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十幾年前眾籌展露頭角以來,這種籌資方式就被很多創業者和藝術家所青睞,他們憑借眾籌完成了心中的夢想。
世界上出現的最早的眾籌平臺,就是2003年在美國成立的ArtistShare。這個平臺的目標,是幫助音樂藝術家在粉絲群體中在線籌集資金,進而完成自己的作品。
第一個通過眾籌方式完成的專輯,就是Maria Schneider的爵士樂專輯,2005年Schneider依靠眾籌獲得了13萬美元的資金,并且制作了這張專輯。之后這張專輯還獲得了格萊美大獎。而捐助了Schneider的粉絲,根據所貢獻資金的多少,獲得了不同的獎勵,例如免費下載正版數字專輯。捐獻資金較多的粉絲,名字還被印在了專輯上。
在過去幾年中,在線眾籌突然席卷了全世界,甚至在一些地方,眾籌成為了初創企業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例如臺灣地區、巴西和中國等。2013年世界銀行的一份報道稱,預計到2025年,中國市場上企業通過眾籌所獲得的總資金將會達到500億美元。
如今許多世界知名的產品都是通過眾籌起家的,例如大名鼎鼎的智能手表Pebble。他們的眾籌項目共獲得了來自78471個大眾投資人所提供的超過2000萬美元資金。正是這次成功的眾籌項目,才讓Pebble變成了家喻戶曉的眾籌神話。2013年的時候,現在眾籌產業共計獲得了51億美元的資金。
除了初創企業之外,眾籌還吸引了社會名流以及行業領袖的注意力。
一些社會名流開始依靠自己的知名度來為自己的項目尋求資金支持。例如著名演員LeVar Burton,就在Kickstarter上獲得了540萬美元,并且成功回復了曾經紅極一時的兒童節目《Reading Rainbow》。好萊塢明星Zach Braff也在Kickstarter上為自己的新電影《Wish I Was Here》發起了一個眾籌項目,并且成功融資300萬美元。
而一些行業領袖,則站到了眾籌領域的另一條戰線上:投資。
印度初創企業Connovate Technology在美國眾籌網站Indiegogo上發布了一個藍牙設備的眾籌項目,這個項目吸引了科技行業的一名大佬的投資,這就是蘋果公司的聯合創始人Steve Wozniak。另外,當LeVar Burton發起《Reading Rainbow》的眾籌項目時,好萊塢喜劇演員兼制作人Seth Macfarlane為這個項目提供了400萬美元的資金。
獎勵眾籌的喜與憂
一些著名的眾籌網站在這幾年紛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Indiegogo,他們每個月的活躍用戶達到了1500萬人,而且已經發布了超過27.5萬個眾籌項目;還有Kickstarter,這個平臺上已經有大約8.8萬個眾籌項目獲得了成功,這些項目總共獲得了超過18億美元的資金。
Kickstarter和Indiegogo都是基于獎勵機制的。例如,項目支持者為一個項目提供了資金,那么項目成功之后,支持者可以用更低廉的價格獲得這個產品等。
Kickstarter和Indiegogo的核心區別,就是Kickstarter奉行的是All or Nothing模式。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項目沒有成功達到目標金額,那么所有支持者的資金將會被全額退回,企業一分錢也得不到。
而Indiegogo則更加靈活,它奉行的是Keep it All模式。也就是說,即使項目沒有達到眾籌目標,企業也可以得到已經獲得的資金。是否將資金退回給支持者,企業可以根據需要和具體情況進行選擇。但是如果項目沒有達到融資目標,Indiegogo會向項目發起者收取更高金額的服務費。
這種獎勵式的眾籌,看上去也許非常適合初創企業,特別是那些生產真實產品的初創企業。但是這種眾籌方式也有其缺點,尤其是對于支持者來說,風險會更大。
雖然支持者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但是他們對于所支持企業的發展軌跡完全沒有話語權。對此,一些支持者會覺得心里不平衡,畢竟這家企業最初是依靠這些支持者才發展起來的。
我們來看一個極端的例子:Oculus Rift在Kickstarter上的眾籌項目。這個項目成功完成了目標,但是當他們被Facebook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之后,留下了將近1萬個支持者,這些支持者并沒有像該公司當初承諾的那樣獲得Oculus Rift頭盔。許多投資人感覺自己被欺騙、背叛了,他們認為Oculus Rift的成功完全是那次眾籌的直接結果。更糟糕的是,由于這次眾籌的本質是一次捐贈行為,因此這些支持者理論上并非投資人,而是捐贈人,這意味著他們很可能無法獲得退款。
而且許多人沒有注意到,大多數眾籌項目都以失敗告終。媒體只會報道那些成功項目,從而在大眾心中造成了一種錯覺:眾籌的成功率很高。事實上,大約60%的眾籌項目都沒有能夠在截止日之前達到預期目標;即使在所有成功的項目中,也有大約75%的項目沒有能夠按照預先承諾的那樣即時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里,絕大多數的產品都出現了拖延現象。當然,這些企業也不會騙支持者,數據顯示,只有0.1%的項目為詐騙項目。
期權式眾籌能否成為更好的替代品?
