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文學國:想象力成民族最稀缺資源(附實錄)

2016/06/18 11:15      許蕓 許蕓

挖貝網訊 6月18日消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MBA教育中心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MBA發展論壇暨資本市場創新——中國新三板創新層高峰論壇”于6月18-1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以“資本市場創新”為主題,探討未來MBA教育的創新發展模式的同時,探究資本市場如何成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量。挖貝網作為支持媒體對會議全程進行報道。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文學國教授在會上發表演講。

他認為,現在中國人普遍缺乏想象力,想象力已成為中華民族最稀缺的資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文學國(挖貝網wabei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文學國(挖貝網wabei.cn配圖)

以下為論壇實錄:

主持人:非常感謝吳教授的精彩發言,只有推陳出新,社會和生命才會生生不息,對于到今天我們正處在社會急劇轉型的時代。有一句話說窮則變、變則通,其實研發部是其他而是危機,創新的觀點是自發創新,這才是創造的引擎和真正原動力如何使創新發展自發行動呢,進而釋放出巨大的創新潛能呢,接讓我們有請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文學國教授給大家做演講。

文學國: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年輕的朋友們。因為覺得咨詢我的意見說講個什么主題,這里說明一下,因為去年6月5號開始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常務副院長,這一年主要在上海圍繞上海的科創中心我們做了很多的調研和研究工作。所以我今天就想把這方面的體會給各位說一下,所以我想說三個問題,第一個中國輿情創新是什么問題。第二個問題從里約之迷到錢學森之問。第三個問題怎么構建一個適合中國創新的社會生態系統。

我想第一個問題就講什么是創新?中國引擎下的創新是什么?在座各位都知道創新是熊彼特在1912年的發展理念提出來,熊彼特的革命創新在什么地方?就是把創新作為一種生產函數來進行研究。就是說創新它不是經濟活動外在的東西,它是內深于經濟行為之中,所以作為一個企業來說,它自身有一種創新的動力,這種動力在什么地方呢?所以熊彼特把創新的研究跟經濟周期的研究是在聯系在一起,剛才吳教授講的股市的危機,就是說當一個企業在逐步地高速地發展過程中,它會出現一個創新衰竭的問題,衰竭一沒有了經濟就處于一個下行的狀態,就產生了危機。在這時候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又會重新燒起創新之火,推動經濟的發展。所以人類社會的經濟總是在長周期、中周期或者短周期的波動中前行的。

所以理解熊彼特(音)創新的概念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兩個意思,一個企業家精神,創新來自于哪?來自于企業家的沖動。第二個叫做破壞性創新,所以任何一個創新都是對已有的現有的制度、體制、機制,包括商業模式的一種毀滅性的破壞。然后產生出一種新的模式。中國我們講創新大家知道從2006年開始,胡錦濤主席就開始講創新型國家建設,到2020年的目標和我們現在創新的目標是一致。

中國輿情下的創新,我覺得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意思,中國在創新中應該承擔什么任務?這是我們講創新跟西方企業家創新的精神有一個特別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我們講政府跟市場的關系,創新方面有三種關聯:

第一個新自由主義的觀念,創新是企業的事,跟政府沒有關系,你政府不要干預企業。政府做好兩件事實,第一個建立市場競爭的體制,第二個你建立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你政府要干預創新的話,就會產生什么呢?這是我們國家典型的案例就是新能源汽車補貼,產生了很多的腐敗問題。所以要政府創新。

第二個公共風險學派,認為就是說創新既是個人的事也是社會的事。但是這有兩種風險,第一種風險是私人風險,私人風險是市場投資,通過保障制、保險制度來適應的風險問題。第二社會的風險。

第三個學派是積極干預學派,我個人認為中國的創新還是采取的這一派學術的觀點,政府在創新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作用比如說它營造一個市場的平臺,制定一些創新的政策,包括稅收優惠政策、投資政策,建立一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同時這里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說,他認為政府能夠把握前瞻性的科研方向。我們國家顯然是這一派的理論積極的踐行者,就是十三五規劃里面提出18項的前瞻性的科研規劃。這前瞻性的科研規劃是講我們政府能不能把握未來的科研方向。你按照我這方向前進你就能夠取得創新的成果。

