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8月27日訊(記者 王穎)半年報披露接近尾聲,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已有近600家企業發布延遲披露半年報的公告,其中不乏有企業在延遲公告的截止日期時再發延遲公告。有發布延遲公告的某掛牌公司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網財經記者透露,監管收緊后不少企業在財務數據上或涉“踩紅線邊界”,另有資深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除卻監管收緊,低迷行情下相關機構的人手緊缺也是今年大規模出現延期披露的重要原因。
近600家企業宣布中報延期
8月行將進入尾聲,熱火朝天的新三板中報披露季也漸漸邁入收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仍有不少掛牌企業的半年報未見蹤影,中國網財經記者查全國閱股轉公司官網獲悉,自今年7月至今,已有500余家掛牌企業發布了延遲披露2016半年度報告的公告,其中60余家為創新層企業,敦善文化、文旅科技、耐諾邦等企業先后發布兩次延期公告。
中國網財經記者查閱這些公告發現,大部分企業的延期理由多為“編制復核工作尚未完成”、“財務核算進度延遲”等,而具體為何“尚未完成”或“延遲”,部分企業表示是由于子公司較多、合并過程復雜,有的企業則表示“數據太多”、“編制校對工作量太大”。
“財務數據有點問題,不能馬上披露,所以只能選擇8月底的時限進行披露。”一位接近某掛牌公司的人士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
“以往的案例里,股轉的監管沒有這么嚴。最近的一兩個月監管收緊后,股轉方面對于關聯交易、資金占用和擔保交易三條紅線都查得很嚴,不少企業的財務等相關數據可能都在‘踩紅線’邊界上,所以中報披露方面會更加謹慎處理。”某三板掛牌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網財經記者透露。
君俠投資總經理黃劍飛也向中國網財經記者分析表示:“現在監管要求更多更嚴格,很多企業在半年報中可能要補充披露關于股東占款等相關內容,但很多政策是8月份才出,半年報要補充內容難免有些倉促。”
“一方面是工作量增加,另一方面是監管政策到發布半年報之間沒有充分可供企業反應的時間,所以短期內難免造成一定的堵塞。”黃劍飛如是向中國網財經記者分析道。
人手壓力短期內無法緩解
除卻監管收緊趨嚴帶來對半年報數據更加詳細全面的要求,業內也有人士同時認為,低迷市場行情下的人力資源缺乏也是造成大規模半年報披露延期的重要原因。
“市場低迷的行情下,券商、會所、律所以及其他中介機構不會積極擴充團隊人力,甚至可能處于裁減人員的情況。但掛牌企業卻一直在增加,作為主辦券商仍然有審核企業半年報的工作職責,工作量加大但人手不增反減,有時候任務無法及時完成就只能延期。”某資深投資人士對中國網財經記者分析表示。
在該人士看來,現下的壓力狀況短期內難以見到明顯改善,但可以期待的是,等到現今的監管政策要求正?;院?,應對加大劑量的工作,券商等機構應會對企業配置補充人手,彼時形成定期工作任務,企業便可擺脫如今的“被動局面”。
但至今仍有不少企業的半年報毫無蹤跡,也有市場人士大膽斷言,很可能到最后將有某些掛牌企業最終以“無法披露半年報”交上年中答卷。
“不排除個別企業會有這樣結果的可能性。”前述資深投資人士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但此前已有企業因為沒有按時披露年報而被摘牌,信披方面的重要性相信也引起了大家足夠的重視;加上半年報并不需要審計,相較年報披露要求也相對更為寬松,所以相信絕大多數掛牌企業最終能按時完成半年報的披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