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全國股轉系統(俗稱“新三板”)發布了主辦券商6月份執業質量的評價結果。這是自執業質量評價實施以來,主辦券商們的第三份“月考”成績單。
經濟觀察報從掛牌企業數量、做市、自律監管次數、負面行為記錄、執業評價等五個維度來審視券商新三板執業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的新三板業務的開展也呈現出了集中的態勢,督導企業數量排在前十的10家券商占據了整個市場40%的份額。一些中小型券商憑借做市商業務實現了彎道超車。
十大券商手握四成掛牌企業
新三板分層的利好似乎已被市場消耗殆盡。
分層過半個月,三板做市指數一路跌跌不休。7月15日,三板做市指數收于1125點,創下三板做市指數問世以來的新低。
行情低迷的同時,掛牌企業數量卻穩步增長。截至上周五,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已經達到7763家,較年初5129家增長了51.35%,選擇做市轉讓的企業有1590家,占比20.2%。截至目前,新三板共有主辦券商95家,平均每家券商督導81.7家企業。
上半年,A股遭遇了IPO審核收緊、重組上市趨嚴的監管風暴,新三板成了投行業的重要發力點。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為止,申萬宏源是督導掛牌企業數量最多的一家主辦券商,數量為578家,占掛牌企業總數的7.4%,安信證券坐擁384家企業排在第二位,近兩年異軍突起的中泰證券則排在第三位,其掛牌企業數量為339家。此外,中信建投、國信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等8家券商的掛牌企業數量也在200家以上;而華金證券、川財證券、國開證券、愛建證券等券商曾經服務的掛牌企業數量不到10家。值得注意的是,券商的新三板業務的開展也呈現出了集中的態勢,督導企業數量排在前十的10家券商占據了整個市場40%的份額;而可交易股份總量排名前十的券商所持有的資源則占據了市場的52.84%的份額。
自2014年8月新三板做市商制度落地后,做市商業務成為了各家券商新的利潤增長點,隨著掛牌企業做市需求的增長,更是有不少中小型券商跑馬圈地實現了彎道超車。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廣州證券是新三板做市第一大戶,截至目前為止,該券商已經為303家掛牌企業提供了做市報價服務,占做市企業總數量的3.79%;擁有301家做市企業的中泰證券排在第二位,占做市企業總數的3.77%;興業證券和申萬宏源、上海證券分別排在第三、第四、第五位,分別為277家、263家、258家掛牌企業提供了做市服務。做市企業數量最少的為華西證券,目前為止該公司僅為冠心軟件和宏圖物流2家掛牌企業做市;此外,宏信證券、中航證券、民族證券、五礦證券、大通證券的做市企業數量均不足10家。
千余條負面行為被記錄
今年4月1日,針對主辦券商的執業質量評價正式開始,負面行為記錄、被采取自律監管措施、紀律處分、行政監管措施和行政處罰的情況以及對市場發展的貢獻均在考察范圍之內。執業質量負面行為主要指主辦券商在推薦掛牌、掛牌后督導、交易管理、綜合管理等執業過程中因未勤勉盡責而出現的工作質量低或不規范但尚未被采取自律監管措施的300余種行為,“執業質量負面行為”會被扣點,而“對市場發展貢獻”則會相應加點。
根據最新出爐的評價結果,共有記錄負面行為315條,涉及75家主辦券商,其中推薦掛牌類68條,占比21.59%;推薦后督導類115條,占比36.51%;交易管理類79條,占比25.08%;綜合管理類53條,占比16.82%。
參與評價的93家券商中,有32家主辦券商評價點值在90(含)點以上,占比34.41%;銀河證券、華融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東方財務、五礦證券取得了滿分的成績;37家主辦券商評價點值在80(含)-90點之間,占比39.78%;16家主辦券商評價點值在 70(含)-80點,占比17.21%;8家主辦券商評價點值在70以下,占比8.60%。網信證券、中郵證券、中天證券、銀泰證券等7家券商僅取得了60分的及格成績。
而綜合4到6月的匯總成績來看,5月、6月成績排位中上的中泰證券取得了累計值排序的第一名,銀河證券、東北證券并列第二名。值得注意的是,不算發行次數、做事成交量等加分項,中泰證券6月份的綜合成績并不高,扣分后僅為89.5分,而銀河證券則為100分。但是由于在評價期內幫助企業進行了股票增發、重組并購等資本運作,中泰證券6月獲得了6.5分的加分。而分別位列第二名和第四名的東北證券和中信建投亦是因此錄得高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鼓勵券商在掛牌企業輔導、做市報價多多作為的同時,股轉系統對于券商的監管也并未松懈。根據3次評價結果,券商的1502條(其中4月728條、5月459條)的負面行為被發現并扣點。除此之外,自年初以來,股轉系統還對24家券商采取了出具警示函、責令改正、約見談話、書面承諾等自律監管措施。長城證券半年內3度領罰單,成為股轉系統自律監管的“座上賓”,英大證券、申萬宏源、國信證券、東莞證券也分別接到兩次罰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