所以說我們現在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我們最近公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綱要,都是體現了這樣一種政策理念。所以說在我們國家講到創新一定要理解它第一是政府引導,第二全社會參與。我們現在叫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是人人都參與的行為,這種行為到底是一種企業價值精神行為,還是一種國家的行動?所以這就涉及到第一個問題。

所以前不久我們到以色列,上海領事館去跟他們做會談的時候,以色列怎么創新?我覺得他們一個做法對我們是非常有啟發,他說以色列的政府也是支持創新的,但是支持創新的做法跟我們國家有一個大的不同,就是說一旦市場有一個idea出來,只要是有企業愿意做的事,政府是絕對不做的。只要企業看到這idea很好政府是絕對不參與。政府只參與市場的主體沒有人去給這idea,大家都認為創新的idea政府才給你去玩。他說我們創造社會爭相的氛圍,我政府不想從這創新得到利益,社會獲得的利益就我們政府獲得的利益。這理念跟我們國家現在各地政府創新引導基金、各種各樣的投資基金也好,實際上這里面要獲利,政府要獲得很大投資受益,所以這在理念上有一個很大的不同。

第二個問題就想談談中國人目前有沒有創新精神。從里約之迷到錢學森之問,里約式之問研究中國的問題,就發現一個問題,17世紀之前中國人創新精神是很強但是到17世紀之后中國人的創新能力幾乎沒有。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里約式之問,為什么17世紀中國人的創新能力很強?關于這問題中國一流的經濟學家都給予了一些解釋,就是說澳大利亞的埃爾文(音)教授用經濟的來解釋里約之迷到錢學森之問,我們國內的蔡剛(音)教授、易剛(音)教授都給出了解釋,為什么那時候行,這現在不行了,這里面有各種各樣的理由,科舉、制度,包括我們農業文明在人類歷史上發展過早地、過熟的時候,我們是一個早熟的農業文明。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有問題,邏輯思維能力有問題等等,就是從各種體制、機制最后找到文化基因,就是文化基因,我們是不是能夠創新。

后來有數據表明,就是在17世紀之前影響全球的300項發明里面,中國占了173項,這大概占了56%。從17世紀到19世紀中國人對世界創新發明的貢獻只占到了0.4%。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到了2005年溫家寶總理去看望錢學森,錢學森之問,說為什么中國大學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2006年溫家寶總理就召集了教育界的大學校長、中學校長和教育專家討論這問題,討論這問題的時候,其中有一個觀點很有意思,說怎么樣才能培養杰出人才呢?說應該把我們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貫通起來,意思就是說隱含了這么幾個前提,說的結論意思,第一中國人在古代在是可以現在不行,第二小時候是可以、長大了不行,第三個中國人在國外到國內不行。所以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什么不行了呢?我們就得找這問題。

所以我想第三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我們在整個社會創新的生態里,到底現在是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的?

