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新三板掛牌企業突破7000家,離年初市場預測的1萬家又近了一步,然而市場反應仍較為平淡。一家總部位于北京的券商新三板負責人表示,如今掛牌企業數量已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對于當前的新三板市場,融資能力和估值是其最關注的問題。在他看來,新三板融資能力在下降,準創新層的企業估值過高,但基礎層出現估值洼地。
數據顯示,每周新增融資預案規模自2月初沖高后迅速回落,但從融資實施完成情況來看,數據基本穩定。
安信證券報告顯示,新三板定增速度并未放緩。除2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外,3月份定增實施數量創下歷史新高。單月定增實施超300次、單月實際募集資金100億以上已成常態。
不過,上述負責人表示,不能單純從數據上看問題,因為定增發布及實施都有一定的時間周期。據他觀察,一是由于準創新層企業的估值提升,定增的談判時間拉長,這就造成融資效率下降。二是新三板投資產品受市場環境影響,募集能力在下降,有些機構已經回到去年分層方案征求意見稿發布之前的狀態。三是可投資資金大幅減少,這主要是因為前兩年新三板市場受機構追捧,產品前期投資比重大,造成后期資金減少。
新三板投資機會逐漸向未來的基礎層企業轉移。對于即將實施的分層來說,大量的企業會被劃分到基礎層,這其中,又以協議轉讓的企業為主。上述安信報告顯示,以5月3日為準,市盈率數據采用2015年年報計,由于新三板公司2015年整體利潤增長,整體市盈率從32.42下降至22.94。做市轉讓估值為31.55倍,協議轉讓估值為18.25倍。從數據上看,協議轉讓估值低于20倍,也就意味著未來基礎層企業的估值都不會太高。
聯訊新三板首席研究官付立春表示,隨著分層落地時間的臨近,準創新層企業受到資金面的關注越來越高,其估值水平也會水漲船高。作為研究機構,這類企業價值挖掘空間相對有限,而大量的基礎層企業價值挖掘機會更多。
一家北京的投資機構也向記者表示,由于基礎層企業一直少人問津,估值較低,企業的質地和經營能力較不錯的企業將再次受到關注,這也是在分層出臺之前的一種觀點逆轉。“資本總是在不斷尋找價值洼地。”該機構人士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