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李珊珊
如果時間倒退一年,很難想象普通民眾可以在家享受推拿、美甲、星級大廚等上門服務。到眼下,談創業不談點O2O,會被同行笑,可見其熱度。
以O2O推拿行業為例,從2014年年底至今,上門推拿應用如雨后春筍般涌出。據不完全統計,光是從2014年末到2015年5月,上門按摩應用已出現20多家,獲得A輪千萬級別融資的創業團隊已經不下5個,百萬級別的天使融資數更多。
推拿行業規模超千億
每個行業的O2O市場發展空間都十分巨大,尤其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民眾普遍收入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生活節奏快,更需要O2O上門服務節省時間,平衡工作與娛樂之間的節奏。
就推拿行業來說,一線城市的推拿門市店平均在3000家以上,在大眾點評上可以搜索到北京市內的按摩、推拿店有5000家,搜索到深圳的按摩推拿店有3000多家。先拿北京舉例,按照一家店五位按摩師傅、每位師傅日均五單、客單價100元來推算,整個按摩、推拿市場是一個千億人民幣以上規模的市場。
在這樣的市場容量下,近兩年健康服務類O2O產品層出不窮。推拿O2O經歷了去年一年瘋狂爆炸式增長后,進入今年以來,洗牌開始加速。
伴隨著市場洗牌,各公司都在摸索標準化服務,如功夫熊提出推拿師評級制度,即根據技師的服務年限、好評率和接單量,將推拿技師分為一星、二星、三星,分別定價不同,推拿師至少5年工作經驗,并全部具有職業資格認證和健康證,上崗需通過考核和培訓。
同時,盡管每個推拿師服務手法不同,但服務流程可以做到標準化。功夫熊要求推拿師不做針灸、正骨等高危險性醫學類服務,拔火罐等非醫學類服務也被禁止,確保用戶人身安全和技法安全,使推拿風險低于線下門店。另外,功夫熊效仿河貍家與保險公司合作,力求把服務風險降到最低。
對推拿師而言,用戶必須在線綁定手機號再下單,而手機號均為實名認證,可以直接追溯到顧客的真實信息;用戶還需要通過綁定銀行卡或支付平臺進行支付,同樣可以對應到用戶身份證明等留底信息。
商業模式存在落地困難
“健康產業O2O在業內一直以燒錢著稱,為了增加用戶流量,各類上門應用不停地拼促銷搞折扣,但這些并不能支撐企業長久發展。”功夫熊高級公關經理高裕虹表示。
脈度理療創始人郭旭也認為,多數互聯網公司重視線上炒作和宣傳,但是線下專業方面的服務卻不盡如人意。
在至關重要的盈利模式探索上,功夫熊方面表示,未來可能會以抽取傭金或提供廣告位的方式取得盈利,也可能會與廠商合作開發推拿服務的周邊產品,并通過銷售保健養生產品等獲取銷售分成。
脈度理療方面則表示,會選擇一種更直接的方式獲取利潤。脈度除了擁有自己的專業技師之外,還與良子等保健行業品牌店進行合作,充當中介平臺,網上搭建預約及付費通道,收取適當服務費,用此方式來嘗試解決落地問題。
在未來發展上,功夫熊方面表示,將從擴城市和擴品類兩方面著手,來擺脫單純依靠打折促銷來增加流量的困局。會在原有的品類上,逐漸推出針對女性健康護理、中老年人調理的項目,也會嘗試新的健康品類,比如運動康復類和產后修復類上門服務。
流量和習慣是老大難問題
較早涉足O2O領域的滴滴打車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幫助用戶培養出用手機打車的習慣,對于初創企業來說,這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其他產業O2O模式也面臨著同樣的用戶培養難題。
“好的方面是現在的O2O概念越來越普及,上門的形式也變得很常見,所以O2O領域的所有業務都明顯比幾年前的業務發展迅猛。”點到按摩的品牌運營負責人說。由此可見,雖然用戶習慣培養仍然需要時間,但其改變速度足以給創業者帶來驚喜。
除了用戶培養難題之外,功夫熊的創始人王潤認為能否持續產生流量也是O2O創業成功的關鍵。王潤在創辦功夫熊之前,曾創辦青果記賬和有閑兩個項目,遺憾的是相繼折戟。其中,有閑對王潤后續創業方向選擇和產品模式定型影響至深,他認為產生流量才是O2O公司發展的關鍵。
2014年下半年,王潤發現很多用戶有閑置技能,但是產品推出后,卻發現一個問題:流量陷阱。一開始,王潤認為用戶互相買賣屬于強需求,用戶達到一定規模后能自己產生流量,但隨后發現閑置技能和物品以消耗流量為主,東西賣完了,用戶并不能源源不斷地提供新產品,使應用的發展陷入僵局。
業內稱,健康產業的硬性需求加上打折促銷的推動可以幫助用戶流量持續產生。健康產業市場本身具有前景廣闊、用戶消費頻率高、客單價高等諸多優勢,可以通過打折促銷不斷拉動訂單,不斷產生新的流量,提高用戶黏度,這樣才能在擴大市場影響力的同時牢牢站穩腳跟,一句話總結便是“還是要燒錢搶流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