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還是持續蓬勃,泡沫散盡還是持續發酵?2015或許將成為中國創投關鍵性的一年,中國頂級創投合伙人們2015年又有怎樣的判斷和預測?新浪科技近期將邀請資深投資人對2015年的行業趨勢進行預測。
讓我們聽聽梅花天使創投合伙人吳世春的解讀:
1.O2O
上門服務作為O2O很重要的模式之一,在2015年將以超過人們想象的速度增長,但市場格局將會確定下來。2014年O2O上門服務還有天使輪投資的機會,而2015年主要的上門服務公司將會進入ABC輪的融資階段。
上門服務之所以興起為O2O的主要模式,源于傳統服務行業飽受房租和人員支出的因素困擾,而按需支配的上門服務能夠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有些人認為上門服務2015年會死掉一大批,這個論調較為悲觀,因為競爭激烈的領域都會有這樣的現象,就像當年的團購一樣。不過這個說法也是正確的,印證了互聯網行業的特點—贏家通吃。
2015年,O2O領域的領先者體量會越來越大,領先者會有更多機會,建立更高的壁壘,投資者的回報也會更高,而后來者拿不到融資的就會死掉,因為這個領域嚴重依賴補貼。
O2O上門服務也是改造傳統服務行業的最主要方向,在于服務更加可控,加上用戶可以對手藝人進行評價而占據主導位置,所以體驗更好;同時該服務容易實現規模增長,當一個模式跑通后,可以快速復制和擴張。
2015年O2O四個現象預測:
一是資本市場會選中O2O行業的領頭羊,在單個領域產生數億美元投資。
二是創業公司為了找到流量入口,抱BAT等大腿的現象會更加普遍。(早期依靠口碑和小范圍做成模型自然增長,往后一定成為資本游戲。)
三是O2O行業的一些風口和機會窗口會快速關閉,呈現雙寡頭或一家獨大的局面。(雙寡頭會比較穩定,投資方會互相扶持,第二名與第一名差距在兩倍以內是可以接受的。)
四是服務行業最終形態是成為平臺,同時所有手藝人都將獨立出來,變成一種自由人。(這樣的自由人不受場所制約、不被雇用,與平臺是合作關系。)
2.醫療
這兩個行業存在很重的痛點,雖然很多服務領域是供給過剩,但這兩個行業是供給嚴重不足,因為缺乏優秀的醫生和教師資源。(在相對封閉的體系會出現資源匱乏,而充分競爭的領域供給是充足的。)
2015年,醫療行業的堅冰將會開始一點點打破,醫療資源將會逐步釋放,但仍然需要技術和觀念的突破,需要醫生逐漸接納互聯網模式。
除了遠程醫療監控,醫療行業主要痛點在于看病難,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醫療資源存在很大差距,每年有數十萬人從偏遠地區前往大城市看病,不只是設備,更重要的是尋找有經驗的醫生。
對于看病,衍生的模式在于結合大數據技術,將很多醫生多呢積累的醫療經驗判斷整合進入診療系統,可以想象的場景是當用戶需要判斷一個疾病,系統向用戶提示需要的檢查數據,用戶就近檢測,系統根據提交的數據生成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
對于看病這件事,更多的欠發達地區的患者前往大城市看病,并非簡單尋求更先進的設備,更多的是缺乏有經驗的醫生判斷,所以醫療的模式將由人工干預和智能系統結合判斷。
3.供應鏈
2015年將涌現更多改造物流環節的創業公司,優化中間渠道將具有很大的機會,包括改進包裝,減少耗損。
中國的物流成本占據GDP的15%,而美國只有8%,對比看來我國的供應鏈效率較低,在這樣的薄弱領域將有很多改造機會。
原來供應鏈從生產出來到最終消費者手里存在很多層的渠道,如何縮短距離,幫助供應鏈更好運轉,更快地到達用戶手中,是一個非常值得投資的領域。
吳世春的投資案例(部分):基調網絡、唱吧、水滴寶寶、海玩網、趣分期、嘟嘟美甲、美容總監、福佑物流、哈達旅行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