我覺得第一個問題人類為什么創新,從本源上來講是人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覺得看了很多社會現象、自然現象他不理解,不理解產生再去探索,所以人類最初的創新動力就是來自于對于自身的外部事件,包括對自身,你就是自身問題說不清楚,所以古希臘里哲學語言就是認識你自己,人一輩子不見得把你自己認識清楚。那你自身之外的社會和自然,那你更就人事不清楚了。所以人就有一種沖動,這種沖動發現我不知道的東西,我要把它弄清楚,所以我們就是講最早的動力來自于好奇心。我們現在想想我們中國人現在還有好奇心嗎?除了對錢有興趣以外,我們對什么東西還有興趣。所以我們的教育,從我們幼兒園小學開始就是功利化的教育。我們的教育不是培養一個人,把你天性的東西發揮出來,讓你去自由探索一種外部的事件,如果你有這種想法的人把你各個環節殺掉,在父母家庭里父母就告訴說你聽老師的話,各種各樣的循規蹈矩的教導,在學校老師一系列的規則,不行就把你家長拎過去說你孩子這樣這樣,說孩子出了事都是家長的錯,就是在整個我們教育體系里面,實際上不太主張把一個人本身所具有自然的狀態和天性的東西發揮出來,我想這是從源頭上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現在中國人缺乏想象力。想象力成為我們國家這個民族最稀缺的資源。你看現在所有的這些產品,比如說講文化產品,就是電視上你值得看的節目,因為我有一個學生搞文化創意,基本上都是外國引進來,沒有我們中國人創意的東西。我們就想,難道我們這么一點想象能力都沒有了嗎?所以最近我看馬思科(音)的故事非常之感慨,馬思科(音)原來就是搞一個小公司賣軟件掙了一點錢,它就造汽車,造新能源的汽車,造世界上最好的。造完新能源汽車又干嗎呢?搞這火箭發射,成立了一個公司,這公司專門回收火箭發射,大家想想這種事情中國人想到去干這產業嗎?想都不敢想,這產業根本跟我沒有關系,所以它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私人公司發射火箭,然后把火箭回收回來了,而且現在已經實現了海上回收。意思就是說這一項技術成熟了以后,整個的火箭發射成本只有現在的十分之一。它干了這以后又想干一件什么事呢?超級高鐵?;蛘呓心z囊高鐵。意思就是說在真空管道里來做人類的運輸事業。這現在正在實驗,而且已經每小時1125公里,這實驗基本上可以做成功了。在真控管道在一個小的艙里面,一個艙6到8個人30秒發一次,最理想的一小時6千公里,就是紐約到北京2個小時就夠了。而且成本非常的低這關鍵是,據說如果按照他現在的產業化的設想,在我們現行的鐵路上安上這管道,只有我們現行高鐵投資的四分之一成本。而且票價和時間非常非常的經濟和核算。

大家想想人類社會再30年以前我們能想象現在的社會是什么狀況嗎?我想在座的跟我這年齡差不多的人,不可以想象。30年前我在人民大學讀書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門口當代商城的喝的閃光的啤酒,那都是我們班最有錢的同學才能喝得起,我們當時都特別的羨慕。能夠在那門口喝一杯五毛錢的酸奶,那已經是相當奢侈的生活。那電話、手機根本不可能想象。就是讓我們現在想,你能夠想象未來30年是什么狀況嗎?所以上個月我們去華為調研的時候,它有一個21世紀研究院,這個研究院不是研究現代科技,它是研究未來科技的。就跟facebook,跟谷歌一樣,它2萬人研究未來科技,它一共有7萬多人是研發。它2015年的研發投入是595億人民幣,后來我回來查一下國家2015年自然科學資金的總的資助項目多少錢?288個億。就我們整個國家自然科學資金一年二百多億,華為一家六百個億,就這樣跟國家科學資金是非常非常多。就創新回到一個問題主體是什么?主體不明確,將來我們的創新是非常難。我覺得創新主體還是個人和企業。所以我們國家現在的政策主要是應該造就一種氛圍,這氛圍我覺得第一個它是有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如果市場里面都是大企業壟斷,那具有創新能力的小企業最終都死掉,沒有市場機會,這個市場是很難建成創新的市場。第二個就是真正的、切實的產生知識產權保護?,F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是什么呢?一個法律制度是完備沒有問題,執法機構也是完備的、人員能力也是沒有問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對打擊假冒偽劣力度不夠。力度不夠又涉及到我們國家的政策問題,力度不夠就是地方保護,如果不鏟除知識產權地方色彩,中國統一的、完善的具有強有力執法力度的知識產權體系不能建立,所以其他的創新東西都是紙上談兵。你想想你辛辛苦苦搞了一個研發成果,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最后還沒搞出來之前,別人已經把產品生產出來,而且你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那你怎么可能去搞創新、研發投入呢。

華為之所以這么干,它有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國際化。它已經在這領域先占了,成了龍頭企業。所以其他的小企業要侵犯知識產權成本很高。所以只有這樣的企業才有可能成為中國的龍頭企業。但是一般的小企業來說沒有良好的知識產權的環境,那你所謂的創新研發投入,可能最后是血本無歸,所以我覺得政府應該著力從這上面下手,把我們整個的知識產權執法的環境把它打造好。這樣才有可能把我們中國人里面所具有的天性里面的這種好奇之心、這種想象能力、這種圍繞利益而去不斷地創造新的產品和新的商業模式的中國人的智慧才能發揮出來。

所以我們現在講創新,因為主題是講創新,我在這里簡單地談這么幾點粗淺的看法,請教各位專家,謝謝。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