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投圈“浮夸風”:不乏水貨投資人

2015/08/13 09:05      建偉 liuzhengru

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的“互聯網+”概念一出爐,很多互聯網創業者仿佛打了雞血似的,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了。干勁充足,情緒高漲自然是好,但如果情緒太過,精明過頭,就會被金錢和浮名沖昏了頭,就會出現所謂的“浮夸風”了。

20150812112210_96580

猶記得前一段時間朋友圈被“3位創業明星牛皮吹上天”的扒皮文章刷屏吧,具體是哪三位創業明星和哪三家創業企業,就不一一指出了,相信這些瘋傳的文章已經使這三位創業明星嘗到了浮夸風帶來的傷害了。但痛定思痛,我們不禁還是想要向深處挖一挖,到底是什么助長了互聯網創投圈的浮夸之風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1,互聯網創投圈的資本玩家很多,魚龍混雜,不乏水貨投資人。

如今,互聯網時代不僅創造了諸如O2O、P2P、B2B、B2C等眾多模式,而且也挖掘出了很多潛力巨大的領域,如電子商務、智能硬件、物聯網等領域。能夠獨具慧眼發現某個領域潛力巨大并愿意為之付錢的投資者當然是明智的投資者。明智的投資者不僅手中握有巨額資本,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有一顆冷靜和理智的頭腦和精明的眼光,其代表人物有徐小平、蔡文勝、沈南鵬等。試問像這些著名投資人的成功哪一個沒有經過多年的投資經驗做支撐呢?但再看看如今有的投資人,手中的確握有一些財富,覺得目前互聯網項目投資很火,在對互聯網行業和投資項目沒有一點了解和接觸的情況下便趨之若鶩,往里砸錢,我們稱這樣的投資人為水貨投資人。這些水貨投資人巨額資本涌入互聯網創投圈,也就必然使一大批創業者情緒激動了,難免不產生浮夸之風。

2,為增加名氣、贏得數據、博得資本青睞而造假,創業者自我迷失。

不得不承認,在這個創業火熱的時代,除了那些把追求財富作為次要目標的真誠創業者們,還真有一批創業者名義上打著為了理想和情懷的幌子進入創業圈去求得融資騙錢,而后閃退,或者干脆做出一點點成績再找個大佬干爹養尊處優了。為了這些目標,在企業還沒有做出任何成績之前,這些創業者或者頻繁出現在媒體面前,混各種圈子,增加曝光度,提升知名度,或者為了APP 下載量的瞬間提升進行刷榜,進行各種數據造假以蒙騙投資人,或者將融資幾百萬人民幣對外公布成融資千萬美刀,以蒙蔽大眾。這些做法和情況,在創業者自己看來,一切良好,但在外人看來卻屬迷失。

3,高價位的公關費,追求熱點的跟風本質,使得媒體愿意去炒作。

90年代,當南德牟其中“皮革換飛機、放俄羅斯衛星、把滿洲里造成北方香港”的新聞上了報紙的頭版頭條,那時產生的轟動效應可想而知,這就是媒體的巨大威力。到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互聯網媒體、自媒體、微博大V等媒體多種多樣,其影響力肯定是90年代媒體威力的數倍。所以,如果有哪一家創業公司想要做軟文公關或者推廣宣傳,所以,也就出現稍微有點影響力的自媒體都敢要價上萬,更不用提其他類型的媒體了。另外,如果有創業公司剛成立沒多久用戶就過千萬,就獲得了資本上億美金的青睞,估值就已高達幾十億美金,為追求速度,媒體很可能會不加辨別消息真偽就去跟風報道了。所以說,媒體的推波助瀾也是造成如今創投圈浮夸風的原因之一。

是的,互聯網還會繼續發展下去,還有更多的領域待需要去顛覆和創新。而后進的創業者們,還是最好借鑒下“三位明星創業者”的前車之鑒,多點實在,少點浮夸吧。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