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浮躁、炒作、過度包裝、欺騙、偽概念,如今的創業圈似乎已經有些烏煙瘴氣。精彩分別人的和自己的,不要到最后才發現,除了講故事,其它自己啥也不會。
繼2013年底我寫《創業,其實就是想做點事而已》之后,這是我第二次寫關于創業的文章,可以說創業是我很少去觸及的一個話題,縱使是專欄約稿我也很少接創業相關的題材,因為在我內心,我一直認為創業這是個大話題、也是個綜合學科,大而全,自己也只是還在創業路上摸打滾爬的一份子,自然更加的提醒自己,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少誤人子弟。
然今天在優酷上看了一個視頻:《90后創業者大談草根創業不靠譜》,首先為視頻中張璐敢于說出一些創業者(尤其是90后創業者)的種種不靠譜點贊,現實、真誠、而又一針見血,我相信是很多創業者不敢說的,難得的是張璐自己本身就是一名90后創業者,于是習慣性的檢索了下相關信息,意外的發現我和她竟然同為青春者說節目的嘉賓(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的是發現微博上關于90后創業的話題網絡討論激烈,話題的走勢出奇的一致,形成正反兩方對立觀點,無論是左也好、還是右也好,極端畢竟不是好事,索性做了些梳理。
創業:還是勇敢者的游戲嗎?
2002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意見的通知》中規定:“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工商和稅收部門要簡化審批手續,積極給予支持”,這也是大家公認的創業國策的開始!
在開始的十年中,創業是大家眼中勇敢者的游戲,此后十年,創業熱潮逐漸加速,但并未爆發,而到了近5年,當身邊的大環境,真正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是,創業似乎成了誰都可以參加的全民運動。手頭沒幾本商業計劃書,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但是在互聯網的催化下,創業也慢慢有些改變。
浮躁、炒作、過度包裝、欺騙、偽概念,如今的創業圈似乎已經有些烏煙瘴氣。
Who:誰在創業?
過去我們說起創行業者,往往都是社會的精英,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下,很多人擺脫體制的束縛投身商海,白手起家,將自己的青春、熱情、理想、知識與經驗轉變成了屬于自己的第一桶金。而此后的十年當中,大學生創業開始嶄露頭角,扛起了創業大旗。一位中關村創業部門的負責人高興的宣告,創業潮中已經催生“21歲現象”,大三開始參與創業的近來也不乏其人,甚至很多高中生也躍躍欲試!大家的口號是,比爾蓋茨當年也大學沒讀完,可是大家很少說,比爾蓋茨的媽媽是IBM的大股東之一,讀不讀大學,對于找工作其實影響不大。
思考:創業真的不需要門檻嗎?
What:創業=大忽悠?
創:開始,開始做,也有首次的意思。曾經的創業在大家眼中,是創立局部市場上沒有的經營項目,從無到有的過程,而今天,在互聯網的包裝下,酸奶、果汁、燒餅經過包裝,打上健康的標簽,貼個二維碼,就轟轟烈烈的開始講創業故事,痛心疾首的告訴大家,自己是多么關心人類的健康,經過自己好幾天的苦心研究,終于為人類解決了健康問題。其實對于做酸奶這種人類已經發明了上千年的技術手段來養活自己,頂多算是自謀職業,說大一些是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就業,請不要動不動貼上創業的標簽,這會誤導很多后來的小朋友!
還有人說,網上開個淘寶店鋪也挺好啊,自由還賺錢。你要說十年前,淘寶店主能賺錢,我真信??墒乾F如今,淘寶除了養活了一批劣質加工廠,你再去問問那些,頸椎都不好的淘寶店主,有幾個能賺錢的?
淘寶十年,做大了幾個高新技術企業?真正帶來的實質性社會價值突破誰又冷靜計算過?
難怪網上有段子說,現如今這個社會精英都在賺吆喝,草根都在創業,此樂不疲。
Where:創造資源?資源浪費?
古人云,市場機制的不健全就是機遇。整合資源,重新書寫規則就可以尋找到商業機會,但是是所有的規則都有問題嗎?市場規則的改變是個漫長而且逐漸變化的過程?;ヂ摼W時代確實改變了一些市場規則,但并不是幾個概念炒作者,喊幾句口號就可以去重新書寫。
炒作概念,過度注重包裝,山寨他人產品,醉心于資本運營,這些確實可以短期獲利。在這方面,一些80后,和90后,手段玩的相當純熟,背后的包裝團隊也是絞盡腦汁,大顯神通。但不注重產品的實質提升和突破,沒有核心競爭力,能走多遠?別在這里提小米,創業黃金20年,成就了幾個小米?雷軍的經歷,有幾個人能復制?你要說,有一個小米就夠了,那我確實沒話說。
但現如今有多少創業者,在重復著、山寨、炒作概念、重新包裝、這里面消耗的巨大社會資源誰在買單?失敗之后,誰在給他們收場?你要說,創業熱潮拉動的GDP確實令人欣喜,但是細化到個人,請問有幾個欣喜的?
Why:創業教育是否過猛?
如今的大學就業辦公室已經變成了創業辦公室。過去追求的就業率如今也變成了創業率,感覺只要你創業就會有各種光環,各種美好的未來等著你,可是剛剛走出或者說還沒走出校園的同學們,知道創業的失敗概率嗎?創業又該具備哪些素質?
哪怕失敗也要精彩一次,這口號沒錯,可是在這樣的口號下,催生的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不切實際、重炒作輕實質的坑,又需要拿什么來填?精彩分別人的和自己的,當發現自己離精彩有些遠,轉身再去選擇就業的時候,同學,只希望你別再去感嘆,已經過了黃金的學習期,除了講故事,其他啥也不會。
How:你是天才創業者嗎?
“新創辦企業9000家,遠超2013年的6000家,井噴式增長,是中關村的歷史性飛躍。”中關村管委會創業處處長楊彥茹曾經興奮的在媒體上宣告。
“夢想導師,點亮你的人生。”這是微軟創投加速器的業務模式。一年敲定的19家企業,從700個報名企業中遴選,通過率不到3%,比哈佛大學6%的錄取率還要低。”微軟加速器負責人高欣欣也曾經興奮的告訴媒體記者。
16歲的天才少年齊麟致在無產品無創業團隊無經驗的情況下破例入選微軟創投加速器,原因是“就是想讓他的天賦與市場需求找到最佳結合點。”
無產品、無創業團隊、無經驗就開始創業,是現在很多自稱創業者的現狀,創意與異想天開往往確實有些接近,不好分辨,大家的角度不同,確實會有分歧。但是對于天才的定義,相信大家還是比較統一的。請問你是天才嗎?
新創辦企業9000家,請問能超過1年的有幾家?通過率不到3%,請問剩下的97%結果如何?也許微軟孵化器的例子有些極端,但我們只是好心去關心一下剩余創業企業的生存狀況。是什么造成了這一波又一波無產品無創業團隊無經驗就開始創業的三無創業群體?
創業本身沒有錯,只是需要冷思考
創業是一個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首先肯定的是,創業本身并沒有過錯,只是選擇創業的人是否應該去冷一冷,想想自己的精彩應該怎樣?當然,如果你的名字是王思聰,你當我以上什么都沒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