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可IPO,140家擬IPO,鬧哪樣?

2016/05/31 09:35      彭承天 邵在波

自2015年4月9日海航集團旗下的海容冷鏈(830822)打響新一輪新三板企業“IPO登陸戰”第一槍以來,成批的新三板企業發布IPO輔導公告。據東方財富Choice,截止2016年5月20日,累計有14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陸續發布接受IPO輔導公告。

擬IPO企業呈遞增態勢

2015年7月份以來,發布IPO輔導公告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呈逐漸增加態勢,尤其是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這7個月。之后,由于企業忙于年報事務,IPO公告數有個下降區間,但五月又呈現回升態勢。具體如下圖所示:

2.1

為什么會這樣?去年4月的火熱交易期過后,市場交易迅速冷淡,之后雖然有所回升,但依然沒有回歸。再加上融資也比較困難,眾多企業對融資和交易這兩個關鍵指標失去信心,于是不得不重新拾起IPO夢想,期望能夠通過IPO改變現狀。

2.2

傳統行業占據擬IPO大軍

那到底是哪些行業的企業在準備IPO呢?我們的研究發現,擬IPO的企業基本都是傳統行業尤其是實體行業。

2.3

從證監會行業分類情況來看,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信息技術行業以及建筑業占據了擬IPO企業的八成。

如果從更加細分的東財行業分類來看,生物醫藥、機械設備和信息技術分別以18家、17家和17家的數量占據前三。接下來是基礎化工和電氣設備行業,分別有15家和10家企業準備IPO。

2.4

不管是從證監會行業分類來看還是東財行業分類來看,準備IPO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傳統行業的掛牌企業。至于為什么是這些傳統行業,這里面一方面是傳統行業沖刺IPO沒有行業適用性限制(畢竟有的行業不被允許上A股),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融資和交易等多方面的原因。至于具體原因,我們后面會探討。

不具備資質也要IPO?邏輯何在?

在研究中,我們還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大部分發布IPO輔導公告的企業的現在都不具備創業板IPO資質,至少在財務上是這樣的:140家發布接受IPO輔導的企業中,竟然只有20家具備創業板級別及以上的IPO資質。

我們這里考察的主要指標是凈利潤(累計凈利潤)或總營收、股東權益、股東總戶數等創業板上市指標,所用的企業數據是2014年和2015年,即最近兩年。

什么?不具備資質也敢IPO?你是不是以為發布IPO公告的企業現在都具備IPO資質呢?沒想到大部分居然現在不具備資質!

其實這也很正常,由于現階段IPO排隊企業眾多,發布接受IPO輔導的企業也不可能今年就上市,雖說企業免去了改制的程序,但IPO排隊審核以及其他事項還有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所以等到獲得上市資格時估計都是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后的事了。由于新三板企業財務業績增長迅速,兩三年以后能夠達到IPO資質也不是什么難事,所以現在很多企業不具備IPO資質也準備沖擊IPO也就很正常了。

不過我們這里也提醒一下擬IPO企業:在IPO的路上,一定要做好漫長等待的心里準備和各種規范程序(目前僅首發申報的就有700多家),即使等都證監會受理,還得停牌,到時候新三板的紅利也就沒那么容易享受到了。(挖貝網轉自掘金三板微信號:juejinsanban)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