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中國合伙人》上映,據稱該影片講述了中國著名英語教育培訓集團新東方主要創始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強的創業故事。這部影片不但引起了輿論對于新東方的關注,也在商業圈激起了一些關于影片內容涵義的思考。
王石在微博中評論稱該片雖然表現的過于向錢看,但是淋漓盡致的展現了義氣與契約精神的沖突,”中國版"美國夢",算是改革開放恢復高考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與道路吧。
王石所指的中國“合伙人”義氣與契約精神的沖突在中國的商業環境里并不算罕見。馮侖曾經在《野蠻生長》中這樣形容“中國合伙人”的模式,“我們這些合伙人一開始合作的基礎不是錢,而是大家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在第一次界定合伙人利益關系時,馮侖等人采用的是水泊梁山的模式——“座有序,利無別”。這種模式仍然是一種非契約的組織形式。
雖然,隨著市場環境的改善,相關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人們契約精神和誠信意識逐步增強。不過“合伙人”之間兄弟鬩墻、禍起蕭墻的分歧與矛盾仍然屢見不鮮,當江湖義氣、商業利益與契約制度糾結在一起之后,如何解決可能有的“合伙人”反目成仇的局面,成為了擺在很多創業者、企業家面前的難題。
那么創業者、企業家應該如何理性面對“合伙人”的撕逼呢?有幾個商業案例可供參考。
雷士照明風波:吳長江宮斗閻焱
在合伙人的撕逼大戰中,創始人與投資人之間的矛盾比較常見,隨著企業管理權柄的移動,股東派系的利益之爭逐步激化,從而體現在投資人對企業初始創始人的“逼宮”。
“一個創業者當他有第二第三個股東的時候,變成公眾公司的時候,一定要從思想上邁過一個關鍵檻,從我的變成我們的,我的公司變成我們的公司,我的決定變成我們的決定,我的人變成我們的人。”曾有業內人士如此評價2012年雷士照明上演的軟銀賽富合伙人閻焱對創始人吳長江的“逼宮”鬧劇。
2012年5月25日雷士照明公告稱,公司創始人吳長江因個人原因已辭任公司一切職務。公司的非執行董事、賽富亞洲基金創始合伙人閻焱接任董事長,來自施耐德電氣的張開鵬則接任首席執行官。5月26-6月6日外界猜疑對賭輸后出局吳長江微博辟謠回應辭職事件,稱想休整一段時間,所以辭職,并不是外界猜疑的什么對賭輸了出局,也與董事間股東間沒有仼何分歧矛盾。
7月2日,又有媒體爆料吳長江辭職是被賽富閻焱所逼有媒體報稱匿名郵件爆料,指吳長江的出走,乃是“閻焱與施耐德電氣聯手上演的一箭雙雕的好戲”。雷士照明相關負責人予以否認。7月9日,閻焱聲明稱董事會并沒有對吳長江"關上門",他完全可以回來,只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必須跟股東和董事會解釋清楚被調查事件;第二,處理好所有上市公司監管規則下不允許的關聯交易;第三是必須嚴格遵守董事會決議。此舉徹底讓吳長江與資本方的矛盾曝光在大眾輿論之下。
而發生在7月13日經銷商、供貨商和員工三方“逼宮”則將此次雷士照明的“逼宮”鬧劇推向了高潮。而在這出鬧劇醞釀開始之后四個月,雷士三巨頭吳長江、閻焱、朱海重歸于好,為這出鬧劇畫上了句號。不過在2013年初,閻焱辭任公司董事長、非執行董事及薪酬委員會成員職務,董事長一職由非執行董事王冬雷接替。德豪潤達董事長王冬雷被公認為是吳長江回歸董事會的戰略盟友。
然而在2014年,吳長江又和盟友王冬雷發生分歧,再一次上演資本方對創始人的“逼宮”戲碼。而這一次,經銷商的倒戈讓吳長江陷入了更加糟糕的境地。2015年初,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因涉嫌挪用資金罪,正式被廣東省惠州市公安局移送至惠州市人民檢察院提請批準逮捕。據了解,涉案金額超過1億元。
這場風波也同時給了我們很多思考:在商業江湖里,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契約精神?創始人如何避免利益誘惑,把握企業長久健康的發展方向?企業從“一言堂”走向多個股東的現代管理制度,創始人如何過這個心理難關?