眾籌能否為項目支持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讓他們不再僅僅是一名捐贈人,讓他們成為企業的天使投資人甚至是產品或服務布道者?
期權式眾籌能夠為項目支持者提供一個更加有價值的位置。利用期權式眾籌,支持者獲得的并不是固定的獎勵,而是企業的股權,從而讓他們成為企業真正的投資人。
事實上,當今的網絡的確有這樣的眾籌平臺。例如Fundable,這個平臺可以提供獎勵式眾籌和期權式眾籌兩種服務。AngelList也是一個期權式眾籌平臺。還有Crowdcube,這個來自英國的期權式眾籌平臺至今為止已經為超過270家初創企業提供了服務,并且為這些企業帶來了超過1.44億美元的眾籌資金。
RocketClub則提供了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期權式眾籌服務,支持者同樣可以獲得初創企業的期權,但是他們無需掏一分錢,所需要做的,只是通過完成一系列的人來幫助企業進行推廣,為企業帶來關注。
Spottly是一家旅游服務初創企業,這家公司就曾經在RocketClub上進行過眾籌。支持者需要在6個月的時間里將這家企業推薦給至少兩個好友,并且每四個月都使用這家企業的應用發表一篇帖子。
作為回報,Spottly會拿出公司2%的期權來匯報給所有支持者。前1000名支持分享其中1%,這幾位這每個支持者會獲得該公司0.001%的股權??紤]到該公司目前的估值為300-500萬美元之間,這意味著每個支持者能夠獲得50美元的回報。
也許這個數額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RocketClub創始人Erik Chan表示,投資人不應該僅僅著眼于當前的分成,而是應該看到企業未來的長期潛力。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他表示:“早期初創企業的估值就像是一件藝術品,它有很強的升值潛力,因此我并不會過分注意當前的數字。我更關注的,是它的未來潛力。我看中的是期權的未來乘數,而不是現有的數字。”
“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幫助企業獲得早期接受用戶,并且幫助企業獲得足夠的關注。”
在未來的時候,初創企業有可能會被高價收購。這個時候,那些通過RocketClub對初創企業提供幫助的投資人,才會看到這個投資的真正價值。
而對于想要獲得關注和曝光度的初創企業來說,這種基于期權的眾籌方式,能夠給他們帶來的好處,遠遠多于傳統的獎勵式眾籌。
要知道,一個企業的擴張能力,以及在未來風險投資人眼中的價值,非常依賴于這家企業的流量,以及當前用戶的數量。
眾籌領域本身也在發展,越來越多的眾籌方式將會不斷出現。如今的初創企業在準備進行眾籌的時候,將會有更多的選擇。眾籌除了資金之外,還能給企業帶來其他的好處,例如流量和關注。而支持者的角色也在發生著改變,他們不再僅僅是消費者,還會逐漸成為企業真正的投資人。
via e27, 快鯉魚翻譯,轉載表明出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