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全國股轉系統就“重啟類金融企業掛牌”消息回應稱,從未研究過類金融企業重啟掛牌和融資的相關事宜。全國股轉系統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國股轉系統已按照《關于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的要求,對于已受理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典當公司等具有金融屬性的在審企業完成了終止審查程序。
據股轉系統公開數據顯示,截至7月1日,新三板在審企業有1988家。其中,歸屬于“其他金融業”的公司有28家,不乏朱雀投資、君聯資本、申毅投資等著名企業。
其中一家類金融企業內部人員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股轉系統收緊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后,“公司開會就再沒提過上新三板的事”,也沒說過要主動放棄掛牌。但同時公司也在謀求其他金融牌照,“希望把業務做廣一些。”
“可以撤下來放棄掛牌了,此類企業目前沒有繼續申報的必要了。”北京某券商人士表示,新三板申報掛牌也在逐漸接近IPO審查的方式,鼓勵不符合條件的企業主動退出申報之列。雖不能保證新三板對此類金融企業一直關閉大門,但短時間內已無成功掛牌可能。“讓類金融企業掛牌新三板目前來看是給股轉自己找麻煩,規范類金融企業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這個過程不會很快。”
而對于“一行三會”監管并持有相應監管部門頒發的《金融許可證》等證牌的在審企業,全國股轉系統稱正在研究制定分行業信息披露指引,待向市場征求意見并修訂完善后適時發布實施。
界面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上述1988家在審企業中,“一行三會”監管企業有12家。包括梅縣客家村鎮銀行股份公司、廣州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策略組表示,未來將推出的“分行業信息披露指引”,應主要在經營范圍、各類業務營收占比、各類業務經營資質、是否與類金融企業存在關聯等方面要求金融企業進行更多信息披露。但應僅針對少數特殊行業,差異化信批規模不會很大。
2015年12月份起,中國證監會暫停了金融類企業在新三板的掛牌和融資。在此之后,類金融機構以及金融類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和融資一直處于暫停狀態。直至今年5月27日,全國股轉系統發布《通知》,監管政策方向得以明確。
其中,對“一行三會”監管并持有相應監管部門頒發的《金融許可證》等證牌的企業,按現行掛牌條件審核其掛牌申請,對其日常監管將進一步完善差異化的信息披露安排。而對于私募機構而言,《通知》明確,在現行掛牌條件的基礎上,對私募機構新增8個方面的掛牌條件,已掛牌私募機構須進行對照自查,并披露自查整改報告,整改期為一年。包括小貸、擔保、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等在內的具有金融屬性的企業,由于監管政策尚待進一步明確與統一,在監管政策明確前暫不受理新的申請,已受理企業終止審查,已掛牌的其他具有金融屬性企業不得采用做市轉讓方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