職業經理人風波:國美黃光裕VS陳曉
商場風云變幻、波云詭譎在國美的“宮斗戲”里面體現的淋漓盡致,最開始,永樂電器總裁陳曉和國美總裁黃光裕是旗鼓相當的對手;之后是相互信任的雇員和老板;而在2009年,國美董事局主席陳曉和大股東黃光裕成了相互猜忌的“陌生人”;最終為了爭奪國美的主導權,成了不折不扣的死敵。
這場內斗的起因由來已久。2008年11月,黃光裕被羈押后,一方面指派自己“最信任”的陳曉出任國美董事局代主席,另一方面通過特殊通道——以文書形式傳遞給法律顧問,遙控國美的“一舉一動”。
可惜,從2009年6月開始,這種“控制”出現了問題。那時,國美債臺高筑、面臨破產,陳曉從美國拉來國際投資商貝恩資本的錢,幫助國美渡過難關。陳曉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國美和貝恩資本簽署了一系列苛刻的條款——國美管理層必須任用貝恩資本的人,一旦違約,就必須承擔巨額的賠償金。黃光裕獲悉后大怒,要求陳曉“堅決不用貝恩的人”。但此時的陳曉已經“不聽話”了。
獄中的黃光裕急招胞妹黃秀虹、黃燕虹以及家族律師鄒曉春等,組成“黃家內閣”,開始“彈劾”已身為國美董事局主席的陳曉。陳曉迅速做出反應,和貝恩資本組成“去黃化陣線”,通過稀釋黃家在國美的股份,要使這家公司“改朝換代”。此時黃陳兩人的斗爭已經從創始人與職業經理人的爭斗轉變為引進資本與家族勢力的爭斗。
一位資深職業經理人表示,目前中國不少職業經理人存在這樣的“道德現狀”——一旦被一位老板雇用,對所在行業有了深入了解后,便會另起爐灶,或成為老板的對手。陳曉對黃光裕的挑戰,便是一個實例。
創始人之變:新西少VS西少爺
除了投資方與創始人、職業經理人與創始人可能發現分歧,演變為“撕逼”以外。在創業初期,創始人之間的爭端也時有發生。例2014年上市的聚美優品,上市前夕,聚美優品CEO陳歐屢屢曝出在創辦在線游戲平臺GG-Game時,與其余創始人存在分歧,甚至曾經中途“撂挑子”的傳聞。
“千萬別跟最好的朋友合伙開公司”,這是由佟大為飾演《中國合伙人》王陽說出的經典臺詞這句話被“西少爺肉夾饃”應驗了。
2012年底,宋鑫在一次校友會上認識西少爺的另一位創始人孟兵,交流了創業想法,當時想做個金融領域的搜索產品,雙方都很感興趣,于是孟兵給宋鑫引薦了做搜索的羅高景。三人一起注冊了奇點兄弟計算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點兄弟”),注冊資金53.2萬,孟兵、宋鑫、羅高景三人分別占股40%、30%、30%。
2014年上半年,西少爺正式的投資條款已經下達,卻因為內部分歧而遲遲沒有簽字。于是,孟兵將在西少爺兼職的另一位百度同事袁則陸提升為合伙人,提出以27萬收購宋鑫28%的股權,讓其保留2%的股權。宋鑫不愿接受這樣的條款,提議每年跟孟兵簽一份協議,按估值的打折價轉讓一定的股權,孟兵沒有同意。因一直沒有進展,宋鑫提出回西安學豆花,孟兵給的期限是3天,宋鑫在一周后回到北京,被微信告知已被公司開除,且要歸還公司所有股份,開價是30萬。
被迫接受條件的宋鑫消沉了一段時間。“重新創業我又沒錢,就跟僵尸一樣,搬到一個幾平米的隔板間,在里面躺了一周,有的晚上也在街頭流浪。”那段最不堪的時間,朋友和家人的幫助,終于讓宋鑫有了從頭開始的信心。“心結打開之后,有一天早晨一下子驚醒了,然后就覺得沒有什么,不就重新開始嗎,我還這么年輕,無非畢業幾年第一次創業,有一點挫折,太正常了,就從頭開始。”
2014年9月18日,其創辦的新西少餐飲品牌在北京開了第一家門店。同年11月,獲得洪泰基金數百萬天使投資。離開西少爺,卻依然起名新西少,宋鑫表示,“新”表示重新來過,“西”是來自故鄉西安,“少”是因為做過西少爺。“我覺得我不去避諱這個東西,我就是創立過西少爺,能拿來用就拿來用。”核心是“新”字,“西少”只是過去的一個縮影。
這一次,宋鑫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在引進新的聯合創始人時,宋鑫會找投資機構設計專業的股權架構,確保自己有絕對控股權。
重振旗鼓的宋鑫談起之前的那段創業往事時,表示:“餐飲市場這么大,我覺得大家的格局應該打一點,不會死盯著西少爺一家。我希望將來新西少和西少爺就像肯德基與麥當勞那樣,形成一種良性競爭關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