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進入的9月,對傳奇VC機構紅杉資本來說有一個大日子,其中國分支紅杉中國將迎來10周歲生日。秉承“全球視野和全球資源、本土運營和本土決策”,10年間紅杉中國在中國留下了一長串成績單,包括新浪網、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唯品會、諾亞財富、高德軟件、奇虎360、大眾點評網、云智慧等。
值此之際,老兵有必要梳理一下紅杉中國10年來的投資脈絡,并著重分析一下其中的企業服務(2B)投資案例。注意,這里的2B不是真的2B,而是to B。越來越多的信號表明,在2C日趨飽和后,2B將成為VC競逐的主戰場。
紅杉中國偏愛2B
從2006年到2014年的8年多時間里,紅杉中國共涉足了14個行業的投資,累計出手200多次。非常出人意料的是,2B行業早已成為紅杉中國投資的主賽道。8年多時間里,紅杉中國在企業服務領域累計投資了21個項目,數量上僅次于電子商務的28個??梢娂t杉對2B的偏愛。
紅杉中國對2B青睞的爆發始于2012年,在2012至2013年間共出手了11次;2014年再接再厲投出12家。進入2015年后,紅杉中國對2B的偏愛更是“變本加厲”。迄今的前8個月中,紅杉中國已投資了8個2B項目,排在金融(7)、硬件(7)和電子商務(7)之前。
無獨有偶,包括經緯、IDG在內的機構近年來也都在搶占企業服務的投資布局。老兵認為,這一方面是2C市場漸趨飽和,甚至出現泡沫浮現的現象;另一方面,燒錢不那么厲害的2B市場方興未艾,存在較多價值洼地。
2B中紅杉中國更青睞“云”
除了在2B行業的投資上呈現逐年升溫的態勢外,紅杉中國在選擇具體2B項目時也有一個清晰的發展脈絡,除早前的少量傳統軟件企業外,投資項目更多集中在云計算、SaaS解決方案領域,典型的代表如應用性能管理(APM)服務商云智慧、即時通訊云環信、移動CRM應用銷售易、分布式存儲服務商鵬運網絡等。
涉云2B項目格外受青睞,其實也在意料之中,這股風現在美國吹了起來。去年的“互聯網女皇”報告中,米克爾點出了美國14家潛在的“獨角獸”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這14家都是SaaS企業,而且其中至少有10家是2B的,包括協作辦公新貴Slack、BI軟件公司Domo、在線CRM服務商Intercom等。
其實也不難理解,云計算之于2B行業的帶來的變革比2C行業來得更兇猛。最基礎的IaaS不說,中國至少有上百家云主機廠商在從事計算、網絡、存儲業務;PaaS門檻高一些,是大公司們的必爭之地;SaaS則全面開花,企業流程管理、協作通訊、銷售跟單等,以及為上述服務提供可靠性保證的應用性能管理,都跑步過渡到云端。
搶賽道與多點站位
紅杉資本在VC界的顯赫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鮮明獨特的投資風格,即“搶賽道”而不是“賭運動員”,且一旦選定一條道,就采取“蝗蟲戰術”多點占位。比如在2C的化妝品電商領域,紅杉中國同時投資了聚美優品和樂蜂網;而在線旅游市場的驢媽媽和途牛網都多次被紅杉下注。紅杉中國把這樣的作風也復制到2B領域。
在紅杉中國2014年至今投資的2B企業中,一條鮮明的主線是企業業務流程的優化和改造--包括企業應用性能管理(APM)服務商云智慧、應用即時通訊云環迅、人才管理軟件云服務北森、移動CRM應用銷售易、數據化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杭州數云、HR管理云平臺金柚網,以及分布式存儲服務商鵬運網絡、OpenStack開源云提供商優思得等。
在云化IT加速推進的大趨勢下,企業級云計算市場無疑是一條寬大的賽道。紅杉通過投資上述公司,可以說是在這條大賽道上的各個跑到上都安插了自己人--涵蓋從云化IT基礎設施,到管理、銷售、協作、營銷各環節的SaaS應用,再到這些SaaS應用的整體性能監控和管理,一條縱橫交錯的投資脈絡已然形成。
2B領域能產生BAT嗎?
紅杉中國開始押注2B領域,那么2B領域有沒有可能產生下一個BAT呢?關于這個問題,美國有不少人都問過紅杉資本合伙人麥克·莫里茨(Michael Moritz)同類的,他的答案是沒有下一個谷歌,就像沒有下一個思科、雅虎、微軟、蘋果、英特爾一樣,千億市值的偉大公司一定是獨一無二的。成熟創業者和成熟的VC都知道,影響企業發展的因素有太多太多,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把公司引向另一種結果。
BAT是互聯網企業,它們規模龐大、市值領先的背后還有一個共性: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比類推,2B領域也存在這樣的機會。譬如企業級的IM工具,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在企業必備的應用。但老兵還是傾向認為,職場是比生活更嚴肅的環境,能成為萬千企業都離不開的應用,一定是與各行各業企業的各種各樣業務都緊密相連的工具。
1、從普及率上看
實際上,老兵很反感下一個BAT的提法,但拋開市值和規模,單論業務的普及程度,我認為2B里面是存在下一個可比擬BAT的金礦的。在老兵看來,紅杉中國的2B項目投資清單中,能在企業普及率上媲美BAT之于消費者的,要推云智慧的APM。
所謂的APM,就是用來監控和管理應用軟件是否健康高性能運行的。云計算時代,SaaS模式顛覆傳統軟件,企業的很多服務都會變成一個個應用(App或Web應用),性能和體驗的重要性前所未見。云智慧APM就是一款面向業務的一體化應用性能管理解決方案,作用就是幫助企業發現企業應用性能瓶頸,優化IT系統架構,以推動業務增長。簡單類比,APM之于企業就像“安全衛士”之于PC或手機用戶,滲透度可想而知。
2、從市場“錢”景看
不得不指出的是,云時代企業級創業的門檻要低得多,市場分化程度會進一步加劇,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會涌入多家SaaS應用,加上行業差異性大,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家想要做大成為BAT規模的企業,都不太現實。而只有成為“服務任何應用的應用”,方能實現最大的滲透率和盈利想象空間。不巧,APM正好是這么一個東西,它有望成為云化IT時代的企業服務入口。APM另一塊未被探明的寶藏是大數據。監控離不開對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盡管這些數據并非直接來自業務層面的,但性能和體驗的優劣對業務的影響卻是直接的,而海量性能數據的潛在業務價值仍不可估量。
在老兵看來,正是在上述兩大價值,讓APM成為業界爭奪的焦點。目前美國APM市場云集了New Relic、AppDynamics、Compuware、微軟、IBM、惠普、CA、BMC等40余個競爭者。去年底,New Relic以估值20億美元的規模登錄納斯達克,顯示了APM巨大的商業價值。
據估計,目前整個歐美市場的APM市場規模達到千億美元級別。在中國,2015年APM市場總量還只有20億人民幣,蘊含巨大增長空間。鑒于國內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APM市場規模超越歐美市場也只是早晚的事,云智慧這樣的APM企業將從中受益,這個行業誕生一家企業級的BAT也并非不可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