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上交所戰略新興板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當中。從目前相關各方已透露的信息來看,其與注冊制同步推出是大概率事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對于戰略新興板,有意愿上市的企業“投奔”熱情很是高漲,目前已有200多家企業在排隊審核當中,初步判斷,其中100多家符合掛牌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曾有傳言稱,首批掛牌企業已選定螞蟻金服、中國商飛、大眾點評等。
但該人士表示并非如此,首批企業不存在已內定的情況。首批掛牌企業主要從兩個維度考察:一是已在上交所排隊審核的企業,其中有部分企業符合戰略新興板要求;二是考慮行業均衡的需求,綜合在會審核的企業和其他申報企業進行篩選。
其表示,首批企業會是非常優秀的行業龍頭和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不過現在判斷符合掛牌標準的100多家企業并不確定都可以首批掛牌。
市場化認定“新興”標準
戰略新興板,顧名思義,掛牌的企業屬于新興產業。那么,什么樣的企業屬于新興產業?戰略新興板對“新興產業”的認定又是怎樣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上交所未來對申報戰略新興板上市的企業是否屬于戰略新興產業并不作實質性評判,而是把這個評判權交給市場。
這個市場評判包括行業研究、企業本身情況、保薦機構和戰略投資者反應等。
而未來戰略新興板將是保薦機構根據一些標準有依據地推薦企業,而上交所則是對保薦機構進行合規性審查。
事實上,在此前的5月19日,在“上證2015中國股權投資論壇”上,上交所副總經理劉世安就曾表示,戰略新興板聚焦新興產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重點服務于已跨越了創業階段、具有一定規模的新興產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尤其是這兩類企業中戰略意義明顯的企業。
他說,在戰略新興板設立初期,將以“十二五”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規劃為依據,重點支持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大發展領域企業,以及科技創新型企業。同時,國家其他相關產業規劃確定的新興產業,以及商業模式創新,公司治理創新等其他創新型企業,也都屬于戰略新興板所服務的范圍。
其表示,戰略新興板對“新興產業”的認定不是一成不變的,其意指“新興產業”是一個動態概念,不同時期將有不同內涵,且已在報告中明確板塊定位不局限于上述提到的幾大產業。
審核周期大概6個月
市場預期,戰略新興板與注冊制有望同步推出。
近日,一位接近上交所的相關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比較靠譜的說法是有望于明年上半年推出,再早些也不排除明年年初,有可能開板即有企業掛牌,也有可能先開板,注冊制推出后再掛牌。
據悉,上交所的注冊中心目前已籌備成立,人員和設備也已到位。
注冊制出臺后,審核權將下放到交易所,對于戰略新興板,上交所將進行獨立審核,審核周期初定大概為6個月左右。6個月之中,若企業有融資需求還可以選擇發行企業債、進行股權融資等。
“目前來看,戰略新興板和滬市主板是平行的,其獨立于主板,開設后有自己獨立的代碼和指數,也會有一些自己的監管細則、退市規則,未來上證標的還將從主板和戰略新興板中挑選優質企業構成上證綜指和上證50”,上述接近上交所人士稱。
該人士還透露,戰略新興板設立的初衷是順應國家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可為尚未盈利的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幫助他們做強做大。
同時,戰略新興板的推出也是為了配合上海的金融中心、科創中心建設。
目前,上交所只有一個主板市場,主要以金融、地產等傳統大型行業企業為主,而戰略新興板則主要針對中小微企業和尚未盈利的企業,是對上交所上市公司體系的一個補充,也是對上海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完善。
對于紅籌股“回歸”投奔戰略新興板的問題,該人士稱,無論是監管層還是上交所都持非常歡迎的態度。目前的制度安排是鼓勵VIE架構上市,但前提是需要拆除VIE結構,具體要求可能會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有一些變化更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