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消息,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昨日在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啟動,今年年會主題為“亞洲新未
來:邁向命運共同體”,鳳凰科技記者在前方全程報道。
百度總裁、百度“三駕馬車”之一的新興業務事業群組負責人張亞勤接受了鳳凰科技《創業記》欄目的專訪。當被問及90后創業是否有泡沫時,張亞勤堅定地答道,“有!”并解釋說:“大家心態有些急,都希望overnight(一夜之間)就可以成功,人人都希望兩三年之后就變成李彥宏。”
在專訪的前一天,張亞勤參加了以“多元的時代,個體的力量”為主題的青年領袖圓桌論壇,并與《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共同擔任青年導師,對話17位來自世界各地、各個行業的杰出青年。
談及在場的杰出青年們,張亞勤認為有兩位嘉賓的發言讓他印象尤其深刻,一是畢業于耶魯大學的村官秦玥飛,二是鳳凰網總裁李亞。秦玥飛現場講他去農村其實本身就是一個創業,調動起生產大隊,創造了很多價值,但是現在的VC并不認同自己,融資很難。張亞勤評論到,“現在的VC看互聯網只看到一線城市,忽略了一些機會,這是現在我們講互聯網家對農村也是有很大的智慧,農業也是有很大的產業。”
張亞勤很認同鳳凰網總裁李亞的觀點。張亞勤評論他說“李亞總裁經歷豐富、創過業,成功過也失敗過,現在于一個大的企業去主導新媒體,他對VC的行業也很熟悉,所以我想他提了一些看法我十分的認同,包括現在比如說他也講了泡沫,泡沫目前很容易融到A輪,B輪或者C輪,但是商業模式不清晰,公司可能核心競爭力還不清楚,這個時候靠VC本身來形成產業生態是不健康的,最終的企業還是應該創造價值,要有差異化,最終還是要有一個盈利和商業的模式,這樣才可以持續。”
以下是部分采訪實錄:
主持人:你提及泡沫,你覺得泡沫主要在哪些方面?90后創業者中有泡沫嗎?
張亞勤:有! 泡沫有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大家心態有些急,都希望overnight(一夜之間)就可以成功,人人都希望兩三年之后就變成李彥宏。
主持人:就上市敲鐘。
張亞勤:就上市敲鐘,我想要成功是一件好事,hungry(饑餓)總是好的,但是創業本身是有很多艱辛的,你還是要有充分的準備,另外的話大部分的創業公司最后都是上不了市的,大部分人可能沒法成為李彥宏,所以這個期望值要settle(擺放)對。
主持人:但是創業本身不就是一個對自己充滿了期望,不斷打雞血,不斷前進的過程。
張亞勤:對,我覺得這個你如果創業一定要有一個理念,說我做這件事帶來的價值,而不是說我就是說向辦公司,我朋友創業我也要去創業,我是鼓勵,創業有的時候其實可以在大的公司平臺上去創業,也可以自己去開公司,也可以到創業公司里面去,并沒有必要拘于形式,重要的是創業的精神,即使比如在百度我們這新型業務也是一種創業,每個業務線有很大的自控權,很多的這些新的東西需要你去定義,需要你去探索,這個也是一個創業。
主持人:其實這是企業內部創業,昨天晚上圓桌論壇的話題也是關于創新創業的,您在現場擔任導師,對于這些比您年輕一些的小朋友,有什么想對他們說的?
張亞勤:我覺得大家其實因為這些都是每個領域已經做的十分成功的,有些是創業者,有些是創新者,我覺得每個人的觀點都很有意思,從不懂的視角去解釋個體和多元化,解釋創業和創新,大家的觀點也不完全一樣,這也是件好事,我想整體來講的話你可以看到,有一些大公司工作的,有一些是在媒體有些歌星,有一些是村官,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整個來講你可以看到這么一種充滿能量的十分熱情的一些年輕人,都是有創業精神的年輕人。
主持人:你剛剛說“有意思”,昨天的發音中有哪些讓你印象特別深刻?
張亞勤:你在嗎昨天?
主持人:我在。
張亞勤:贊。我想大家還是有很多不同一些觀點一些火花的,包括有我忘了是哪一位有一個村官。
主持人:耶魯畢業的。
張亞勤:耶魯畢業,他講到我到了農村去其實本身就是一個創業的歷程,我可以把農村的生產隊大大的調動起來,其實創造很多價值,但是現在的VC并不認同我,我現在需要資金,我覺得這也是都很有意思的一位,我們現在的VC看到互聯網,看到一線城市,忽略了一些機會,這是現在我們講互聯網家對農村也是有很大的智慧,農業也是有很大的產業。
另外我想有幾位談到說創業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從一開始資源也好,一開始他所做的事都是需要很時間的耐心,一個積累,這些事都很好,你可以看到大家對創業的一種更成熟的一些視覺,包括鳳凰網的李亞,你們的總裁,他講的相當好,他的經歷也比較豐富,他自己創過業,他也成功過,也失敗過,又在一個大的企業現在去主導新媒體,他對VC的行業也很熟悉,所以我想他提了一些看法我十分的認同,包括現在比如說他也講了泡沫,泡沫目前很容易融到A輪,B輪或者C輪,但是商業模式不清晰,公司可能核心競爭力還不清楚,這個時候靠VC本身來形成產業生態是不健康的,最終的企業還是應該創造價值,要有差異化,最終還是要有一個盈利和商業的模式,這樣才可以持續。
主持人:謝謝您,那我們今天的采訪就到這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