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份泛金融公司強制披露的三季報,解密了各家公司的“經營賬本”:向來神秘的私募機構,不得不如實披露其在管基金、在投項目、退出情況等重要信息;而民間小貸公司則介紹了現有利率政策和經濟周期之下的生存境況。
作為新三板的制度特色,“季報可自愿性披露”尚不為多數投資者所熟知,而已掛牌的私募公司、小貸公司等部分泛金融企業還要強制性披露季報的新規,則更少有人知道。
近日,上證報記者在新三板的“公告海洋”中梳理出92份強制披露的三季報,其中解密了各公司的“經營賬本”:向來神秘的私募機構,也不得不如實披露其在管基金、在投項目、退出情況等重要信息;而民間小貸公司則介紹了現有利率政策和經濟周期之下的生存境況。
由于是在新規之下首次強制性披露季報,各公司的信息詳略程度并不一致。未來,對于上述泛金融企業的季報披露要求,能否更加格式化、規范化,從而為投資者及公眾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值得各方期待。
92家企業首次強制披露季報
新三板掛牌的非“一行三會”監管的金融類企業須按規披露季報,解密“經營賬本”,但截至11月2日,尚有6家企業未披露三季報。
今年5月27日,全國股轉系統發布《關于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在“掛牌期間的差異化信息披露及監管要求”一欄指出:已掛牌的“一行三會”監管企業暫無季報披露要求;已掛牌的私募機構,應當披露季度報告,在定期報告中充分披露在管存續基金的基本情況和項目投資情況等;已掛牌的其他具有金融屬性企業,應當披露季度報告,在定期報告披露中,合法合規經營、監管指標、主要財務數據、風險因素及其風險防控機制等方面的披露口徑,與申請掛牌準入的披露口徑相一致。
按照《通知》的規定,“其他具有金融屬性企業”包括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典當公司等。
記者據此統計梳理得出,截至10月31日,共有94家泛金融類掛牌企業披露三季報,其中,齊魯銀行、鹿城銀行、同昌保險屬于“一行三會”監管的企業,不必強制性披露季報。而昌潤創投則在11月2日披露三季報。由此,共有92家企業首次被強制披露三季報。
而截至11月2日,在強制披露范圍中,尚有6家企業未披露三季報,分別為好買財富、利馳租賃、績豐物聯、平安租賃、皖江金租、融興擔保。其中,融興擔保擬申請退出股轉系統,無法按時披露三季報。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通知》要求相關企業披露季度報告,卻沒有說明對于不披露或延遲披露的配套措施。有股轉系統人士向記者表示:“《通知》僅是對泛金融類企業進行差異化管理的初步框架,相關措施仍有待細化。”
掛牌私募透底項目情況
作為此次季報披露的核心陣營,私募公司對其在管存續基金和項目投資情況的“裸奔式”披露最有看點。
作為此次季報披露的核心陣營,私募公司不得不揭開其“神秘”的面紗,如實披露其在管基金、在投項目、退出情況等重要信息。
以明石創新為例,在今年的半年報中,公司披露對萬達集團的持股比例為22.5%,報告期內投資增值2.85億元,期末余額為46.08億元。而在三季報中,公司卻表示,9月份對萬達集團再次進行了投資,累計投資總額為40.87億元,持股比例上升至23.98%。由此可見,明石創新依然看好萬達集團,在實際行動上進行追加投資,并且,其早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就已經表示:“公司將依托萬達集團的產業平臺發揮自身股權投資管理的優勢,同時(與萬達)展開深度合作。”在去年年報中,明石創新也直白表示,公司的利潤水平和資產規模與萬達集團的良好經營聯系緊密。除此之外,明石創新還披露了今年8月參與山東地礦(16.92,-0.540,-3.09%)重組成為其配套募資方,擬投資額為1億元。公司已于8月4日簽署了《認購協議》,并繳付保證金1000萬元,目前正在等待證監會審批。
備受市場關注的中科招商也進行了細致的披露。其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0日,公司在管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共達119只,認繳資金約633.6億元,實繳資金約315.15億元;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共11只,認繳及實繳資金均為4.42億元。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計完成投資項目共55個(含基金和直投),累計投資金額約11.86億元。公司投資對象中,有19個(已經或即將)在境內外上市或在新三板掛牌,其中包括6家主板公司以及4家已過會公司。6家主板公司中,中科招商對宏盛股份(62.40,2.550,4.26%)的持股比例最高,達19%。另外,今年以來,公司歷年已投項目中有四個實現了完全退出,不過,中科招商并未披露具體的項目名稱。
另一方面,中科招商借助旗下子公司中科匯通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斷入股上市公司,部分上市公司在今年出現市值大幅回升。以鼎泰新材(56.10,4.900,9.57%)(向順豐賣殼)為例,今年5月底至今,該公司復牌之后股價一路走高,中科招商收獲了不菲的盈利。
此外,目前業績排名靠前的信中利、天圖投資等也憑借其對產業的理解,積極布局熱點行業。信中利三季報顯示,其分別耗資2.01億元、2億元和1.96億元投資百度外賣、本來生活網、壹藥網,持股比例分別為1.25%、4.7%和2.76%。而天圖投資也對互聯網行業頗為青睞,從該公司披露的情況來看,其對外投資的在管項目絕大部分啟動于2015年下半年以來,如2015年8月斥資3億元投資愛車匯、同年12月1.26億元投資百果園,以及今年2月1億元參與京東金融融資。
