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么投?
投資人的訴求很重要,產品結構形態也有影響。一種說法,新三板制度紅利,投下去就行!隨著市場分層制度的推出,個股會加速分化,這個說法會越來越站不住腳。大家經常引用的數據,就是納斯達克那超過60%的僵尸股,要盡可能避免踩雷。個股選擇,邏輯清晰
選擇標的,需要解決公司質地、股票估值和投資時機三個問題。操作過程中,我們概況為:成長性、競爭優勢、流動性三大核心要素。
在新三板市場整體制度性紅利的框架下,考慮三條大的投資邏輯:成長導向、轉板(并購、IPO)導向、價格導向(買入價格低)。
獲取籌碼,資產配置
選擇好標的,投下去,當前主要通過定向發行方式獲取籌碼,二級市場買入作為輔助建倉手段。定向發行,一方面是可以集中取得籌碼,同時也更能獲取市場折價。
行業配置,成長性是新三板投資的第一大邏輯,高成長的行業和公司就進行高配。TMT、消費、醫藥等行業,有商業模式、技術、工藝的創新,團隊優秀,就要及時、高比例配置。
如果在市場發展出來一個活躍的二級市場,會從交易角度朝一種目標倉位配置:底倉、配置倉位和交易性倉位有一定配比。
組合投資,適度分散
一方面,適度分散風險。對于期限短、規模較小的產品,單筆小額投資,適度分散,合理分散風險。新三板個股價格和指數的波動,遠高于場內A股;對于期限較長,規模較大的產品,持股集中程度適當提高。質地好的股票,集中持有。
另一方面,管理流動性。期限長的產品,對于IPO、并購等退出方式,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期限短的產品,賣得出也是重要考量。新三板市場及個股的流動性,是一個動態逐步放量的過程。沒有交易量支撐的價格是脆弱的,要有充分的流動性認知與退出管理。
投后管理,回報增值
投后增值服務。持續跟蹤持倉股票的動態,對于集中持有的股票,類似PE+上市公司的思路,進行增值服務。
選擇退出時機。這也是流動性管理的最重要環節,選擇在市場制度較為完善,業績有支撐,交投活躍的階段退出,實現最優回報。
一個新生事物,市場的參與者都在摸索,變與不變,找到好公司依然是定海神針,風險控制加以貫穿。一個碩大的T臺,好多標的,等著去點評打分,合適的就收入囊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