有了粉絲,不代表就能產生價值,比如現實中的一些明星,雖然粉絲很多,但實際卻很“落魄”。如何才能讓粉絲產生價值甚至是持續產生價值呢?這就需要結合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來建設生態圈。比如像阿里就是圍繞電子商務這塊來展開的,無論你是要做B2B、B2C,或是C2C,無論你是買或是賣,都可以在他這個生態圈中完成。應該說企業建立屬于自己的生態圈,應該做為一個重要的戰略來執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