有一些公司還非常“實誠”地列示出其各個退出項目的收益情況。比如,架橋資本表示,截至目前共13個項目實現退出,其中對遠達科技的股權投資以IPO的方式部分退出,投資回報高達8.96倍。而公司將深圳市英威諾科技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權轉讓給光線傳媒(10.93,0.100,0.92%),投資回報為4.23倍。此外,公司通過二級市場減持了一部分的普諾信股份,投資回報為2.35倍。
退出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信中利也共有六個項目實現退出,其中通過轉讓北京粉絲時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該公司獲得的投資回報倍數高達37.54倍。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新三板明星私募的九鼎集團,卻僅對其季報進行了常規性披露,并未完全按照全國股轉系統的要求對相關經營項目逐一披露。
綜合來看,在業績方面,已披露三季報的29家私募公司繼續呈分化之勢。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8家私募公司的凈利潤超過1億元,分別是九鼎集團、明石創新、信中利、天圖投資、中城投資、中科招商、硅谷天堂、新安金融。剩下的公司中除了合晟資產、同創偉業、架橋資本的凈利潤在3000萬元以上,其余大部分均在100萬元至1000萬元之間,博信資產、浙商創投、達仁資管則出現虧損。
如果從單季度業績來看,第三季度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僅有九鼎集團(8.4億元)、明石創新(1.98億元)兩家,且均大幅超過去年同期。其中,九鼎集團透露的一個重要原因為:“私募業務板塊中管理基金退出項目金額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拉動公司投資管理業務收入中的項目管理報酬大幅增長。”
在凈利潤增長率上,架橋資本增幅最為明顯。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凈利潤為370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1359.44%。其原因與九鼎集團類似,公司表示,報告期內進行了運達科技(33.44,0.460,1.39%)等項目的有序退出,并獲得了較高收益。
小貸公司經營狀況持續疲軟
45家披露三季報的掛牌小貸企業中,僅18家賺錢。貸款利率下行、經濟處于弱周期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之下,民間小貸公司經營狀況持續疲軟。
貸款利率下行、經濟處于弱周期、營改增導致稅負增加……多重不利因素之下,民間小貸公司經營狀況持續疲軟,個別的甚至已是舉步維艱。
據統計,2016年半年報中,新三板掛牌小貸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幅度均值為-8.74%,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均值為-26.83%。而三季報中,上述兩個數值分別為-11.49%和-23.09%。如果選取中間值,那么變化將更加驚人。對比半年報和三季報,上述小貸公司營業收入增長幅度的中間值已由-4.9%滑落至-8.54%,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的中間值已由-4.4%滑落至-9.64%。
第三季度,掛牌公司浙江紹興市新昌縣三花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即三花小貸)實現營業收入658.92萬元,同比減少61.72%;虧損2244.77萬元,業績同比降幅高達737.32%。公司分析認為,經營成果下降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受到經濟下行的影響,區域經濟持續低迷,信用環境不斷趨壞,信用風險加劇,導致有效信貸需求不足,貸款規模下降;其次,公司主動壓縮貸款業務規模,發放貸款主要針對風險可控的銀行轉貸業務,將業務重心向全力清收不良貸款轉移;最后,由于不良率上升,貸款損失準備大幅增長,三季度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為3355.32萬元,而去年同期計提僅818.32萬元。記者注意到,截至報告期末,三花小貸的不良貸款率為89.04%,而且公司表示:“如果區域經濟、企業經營未能改善,不良貸款率仍有持續維持高位或進一步上升的風險。”
海博小貸在其三季報中透露,受市場行情和客戶追求低風險等因素影響,公司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由上年同期的13.24%。,下降為今年同期的10.66%。,降幅明顯。
此外,2016年5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營改增新政,亦對部分小貸公司產生了影響。如晶都農貸就在三季報中透露,由于公司被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執行6%的增值稅稅率,而在此之前公司執行的是3%的營業稅優惠稅率,因此,稅收政策的變化對公司經營成果造成一定影響。據統計,45家披露三季報的掛牌小貸企業中,僅18家賺錢。
相關閱讀